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台是中卫乃至宁夏的一大道教名观,坐落于常乐太清山巅,千百年来,默默诉说着厚重的人文历史。
站在城外望山,山是东西一线,绵延不绝,嵯峨起伏,苍凉嶙峋。攀上山去,但见道观庄严。道观由青砖砌成,墙上穿斑驳苔衣,凝重而旷古,落满历史的阳光。远眺,黄河、大漠、绿洲的景色尽在眼底。无风的日子望去,渐次深远,由清晰而朦胧。近看,道观独居一山岗之上。山岗巍峨,统领众山。山是焦枯的干山秃岭,但却昂然出不凡的气度。道观庄严出一派肃然,名曰全真观。由道观名追溯,老君台该是道教丘处机一派,时间已有千年。
老君台四野不见炊烟,唯重峦叠嶂,沟壑纵横,涌动的黄色浪头,展示了黄土山的雄浑与躁动。山上静极,晚可听天籁之音,日可捉地语之窃。
若登临老君台,沿一条山道缓缓行来,有一座叫“宏佛寺”的寺庙立于路边,此寺也叫“茶坊庙”。古时中卫寺庙大多儒释道相融,故“宏佛寺”有道士常住。为方便信士及民众朝拜观光,可在此休息喝水。若登临老君台,须沿盘山小道步行,一路攀岩越壁,七曲八弯,风光入目;登高览胜,微风洒襟,心旷神怡。沿盘山小路行不远,路上就有一叫“公明石”的石头迎接。公明,即赵公明元帅,道教奉为“财神爷”。路上有“财神爷”迎接招呼,每一个登山的人心里自然愉悦。
过公明石往前走,就会遇到“龙门”。“龙门”的意思非常清楚,当然是应了那句“鲤鱼跳龙门”的古话而设的一景。从“龙门”跳过的人,哪个不想万事顺达?过了龙门,就进入了“洞天福地”。一路攀登,气喘吁吁,跳“龙门”的心跳还没平息,倏然进入“洞天福地”,能不心生欢愉?沿山路攀登前行,上“朝圣坡”,顺山间小路继续攀登约二里,就到龙王庙了。庙侧有龙泉,泉水甘甜清凉,饮之沁人心肺。庙前有一“石髓金浆”泉,常年不枯,堪称“石髓”。泉的东边有一棵山柳树,树虽历尽沧桑,但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从腐朽的根旁焕发出勃勃生机,不愧有千年“神树”之称。
过龙王庙,攀岩转崖,过12个转弯,登上顶峰,名曰“十二生肖朝圣”。登临老君台,一路走来,其实是走在一条富有文化内涵的山路上,每个景的称谓,如果加以细究,都有深远的文化源头。此时,站在峰顶远眺,山径曲折,沟壑纵横,峡谷幽深,峰峦起伏,逶迤而去。若是晴天,但见万里晴空,千山万壑,如涛如浪;若是阴天,但见阴云低垂,云雾缥缈,朦朦胧胧,风雨如晦,犹如步入仙境。
老君台巍峨于太清山上,演化的是宇宙万象,沉潜的是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老君台建于何时,不可确考,据《乾隆中卫县志》记载:“老君台山,在古水东,三面山相环抱,旧有老君庙,故云。”
清乾隆明经李若樾《老君台》诗曰:
参差观宇白云隈,翠绕千岩抱野合。
柱下元言何处贮,洞中丹灶几时开。
古碑字断沉苍藓,野鹤情闲倚碧苔。
欲向函关瞻紫气,先从此地问蓬莱。
从“古碑字断沉苍藓”句中可知老君台道观年代久远,诗人当时也难考证。又据传,老君台始建于西汉时期,唐代尉迟敬德监工重修,有现存石碑可为证。1990年重修老君台挖地基时,出土了汉唐铜币500多枚,可推知为西汉修建,唐代重建。金元之际,老君台遂改称为“全真观”。这一历史脉络,若以逻辑推断,有迹可查。唐代李世民遣尉迟敬德北上修寺建庙,佛教得以广传。加之中卫属北丝绸之路,东晋太元八年(383年),太祖吕光清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到达甘肃凉州(今武威),鸠摩罗什在甘肃凉州待17年弘扬佛法,学习汉文,后秦弘始三年(401年)入长安,至十一年(409年)与弟子译成《大品般若经》《法华经》等经和《中论》《百论》等论,系统介绍龙树中观学派的学说。鸠摩罗什法师在凉州滞留达17年之久,佛法从凉州传入香山是水到渠成之事。而历史上有释、道相融相兼的事实,因此,老君台西汉建、唐代修就不是妄断了。元朝,成吉思汗在西域雪山,遣使求道。全真教龙门派邱长春应命,行万余里路,历经四载而始达雪山。《道教渊源》记载:“成吉思汗问长春真人长生之道,告以清心寡欲为要。问治平之方,则答以止杀。成吉思汗甚器重,称为神仙,仍遣使送还。其后累降旨褒扬,并命邱长春管领‘天下应有的出家善人’。由于邱长春受朝廷重视,社会影响较大,故龙门派在元代便信徒较多。”从这一记载来看,后老君台改为“全真观”就顺理成章了。
老君台主体建筑以南天门、太白殿、中楼、三清殿(正殿)为中轴线,气势雄伟,浑然一体。由东而入,山门上书“全真观”3个大字。山门联曰:
东鲁圣人投向吾门问至道
西域佛子曾来我处悟真空
入观游览或朝拜,但见处处玄机,处处文化,处处奥秘,让观者品咂不已。
南山门为正门,门额书“南天门”。门为圆穹砖石筑成,象征天圆地方。进山门行二十四步,象征二十四节。台阶长条石铺就,数十二级,象征十二生肖。对面首迎“太白殿”,塑神像太白金星。太白殿巍然而立,两侧为东西文武楼。
过中楼即入“三清殿”(正殿),内塑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神像。殿门柱联曰:
一本宇宙观奠定我国传统直觉思维方式认识昭千秋九州士子深山幽壑访公庙
两篇道德论阐明天地万物起源变化原理学说闻中外四海游客白云清风探君台
“三清殿”是道教正殿。“三清”是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是道教的最高主神,实是“道”的一体三位,因此有“一气化三清”之说。“三清”的说法始于六朝,多是指“三清境”,即太清境、玉清境和上清境。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皆“道”所化,其本皆“道”。
“三清殿”殿堂联曰:
何年骑牛到高台仙踪犹在
今日有人继旧学吾道不孤
楹联中“何年骑牛到高台仙踪犹在”,“骑牛”之人当然是老子了。据《史记·老子列传》说:“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不见了,但“仙踪犹在”。
殿外柱联曰:(www.xing528.com)
混沌方开太极原从无机始
鸿濛初辟三元还自一元生
三清殿最引人注目的是老子八十一化壁画图,将《老子》八十一章配图八十一幅,并配以文字说明,文字精美,画像栩栩如生。
东祠殿三间,为“子孙宫”,供奉元霞、宵霞、碧霞和三霄娘娘、送生娘娘、催生娘娘塑像。背面塑“百子图”,也叫“娃娃山”。西祠殿三间,名“三皇殿”,供奉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塑像。
全真观中心是二层木楼。站在中楼顶部,可俯视整个宫观,也可眺望四面山峦。站在楼观,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中楼底层为“斗姆宫”,供奉斗姆塑像。上层为观音楼和玉皇阁,供奉慈航道人和玉皇大帝塑像。中楼东面为“东祠堂”,供奉“南华真人”“庄子”“冲虚真人”“列子”。西面为“西祠堂”,供奉“玄通真人”“文子”“洞灵真人”“亢仓子”,合称“道家文人”四子。
东祠堂南面为东配殿5间,名“元辰殿”,供奉六十花甲子,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位神祇,为本命元辰神。
西祠堂南面为西配殿5间,为五祖、七真、八仙,供奉“药王”孙思邈、“文财神”比干及南五祖、北七真和八仙。
东祠堂北面为东楼,是文楼,楼下供奉王灵官、赵灵官,楼上供奉文昌帝君。与之相对的西楼为武楼,楼下供奉温灵官、马灵官,楼上供奉关圣帝圣。
步入道观,且行且看,品读楹联,既能读出历史的苍茫烟雨,亦能品味到丰富的内涵底蕴,若能参透,就是半个仙人了。在老君台道观细细观赏,无疑是在读一部天地间的大书。单那些超凡脱俗隐含了玄机知识的楹联,就让人喟叹不已。如“三皇殿”联曰:
日月星四时光明永不休
柱联曰:
乾坤奠定时两仪初分人文始
天地开辟后三星居位衣食丰
“观音楼”殿联曰:
慈心浩荡广发道性悟真谛
航船普度接引善众赴仙境
“元辰殿”殿堂联曰:
甲子始天干六旋为岁首
癸亥终地支五转是生肖
殿门联曰:
生育天地是为道道育气气育阴阴育阳阳育人人育德而不修则亡
长养万物名为财财生欲欲生邪邪生奸奸生猾猾生害而不止则乱
这些楹联,既道明了做人的道德守则,又阐明了遵循“道”的规则方能万事通达的哲理。
老君台自创建以来,虽立于名山之巅,千年不倒,但也历经沧桑,屡遭兵燹、火焚、地震、风侵破坏,屡毁屡建,直到如今。清朝后期有罗教福道长及弟子马永庆、吴永善等人住观主持。清末民国初有叶道及弟子田理玉、李理杰、赵理修、陈理清、刘理寿等人住观主持。几百年来香火不绝。1949年后道观由叶至春道人住观主持。“文化大革命”期间破“四旧”,道观塑像均被拆毁。1986年,有当地信士弟子及众人向政府申请,恢复太清山老君台全真观。1987年获正式批准,于1987—1998年先后经历10年时间,恢复道观建设才告罄。宫观恢复,修葺一新,名山宫观,重放光彩,依然为宁夏道教活动的中心。
(参考资料:《道教渊源》《全真道分衍》《太清山上老君台》《老君台记》《宁夏中卫老君台道观》《中卫县志》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