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卫白酒酿造历史悠久,销往西北及中原周边省区

中卫白酒酿造历史悠久,销往西北及中原周边省区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元灭西夏后没有留下文字可考,酿酒的历史无法说清,但不可否认,中卫酿酒历史渊源流长。喝酒,必然酿酒。此时县内酒坊遍布城乡,其中以县城南关郑家烧坊所产白酒最为驰名。明清年间,中卫酒业盛极西北,所产白酒得黄河水运之便,销往周边省区及中原。明清时中卫不仅有白酒,还有绵蓬酒。明清白酒酿造呈盛期,除“老窑白干”在甘肃省有名外,当时还有“雄黄酒”“重阳枣酒”“绵蓬酒”“醪酒”“黄酒”等品种。

中卫白酒酿造历史悠久,销往西北及中原周边省区

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从传说中的杜康酒至今有几千年历史。欢聚离不了酒,离别少不了酒,农人离不了酒,商人离不了酒,婚丧嫁娶离不了酒。诗人更是对酒情有独钟,“李白斗酒诗百篇”的佳话至今为人称道。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举觞以酒感叹人生的这首诗脍炙人口,由此,酒文化就有了内涵。曹操听着席上的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只有那名曰“杜康”的美酒。

打开典籍,有关酒的记载在漫长的历史中比比皆是,多少人为其赋诗吟诵。西汉邹阳《酒赋》曰:“清者为酒,浊者为醴;清者圣明,浊者顽。皆曲涓丘之麦,酿野田之米。仓风莫预,方金未启。嗟同物而异味,叹殊才而共侍。流光醳醳,甘滋泥泥。醪酿既成,绿瓷既启,且筐且漉,载篘载齐。庶民以为欢,君子以为礼。其品类,则沙洛渌酃,程乡若下,高公之清。关中白薄,青渚萦停。凝醳醇酎,千日一醒。哲王临国,绰矣多暇。召皤皤之臣,聚肃肃之宾。安广坐,列雕屏,绡绮为席,犀璩为镇。曳长裾,飞广袖,奋长缨。英伟之士,莞尔而即之。君王凭玉几,倚玉屏。举手一劳,四座之士,皆若哺粱肉焉。乃纵酒作倡,倾碗覆觞。右曰宫申,旁亦征扬。乐只之深,不吴不狂。于是锡名饵,袪夕醉,遣朝酲。吾君寿亿万岁,常与日月争光。”

关于酒文化的说道太多,什么“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愁更愁”“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等等,不一而足。(www.xing528.com)

中卫地处边塞,自古有酿酒、饮酒的习俗,沿袭至今。由于元灭西夏后没有留下文字可考,酿酒的历史无法说清,但不可否认,中卫酿酒历史渊源流长。境内沙坡头区红泉乡四眼井就出土西夏酒壶、酒盅。古籍载:“中卫人性勇悍,以耕猎为事,孳畜为生。”从这些简洁的文字中可以嗅到一股豪放的酒气。一个以种地、打猎、养牲畜为生存方式的地方,酒是少不了的。喝酒,必然酿酒。据《乾隆中卫县志》载:“酿泉,中卫酒为甘省著名。其酿酒,惟县城内各井之水作酒,味清冽。”古籍记载中卫酿酒的历史清清楚楚。此时县内酒坊遍布城乡,其中以县城南关郑家烧坊所产白酒最为驰名。明清年间,中卫酒业盛极西北,所产白酒得黄河水运之便,销往周边省区及中原。旅人用皮囊、铜壶、葫芦打酒上路,解渴祛寒,助兴提神,一时名闻遐迩。

可以说,酒在中卫人的物质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过去,无论是官宦绅仕,还是平民百姓,婚庆节日、庆典、祭祀都离不开酒,因此民间说“无酒不成宴”。在《乾隆宁夏府志》记述中,中卫酒与宁夏枸杞、发菜并列为最著名的特产。明清时中卫不仅有白酒(高梁、糜子杂粮酿制),还有绵蓬酒。《乾隆中卫县志·香山三蓬记》记载:“岁熟,人或取绵蓬和粟酿酒,可备吉凶礼,谓之绵蓬酒。”绵蓬是香山自生的一种野草,结的籽成熟后被山民采收酿酒,为当时山民自饮敬客之用。乾隆年间举人李孝洋受知县黄恩锡酒宴招待后吟诗曰:“千顷波澄慰渴人,双樽稠迭拜芳醇。从今识得鸣沙味,吸尽葫芦满腹春。”还有黄钓题诗赞《绵蓬酒》曰:“山村酬酢饶风味,酒酿绵蓬满瓮春。已过阻饥今乐岁,开樽同醉太平人。”据今地质勘探,中卫城深井泉地下水系沙坡头一带古河道优质矿泉水。故清代便有“酿泉”的盛誉。又据方志言:“酿泉储水造曲,水经月不腐。”酿好酒首先要有优质水,其次需地产优质高粱玉米大米小麦、糯米等原料,再配以特曲发酵蒸制而成。据专家研究,宋夏时中卫酒已成流派,形成体系。明清白酒酿造呈盛期,除“老窑白干”在甘肃省有名外,当时还有“雄黄酒”“重阳枣酒”“绵蓬酒”“醪酒”“黄酒”等品种。黄恩锡的《中卫竹枝词》中就有“永康酒枣连瓶送,蒸枣枣园夙擅名”和“清明士女乱纷纷,尽向城西竞若云,游赏逐年夸胜节,沿郊榼酒聚成群”的用酒盛况描述。特别是在香山以天然旱生绵蓬为原料做酒,在中外酿酒史上堪称一绝,可见酿酒技艺的高超。历经各代,沿袭当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