道情是中国汉族曲艺品种的一个类别。据资料显示,道情渊源于唐代的《承天》《九真》等道曲。南宋始用渔鼓、筒板伴奏,故又称道情渔鼓。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有坐唱、站唱、单口、对口等表演形式。
中卫与甘肃、内蒙古接壤,又接近陕西,加之历代有大量的山西人移居,因而许多民俗文化多受陕西、山西、甘肃和内蒙古民俗文化影响。作为民间戏曲的中卫道情正是集纳了这些省区民间戏剧的精华,创造出了具有本土特色的道情艺术。
中卫道情,是流行在中卫地区的一种民间说唱形式,大约产生在清代中期,无任何文字记载,只有靠民间艺人们的传唱与传说而传承。原始的音乐很简单,只有上下句,分苦音和花音。所谓说唱,是指它原有的表现形式,无论是上句还是下句,前边大都是说或半说半唱,而句子后尾巴便出现拖腔,艺人们将此拖腔称为“麻黄”,麻黄又分半麻和全麻,一般的使用都是在两句或四句后用半麻,一个小段落后,使用全麻。半麻大致有四小节长,全麻有六到八小节长。前面的叙事说唱部分,由一个人表演,到了拖腔时,无论是全麻或半麻,场上的全体演唱者乃至台后乐队等,都可以加入帮腔共同喝唱。所以,就有了“喝道情”之说。
喝道情,一开始只在皮影班里盛行。旧戏班里有一句行话,叫作“开台影子倒台戏”,意思是刚开始演出的皮影戏不好唱,很难提起观众的兴趣;戏班的大戏,每到一地开始演出,都十分卖力,开台演出的头两场,必须是团体内的具有实力的角儿演出他们各自开门好戏,只有头两场的开场一炮打响,该演艺团体才能立稳脚,才能赢得更多的观众。而到了最后的演出,就马马虎虎对凑了。过去的皮影戏,大多是在一个或几个家庭里演出。天热在院里演,天冷进屋演。一开始,从演者到观者都有很长的距离,一下子彼此很难适应,往往台上面在演,台下边的观众打盹睡觉。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每开台演出前,都由艺人们根据当晚出资演出的事主家的情况,随意编几句词,用中卫道情这种形式演唱。简单的几句水词和由全场一起喝唱的热烈气氛,一下子拉近了演者与观者之间的距离,下面的戏就会顺顺当当地进行下去了。后来,艺人们又把此种喝道情用于庆贺五谷丰登的年景和民间祭祀,有钱人家的祝寿、婚庆等一应用来开场说唱,在弦乐和一把唢呐的伴奏下,张扬着欢快喜庆的气氛,等到拖腔出现,台上台下一起喝唱,便把人们快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发展到后来,戏班在庙会或一些具有特殊情况的演出中,如庆祝丰收、为某人祝寿等近似堂会演出,艺人们也以四人或六人走上舞台“喝道情”。其中一人吹唢呐,一人敲小钹,还有一人仿地摊唱小曲的,制作一件长二尺三、周长九寸的道情桶子(也叫渔鼓),夹在腋下按节奏击拍。过去的每一本戏都比较长,从楔子唱到结局,都在4~5小时,往往唱到中间,台下便有人打起瞌睡,这时候再次喝起道情,台上台下一起喝,喝得情趣高涨,再次烘托起演出的热情。这样一来,中卫道情就成了中卫演艺中的“眼药膏子”或者“仁丹”,成为中卫地区演艺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提神的“万金油”。
中卫道情戏在发展中其音乐表现形式也随之不断完善起来。从一开始的中板形式,到适应剧情变化发展和人物思想感情的跌宕多变,逐渐形成了“慢板”(慢麻)、“慢板转中板”“中板转快板”等,以及各种不同的清板、叫板、代板和紧拉慢唱的散板,使各种情节、各种人物和各种情景下的人物感情变化,都能从程式化的唱腔和板式里找到相适应的表现形式。演唱者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剧情的发展,对其所需要的板式和唱腔,毫无拘束地充分运用和尽情发挥,达到其演唱声情并茂,此为最高原则。这是中卫道情戏之所以称为一个新的剧种已经具备了的主要特征。(www.xing528.com)
就其节奏化而言,中卫道情戏的舞台、音乐和表演的整体节奏,是以明快、行进中速和喜庆跳跃式为主。其击节方式和乐器,是以一个长60多厘米、直径28厘米的渔鼓所统领,配上水子(小碰铃)相间奏而成器。之所以称之为渔鼓,是因为鼓面用鱼皮制作,后来艺人们又用羊皮取代。由于地处西北荒漠边缘的中卫气候干燥,受气候影响,鼓的音调忽高忽低,不易掌握。在艺人们的不断实践中,将鼓面改用猪尿泡,做到极易控制其音准。
1949年后,无论是皮影戏或是戏班,这种插演中卫道情的情形,一直在民间演出中发扬光大。在当年文化枯燥或缺少的情况下,厂矿乡村产生了大量的群众文艺演出队,他们往往以四个老头或四个老太太上台演唱中卫道情,比过去那种喝道情更加诙谐、更加有趣,自己编唱自己的事,用喜悦欢快的曲调感染观众的情绪,以激越热烈的气氛调动全场观众的情绪。
作为一个新型的地方戏曲剧种,中卫道情戏之所以能够成为戏曲艺苑的一朵新葩,能够经得住艺术实践和时间的考验,被广大观众所认可、接纳,这与原中卫县秦腔剧团所有演艺人员的共同刻苦努力、艰辛拼搏奋斗是分不开的。特别是剧团领头人秉持坚定不移的艺术信念和近似卧薪尝胆的执着追求,在中卫道情戏的创造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
(参考资料:沈喆《中卫道情戏初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