萃取是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从一种溶剂中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达到分离、提取、纯化目的的一种操作。
假设溶液由有机化合物X溶解于溶剂A而成,现要从溶液中提取X,我们可选择一种对化合物X有较大溶解度,且不与溶剂A混溶,也不起化学反应的溶剂B。把溶液放入分液漏斗中,加入溶剂B,充分震荡。静置后,由于溶剂A和溶剂B不互溶,会分为两层。此时化合物X在溶剂A和溶剂B中的浓度记为CA和CB。在一定温度下,CA与CB的比为一常数K。这种关系称为分配定理,K为分配系数。
有机化合物在有机溶剂中一般比在水中溶解度大。用有机溶剂提取溶解于水的化合物是萃取的典型实例。在萃取时,若在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如氯化钠),利用“盐析效应”以降低有机物和萃取溶剂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常可提高萃取效果。
当用一定量的溶剂从水溶液中萃取有机化合物时,通常萃取一次是不够的,必须重复萃取数次。利用分配定律的关系,可以算出经过n次萃取后,被萃取化合物在原溶液中的剩余量mn。假设原溶液体积为V,每次所加萃取剂体积为S,萃取前溶质的总量为m0,萃取第一次、第二次……第n次后溶质的剩余量分别为m1、m2…mn。则有
第一次萃取后:
第二次萃取后:
第n次萃取后:
例如,当有4 g正丁酸的100 mL水溶液,在室温下用100 mL甲苯萃取,已知道室温下该酸在水和甲苯中的分配系数K=1/3。先用100 mL甲苯进行一次萃取,该有机物在水溶液中的剩余量为
如果100 mL甲苯分3次萃取,每次用33.33 mL甲苯,经过三次萃取后,该酸在水溶液中的剩余量为(www.xing528.com)
从上面计算可看出,100 mL甲苯一次萃取可提出3.0 g正丁酸,萃取率75%,而分三次萃取,可提出3.5 g正丁酸,萃取率87.5%。因此,同样体积的溶剂,分多次萃取比一次萃取的效率高。但连续提取的次数并不是无限的,当溶剂总量保持不变,萃取次数n增加,mn就要减小。当n > 5时,增加萃取次数,mn与mn-1的变化不大。因此,萃取操作,一般进行3~5次为宜。
选取萃取溶剂时,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
1.萃取剂化学稳定性要好,与水或被萃取物不反应。
2.根据相似相溶原理选择萃取剂,萃取物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大,而杂质或其他组分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小。
3.沸点不宜过高,萃取后易于回收。
4.价格便宜,毒性小。
一般而言,难溶于水的物质用石油醚等萃取,较易溶者用乙醚或甲苯萃取。易溶于水的物质用乙酸乙酯或其他类似溶剂萃取。例如,用乙醚提取水中的草酸效果差,改用乙酸乙酯来萃取,则效果较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