裕陵地宫里除了那具完整女尸外,应该有五个头颅骨,可是重殓人员连找了两天,却只找到了四个头颅骨,另一个怎么也找不到,当时可急坏了这些人。最后,他们在靠压在门下面的棺椁里找到了那个头颅骨。经从北平特请的尸骨检验吏俞源辨认,为男性。裕陵地宫里只有一个人是男的,那自然就是乾隆帝的头颅骨了。
重殓人员在取出乾隆帝的头颅骨时发现,乾隆帝的头颅骨与众不同,非常奇异。一是他长了三十六颗牙齿。一般人为二十八颗,最多是三十二颗,长三十六颗牙是极为罕见的。二是乾隆帝的两个眼眶内有螺旋纹,拿着灯一看,似有白光从眼眶中射出。最初只有耆龄发现了这个奇异的现象,他将这件事告诉了陈毅。陈毅一看,果然不假。眼眶内晶光、牙齿长了三十六颗,实在神奇得很。
乾隆帝像
乾隆帝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八月十三日,是雍正帝第四子,卒于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日,是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雍正元年(1723),弘历被秘密立为太子,雍正十一年(1733)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去世,弘历即位,改年号“乾隆”。由此,乾隆帝站到了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的至高点,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乾隆帝在位六十年,退位后又当了三年太上皇,终年八十九岁。他生前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四朝,享受了五代同堂的天伦之乐,因此他自称为“古稀天子”,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为什么能如此长寿呢?
据史料记载,乾隆帝当皇子时,最敬仰的人是他的祖父康熙帝,而康熙帝在养生方面有独特方法。他把养生之道分为养身和养心(或称“养神”“养性”)两方面。养身是指节饮食、慎起居、戒烟、戒酒、戒贪得、适当活动、勤身力行、重节敛、生活淡泊。养心是指注重文艺、道德、思想、品性等精神生活。对于养身,康熙帝的精辟见解为:“节饮食,慎起居,实却病之良方。”当他的身体微有不豫,即当节减饮食,并视其病由,从容调理,量进饮食,使血气增长。康熙帝曾说:“世人皆好逸而恶劳,朕心则谓‘人恒劳而知逸,若安于逸,则不惟不知逸,而遇劳即不能堪矣’。”对于养心,康熙帝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立意高尚,琴棋书画,酷爱手工艺品,这对于后世的乾隆帝有着深刻的影响,以致后来乾隆帝先后二十六次到康熙帝景陵拜谒,留下了大量缅怀祖父的诗篇,表达了自己对祖父康熙帝的终身怀念和孺慕。
乾隆帝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对祖父康熙帝长寿的经验加以改进,从而总结出一套自己的养生之道和“吐纳肺腑,活动筋骨,十常四勿,适时进补”十六字的养生真言。“吐纳肺腑,活动筋骨”是指经常做一些深呼吸,做一些有益的大强度身体锻炼。其中“十常”为:齿常叩,津常咽,耳常弹,鼻常揉,睛常转,面常搓,足常摩,腹常运,肢常伸,肛常提。这与不少现代人所做的皮肤护理、按摩保健具有同等道理。“四勿”为:食勿言,卧勿语,饮勿醉,色勿迷。“适时进补”即是根据时令、身体的细微变化添减补品。以药膳为主,其中常用的有:山药鸭羹、烘鹿肉、鹿尾烧鹿肉、鹿肉丸子炖豆腐、鹿筋拆肉、八宝鸭子、八珍糕等。乾隆帝还效法祖父康熙帝,从不吸烟,饮酒从不过量。
另外,结合乾隆朝时期的历史档案不难看出,以下几方面在实际中对于乾隆帝的长寿也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
一是遵守“家法”,善于骑射,活动筋骨。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把骑射定为祖宗家法,教诲皇家子弟要“习骑射,勿持贵纵恣”。乾隆帝自幼善骑、善射,箭术、马术均精,在避暑山庄皇家射箭比赛中,曾多次大显身手。当了皇帝后,更以骑射为乐,直到他八十岁高龄时,还到木兰围场狩猎。骑马射箭,活动量大,这对深居宫廷的皇帝来说,无疑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一个好方法。
二是外出巡视是最好的“旅游”。乾隆帝曾六下江南、三上五台山,游览了全国主要名山大川、古刹佛寺。涉足野外,步入宽阔幽静之地,欣赏自然美景,呼吸新鲜空气,心旷神怡,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为健康长寿增添了活力。
三是琴棋书画,多才多艺,爱好广泛。乾隆帝一生通晓满、汉、蒙、藏、维吉安多(四川西部的藏语方言)五种语言文字。著有大量文赋、诗文,思路敏捷,才华横溢,琴棋书画无所不通。并且喜欢听戏、观灯、看杂技、滑冰等。这些文艺活动对他的修身养性、健康长寿都大有裨益。
四是生活起居、饮食有规律。对于皇帝来说,做到这一点极为不易。然而乾隆帝做到了。乾隆帝长年累月坚持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洗漱后用膳。他早餐后,处理政务,然后与大臣议事,午后游览。晚饭后,看书习字,作文赋诗,然后就寝,生活非常有规律。他还有许多健身之道、强体之法。乾隆帝喜欢喝茶,对饮用水(御用西山玉泉水)十分讲究。食不过饱、饮酒不醉、从不吸烟,适时进补等。饮食多以新鲜蔬菜为主,肉类、野味少而食之,并且从不过饱。乾隆帝的许多做法与我们现在的养生之道是相吻合的。(www.xing528.com)
五是根据经史学专家对于乾隆帝身世的考证,乾隆帝除了后天保健得法外,先天禀赋——遗传基因也好,他的遗传基因得自他的母亲孝圣宪皇后,其母活到八十六岁才崩逝。
由于乾隆帝养生有法,年近九十岁还神志清醒,活动自如。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特使参加乾隆帝八十三岁生日寿宴时,他对乾隆帝的印象是“动作敏捷,风度翩翩,脸上没有一点老年的痕迹,总是笑眯眯的,看上去不超过六十岁”。
《慈宁燕喜图》局部(乾隆帝捧觞为其母祝寿)
不难看出,乾隆帝的养生之道的确十分成功。但这些依然不能完全解除人们心中的疑惑,作为历史上最风流的皇帝,为何就轻易成为中国历史上二百三十多个皇帝中最为长寿的皇帝呢?虽然乾隆帝非常敬仰的祖父康熙帝也很会养生,但康熙帝只活到六十九岁,而乾隆帝比康熙帝多活了二十年。在封建社会能够活到八十九岁的人非常少见,普通人若风流成性会对身体有很大的伤害,而作为历史上最为风流的皇帝,一个可以拥有无数妃嫔的皇帝,乾隆帝却能做到“色勿迷”,整天逍遥在女人的世界里而对他的身体没有伤害,好色但不贪色,可能也有益于乾隆帝的健康。对于这些,历史学家显然还没有找到更确实的证据。目前对此的解释只能说,性生活的和谐、性伴侣的众多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促进男人精血的充沛;开朗的心情和精美的饮食,也许能延长人的寿命。这一切只能希望医学专家和基因专家能对乾隆帝尸骨进行DNA鉴定,从医学角度上找到一些科学证据。
那么,也许有人会问:乾隆帝长了三十六颗牙齿是否与他的高寿有关系呢?
据笔者一位当牙科医生的朋友李宏杰先生介绍,乾隆帝比常人多了四颗牙是一种疾病。他认为:人类正常牙数目应为二十八颗到三十二颗,依照牙齿的形态和功能分为:切牙,它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有八颗;尖牙,它位于口角处,上下左右共有四颗;前磨牙,它位于尖牙之后磨牙之前,上下左右共有八颗;磨牙,它位于前磨牙之后,上下左右共有十二颗,加起来共计三十二颗。但也有人第三磨牙(俗称“智齿”)先天缺失。
乾隆皇帝比常人多长了四颗牙齿,口腔学把正常牙数目之外多生的牙叫作“额外牙”或“多生牙”,是牙齿发育异常,属于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是指发生在牙体硬组织上的非因龋蚀造成的牙体硬组织色、形、质的改变,包括牙发育异常和牙体损伤两组疾病。额外牙可发生在牙列的任何部位,以上颌中切牙之间最多见。由于人类的上下颌骨没有容纳额外牙的位置,故可导致牙列排列不齐,影响美观。
口腔内长三十六颗牙齿的人是不多的,但也是存在的,神农架的“猴娃”就长有三十六颗牙齿,在临床上也曾发现过这样的病人。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他们能长三十六颗牙齿呢?据遗传学上的说法,这个人可能保留了先祖的一些特点。通俗来讲可能是没有进化好。当然在人的遗传上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这一代没有上辈的特征,可能会在他的下一代中出现。
按照李宏杰先生的说法,乾隆帝的多齿及高寿可能与遗传有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