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卫除夕:富有仪式感的年三十庆祝活动

中卫除夕:富有仪式感的年三十庆祝活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与春节首尾相连。在中卫,年三十是过年几天里比较隆重的一天。但中卫城周围讲究年三十祭祖,给祖先烧纸。旧时,还讲究从年三十起在井台、炉台、磨盘、石碾都上香供奉。年三十油坊、染坊、磨坊、毡坊及铁匠、木匠和商贩,要各自祭奠本行的祖师爷,工具、用具都要擦洗干净封存起来。团圆饭,也是游子年三十对家的念想,即便是回不去,那种牵挂和难舍,会在心头弥漫许久。

中卫除夕:富有仪式感的年三十庆祝活动

年三十也叫除夕,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布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年最后的一个晚上。故此其间的活动都围绕以旧布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远在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都要举行“大傩”的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即大年夜。

古代人们在春节的时候除了贴春联,还要贴门神。传说大门上贴两位门神,就会让所有的鬼怪害怕,从而保护家里平安。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都会有神奇的本领和不凡的品性。他们善良正直,驱邪捉鬼是他们的责任,就像天师钟馗一样。所以民间的门神都是长相凶狠的,手里都拿着一把武器

唐朝以后,门神除了以往的神荼和郁垒外,百姓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这两位唐朝名将当作门神。据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得了病,常听见外面鬼哭狼嚎,于是就让这两位将军镇守在门口,之后那些鬼怪就没有再来。于是民间就开始流传将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将军当作门神贴在门上,一直流传到至今。

当午夜交正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到处灯火辉煌,兴隆繁盛,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高潮。

中卫,年三十是过年几天里比较隆重的一天。这天,男人不管大人娃娃都要剃头。“有钱没钱,剃头过年。”年三十也是置办年货的最后一天。上半天,街上、集市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匆匆忙忙赶着办没办好的年货。这半天的物价浮动很大,有紧缺的东西趁机涨价,拥堆的东西忍痛压价。买了贵东西的人称“馕包了”,买了便宜东西的人心里自然暗暗高兴。临近下午,铺面关门,摊贩收摊,热闹的街市倏然冷清起来,再想置办东西,拿着钱也没地方去买了。下午,当差的、外出做活的、躲债的都赶回来,和家里人聚在一起吃团圆饭。家家忙着打扫屋子院落,贴对联,换门神。天色向晚,有的人家就设了祖宗先人的灵位,摆上供品祭菜,升表焚香,三叩九拜,祭奠祖先。祭奠祖先是在堂屋,一切仪式完毕,祭奠者就拉上门出来,让祖先的魂灵不受打扰,安静地享受儿孙的敬奉。等时辰到了,三炷香烧完,儿孙们就将供品破散了,请了祖先的牌位,由年龄大的带着到院外给祖先烧过年的纸钱,顺带也把写了祖先名字敬过的牌位烧了。活人过年,亡灵也要过年,所以有人说“死活一理”。

敬祖先是一件大事,家家马虎不得。(www.xing528.com)

如果往前追溯,那时家里有祠堂的人家,木制的祖先的灵牌就供在祠堂里。如没什么大的祭祀活动,灵牌基本不动。以后破旧立新,大多人家都把祖先的灵牌(也叫“灵柱子”)烧了,祠堂也被式样更加漂亮适用的宅子代替,以后再祭拜祖先,就用黄纸折叠成灵牌的样式,上面写明××先祖之灵位。在乡村,黄颜色代表尊贵,敬神、敬祖都先用黄纸签牌位。想来这大概跟皇帝穿的龙袍有很大关系,九五之尊享受的东西,活人没得福享,死了的祖先和神灵享受一下,应该是没人追究的。

有的地方讲究初一祭祖。但中卫城周围讲究年三十祭祖,给祖先烧纸。祖先打发妥当了,活人才可以安心过年。敬过祖先,烧过纸,拉开桌子,一家人的团圆饭才开始。座位按辈分依次排,决不能乱坐。这顿年夜饭能吃多久,要看上首坐的长辈,长辈不走,晚辈是不能散的。

年三十讲究守岁,一家人吃着、喝着,等到时辰到了,就到院里放鞭炮。深夜12点一到,那鞭炮声震耳欲聋。大人娃娃这一晚要守岁,熬不住了才去睡觉。

旧时,还讲究从年三十起在井台、炉台、磨盘、石碾都上香供奉。地上有多少样东西,天上就有多少尊神,猪羊马牛有圈神,家里住宅有土神,在相对应的节气,都要上香供奉。年三十油坊、染坊、磨坊、毡坊及铁匠、木匠和商贩,要各自祭奠本行的祖师爷,工具、用具都要擦洗干净封存起来。说穿了,敬神敬的是心底坦然,敬的是来年安详顺畅。人们心里有了敬畏,人间才少杀戮罪恶。

如今城市也讲究过年三十。一场春节晚会,尽管是电视,但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大人娃娃熬在电视前,年关的钟声敲响了,眼睛睁不开了,这才去睡。

虽然现在年俗有了很大改变,但在乡村、小城镇,祭祖、全家人吃团圆饭的传统还是流传了下来。城里人有怕麻烦的,就在酒店订一桌,兄弟姊妹、父母儿孙坐一起,一顿饭就把一个年交代了。但是酒店菜肴再丰盛,也不会有家里的那种氛围。在一个物质丰富的年代,团圆饭不只是为吃,它是以吃的名义,将亲情融合在一起。团圆饭,熔铸着浓浓的亲情、乡情,把在外游子的脚步紧紧牵住。团圆饭,也是游子年三十对家的念想,即便是回不去,那种牵挂和难舍,会在心头弥漫许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