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地宫已经顺利打开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主要负责人与省里来的赵辉一起开了一个会议,商量清理地宫的问题。地宫隧道里完全用城砖砌实,有四百多立方米,而且全部灌浆,非常坚固,起撬很困难。剩下的灰土运送也是很困难,全部靠人搬筐抬,地宫中的灰浆垃圾,也要过水细挑,难度很大。但考虑到封锁消息和节省经费,决定全部使用本单位的职工。会议结束后,省文化局的赵辉便回省里汇报去了。
赵辉走后,清东陵保管所起草了一份《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关于裕陵维修和地宫清理计划》,并于当年8月4日上报到河北省文化局:
清东陵文物保管所
关于裕陵维修和地宫清理计划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
清东陵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裕陵是清代封建统治者乾隆的陵墓,规模较大,造价较高,目前是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组古建筑。
裕陵地宫于一九二八年被军阀挖掘,随葬品盗劫一空,仅存部分残破棺椁,地上建筑门窗全部无存。
为了配合毛主席革命外交路线,贯彻“古为今用”的方针,在结合当前批林批孔运动,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学习,这里是一个很好的阶级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阵地,它歌颂了劳动人民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压迫劳动人民的罪行。为适应开放,现将裕陵地宫清理和建筑维修计划如下:
1. 七五年将地宫、墓道进行清理,增建防雨设备,并做好月牙城及宝顶排水工程,架设墓内外临时照明线路。
2. 七六年为达到开放的要求,整理安装各展装修。归安石活,垒砌宝城坍塌部分,并将围墙进行全部维修。清理环境。
附地宫清理计划方案一份。
一九七五年八月四日
抄报: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省文管处、地区文化局、县文教局
清东陵裕陵地宫清理计划草案
一九七五年八月四日七五年八月二日
清东陵裕陵(乾隆陵)一九二八年被军阀孙殿英盗掘。解放初即封闭保护。月牙城琉璃照壁下为当年盗墓进口,此处正值砖甬道入口处。甬道内添砌的封门砖,被掏出一条通道,直抵墓门。墓分前、中、后三室,共四座石门(后室有两重石门)。通体用雕花青石砌筑,从墓门至后室后壁长约三十二米(合营造尺十丈),最宽处(后室)约十二点七三米,最高处(后室)约七点九五米。现未见随葬品。后室遗留三棺,被盗后又在墓内积水中漂泊,现已东倒西歪。后室地面还散乱地堆放着棺椁散片,东侧最为集中,墓内地表,淤有不厚的白灰浆。
经初步考虑,清理包括以下步骤:
一、拆除甬道内的封门砖。此步由东陵保管所完成,不日即将开始。在拆除前,应拍摄破坏现状和封门砖结构等照片,记录封门砖堆砌方法和砖的尺寸。
二、在月牙城和明楼门洞内中轴线一侧,开两条探沟,了解墓道形制、结构和尺寸,并为地面附加建筑的设计创造条件。此步亦由保管所完成,正在进行。应拍摄清理出的墓道局部照片,记录墓道的形制、结构和尺寸,因考虑将墓道全部清除,工程太大,并会影响今后的地面附加建筑,所以仅挖探沟,不全部清理。
三、由外及里,逐室清理地面的白灰浆和碎砖,清除时应注意有无盗的小件随葬品。
四、将墓壁、地面及后室的三棺和棺椁散片,全部洗刷干净,准备照相绘画。
五、测绘。
(1)墓室平面图(包括棺椁的现状位置)。
(2)墓室纵剖图。
(3)墓室横剖面图(剖后室从后往前看,可见第四道石门的背面)。
(4)各道石门的正视和剖视图(第三、四道石门因距离很近,剖面图可合一)。
(5)墓壁的石雕加全部摹绘工程太大,是否选取一部分(重复的和不重复的舍弃)做局部摹绘。如石门上的雕刻,可在石门的正视图中解决,第一道石门内过道两侧的四天王,可做局部特写等。
(6)墓室的大量文字雕刻(不知是满文还是藏文),应请人鉴定,识别并摹写。
六、照相。墓道解剖部分、甬道、墓门、各座石门、各墓室、棺床、砖石结构,重要雕刻(绘图和文字),棺的放置现状以及工作现场等,均应照相。(www.xing528.com)
七、文字记录。(略)
八、棺椁及棺内尸骨、物品的处理:
从现存情况看,棺外有数量较多的雕漆文字,十分精美,墓内照相及平面图绘制完毕后应取出(包括棺椁散片)。
(1)将散片尽可能地拼对、修补、复原,以了解棺椁的数量、尺寸、形制、结构、制作技术等,并研究当时葬制和棺上的雕漆文字。
(2)复原后,进行绘图、照相、文字记录等。
(3)考虑漆皮是否会变色或脱落,木制是否会朽坏,应否进行化学处理。
(4)将现存完整的棺打开,了解里面的尸骨及随葬品情况(不一定有随葬品)。应鉴定尸骨的性别和个体数,然后即可丢弃。
(5)以后地宫内是放原棺,还是放复制品,陈列设计时再考虑。
初步估计,清理费约需四千元。
河北省文化局收到清东陵保管所的清理裕陵地宫的计划后,立刻转送国家文物局,在接到答复后,很快便给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发来了《同意清理东陵裕陵地宫的第一方案》文件。河北省文化局将文件逐级下发:
裕陵地宫开启史料
河北省革命委员会文化局文件
(75)冀革文 字第86号一九七五年十一月十日
同意清理东陵裕陵地宫的第一方案
唐山地革委文教局:
据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75)文物字186号“拨东陵乾隆裕陵维修和地宫清理补助费二万元”的精神,已将该款拨给你们。同时,经省博物馆、文管处与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所的同志到现场勘察了解,并与东陵文保所研究,提出了清理裕陵地宫的方案。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75)文物字第294号文批复:“同意所提清理东陵裕陵地宫的第一方案。在清理工程中,希注意对于文物和地宫建筑的保护。”
清理裕陵地宫第一方案:从明楼下边门洞内原墓道入口开始,将原有墓道砖清除,修砌阶梯逐步向下,然后顺坡道通墓门,可进入地宫。修砌2米宽的墓道与原墓道交接处,加铁门一副,以保安全。哑巴院墓道露明处,铺架予(应为“预”)制钢筋混凝土过梁和混凝土板,上边按原样铺砌城砖。地宫进口宽2米,外加铁栏杆;进口两侧各留1.05米宽的过道,以便上明楼和宝顶。
抄报:省革委文教卫生办公室
抄送:省博物馆、文管处,遵化县革委文教局,东陵文保所
因为工程量巨大,人手只有十来个人,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便开始了长达三年之久的裕陵地宫清理工作。这期间,因1976年7月28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唐山大地震,清理工作被迫停止了将近一年。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1977年,清东陵文物保管所所长乔青山已经退休了,接替他的是新上任的马兰峪公社党委书记宁玉福。随着新领导的上任,一批新生力量来到了清东陵,笔者的父亲徐广源先生这时候正式调到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任现金出纳兼研究清史和管理文物库房。新的领导根据清东陵的实际情况,很快就组建了一个古建专业维修小组,并且对裕陵地宫重新开始了进一步的清理。
可以这样说,清理裕陵地宫的主要工作是宁玉福调到清东陵任所长后开始的。在这之前的工作,只是将地宫垃圾里的残存文物进行了清理,将隧道券里的砖拆出,运到了方城前的月台下。在宁玉福到任时,地宫里还保留着开启时的原状。徐广源曾参加了裕陵地宫隧道券内砌砖、灰土的外运工作和隧道券地面的清理工作。他回忆说:
从裕陵地宫隧道券里拆出来的大砖和灰土都临时堆在方城前的月台下。砖垛和灰堆比月台都高。每块大砖都沾满了石灰,每块大砖都有四五十斤,搬起来很吃力。这些砖和灰土都要运到陵的东墙外去。把东墙的原来的运料门扒开,这样就省了许多事。这些砖和灰土都是本所的干部、职工利用下班后晚饭前后的时间往外运的。采取的唯一方法就是用筐抬。两人一抬,每筐都有一百斤左右。所长和食堂的大师傅一齐上阵,开放地宫的巨大喜悦鼓舞着每个人、激励着每一个人。大家干得可欢了,筐装不满不走,抬起来就是一溜小跑。当时保管所最膀大腰圆、最有力气的就数油漆工刘德宝和木工亢守学。他们俩一抬,在筐的上面又加了一个筐,一抬就是两筐。女职工一点也不示弱,和男职工一样干。许多职工的肩头都压肿了,磨破了,流血了,但他们不喊累不叫苦,继续干。因为是在晚上干,只有方城下有一盏汽灯照明,抬到墙外面都摸着黑。食堂管理员张福贺在墙外倒土时把手表不慎失落了,因当时天黑,没找着。第二天早晨找了半天也未找着。在1977年手表还是很贵重的物品,戴手表的人还不多。两三年后在清理墙外这些灰土时居然发现了这块手表。
隧道券地面的清理工作也全由保管所的职工干。隧道券的地面是用澄浆砖用干摆的方法立着砌的。因为整个隧道券原来都砌满了砖,所以地面上留下了许多石灰遗迹,要想达到开放的程度,必须将这些灰迹清除干净。所领导给每个职工分了任务,每人七行砖面积的任务。每天下班后,我们就在地宫里清除这些灰迹。别小看这活儿,干起来很不容易。一来不得待,因为是斜坡的,不能坐,不能蹲,只能跪着或身子得扭着干。二来,灰迹在砖上粘得很牢固,为了保护砖面不受损坏,不能用利器,还不能用力过大,得小心翼翼地干。所以这七行砖的面积干了好几天晚上才干完。每天干完都腰酸腿疼。但每个职工都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在后来清理容妃地宫、纯惠皇贵妃地宫和慈禧陵地宫时,所有活儿也都是保管所的干部职工干的,从来没请过外人。当时保管所的干部、职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因为心里痛快,也不觉得累。
清理地宫灰浆时,清东陵文物保管所的职工将灰浆用特制的木质工具铲起放进胶皮桶里,抬到地宫的外面,用水像淘米那样过滤,以求从中有所发现。俗话说“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尽管裕陵地宫被盗又多次被扫仓,但是总会留下些东西的。果不其然,经过细致的过滤,人们从灰浆中清理出了一批经过多次被盗后遗留下来的散碎遗物:
铜镀金佛一尊、残镀金铜锁八把、残铜爵一个、残玉镯一支、玉人一个、玉蝉一个、玉狮一个、玉兔一个、玉羊一个、玉鱼一个、玉葫芦一个、玉方坠一个、金鼻烟壶一个、累丝金龙(冠上佩饰)二条、金戒指一个、金耳环三副、金簪一支,还有残破的金花、金鹤、金桃、金花蝈蝈、宝石坠、珊瑚珠、青玉石珠、猫眼石以及大小不一的残破珍珠、宝石等。
裕陵地宫遗物玉器
裕陵地宫遗物簪子、耳环、戒指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