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火 灾
一旦发生火灾,应保持沉着镇静,不必惊慌失措,并立即采取各种相应措施,以减少事故损失。首先立即切断室内一切火源和电源。然后根据具体情况正确地进行抢救和灭火。在可燃液体着火时,应立即拿开着火区域内的一切可燃物质,关闭通风器,防止扩大燃烧。酒精及其他可溶于水的液体着火时,可用水灭火。汽油、乙醚、甲苯等有机溶剂着火时,应用石棉布或干沙扑灭,绝对不能用水,否则反而会扩大燃烧面积。金属钾、钠或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泡沫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可用干沙、石墨粉扑灭。注意电器设备导线等着火时,不能用水及二氧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灭火,以免触电。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或四氯化碳灭火器灭火。衣服着火时,千万不要奔跑,应立即用石棉布或厚外衣盖熄,或者迅速脱下衣服;火势较大时,应卧地打滚以扑灭火焰,或躺在地上(以免火焰烧向头部)用防火毯紧紧包住,直至火灭,或打开附近的自来水开关用水冲淋熄灭。发现烘箱有异味或冒烟时,应迅速切断电源,使其慢慢降温,并准备好灭火器备用。千万不要急于打开烘箱门,以免突然供入空气助燃(爆),引起火灾。发生火灾时应注意保护现场。较大的着火事故应立即报警。若有伤势较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熟悉实验室内灭火器材的位置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下列灭火器材:
1.四氯化碳灭火器:用以扑灭电器内或电器附近的火,但不能在狭小和通风不良的实验室中应用,因为四氯化碳在高温时要生成剧毒的光气,此外,四氯化碳和金属钠接触也会发生爆炸。使用时只需连续抽动唧筒,四氯化碳即会由喷嘴喷出。
2.二氧化碳灭火器:是有机实验室中最常用的一种灭火器,它的钢筒内装有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打开开关,二氯化碳气体即会喷出,用以扑灭有机化合物及电器设备的着火。使用时应注意,一手提灭火器,一手应握在喷二氧化碳喇叭筒的把手上。因喷出的二氧化碳压力骤然降低,温度也骤降,手若捏在喇叭筒上易被冻伤。
3.泡沫灭火器:内部分别装有含发泡剂的碳酸氢钠溶液和硫酸铝溶液,使用时将筒身颠倒,两种溶液即反应生成硫酸氢钠、氢氧化铝及大量二氧化碳。灭火器筒内压力突然增大,大量二氧化碳泡沫喷出。非大火通常不用泡沫灭火器,因后续处理较麻烦。
无论用何种灭火器,皆应从火的四周开始向中心扑灭。油浴和有机溶剂着火时,绝对不能用水浇,因为这样反而会使火焰蔓延开来。
(二)中 毒
操作有毒物质实验中若出现咽喉灼痛、嘴唇脱色或发绀,胃部痉挛或恶心呕吐、心悸头晕等症状时,可能是中毒所致。视中毒原因施以下述急救后,立即送医院治疗,不得延误。
溅入口中尚未咽下者应立即吐出,再用大量水冲洗口腔。如已吞下,应根据毒物性质给以解毒剂。误食碱者,先饮大量水再喝些牛奶。误食酸者,先喝水,再服Mg(OH)2乳剂,最后饮些牛奶。不论酸或碱中毒皆再灌注牛奶,不要用催吐药,也不要服用碳酸盐或碳酸氢盐。重金属盐中毒者,喝一杯含有几克MgSO4的水溶液,立即就医。不要服催吐药,以免引起危险或使病情复杂化。砷和汞化物中毒者,必须紧急就医。吸入气体或蒸气中毒者立即转移至室外,解开衣领和纽扣,呼吸新鲜空气。对休克者应施以人工呼吸,但不要用口对口法,立即送医院急救。
(三)玻璃割伤(www.xing528.com)
一般轻伤应及时挤出污血,并用消过毒的镊子取出玻璃碎片,用蒸馏水洗净伤口,涂上碘酒,再用创可贴或绷带包扎;大伤口应立即用绷带扎紧伤口上部,使伤口停止流血,急送医院就诊。
(四)烫 伤
被火焰、蒸气、红热的玻璃、铁器等烫伤时,应立即将伤口处用大量水冲洗或浸泡,使其迅速降温避免深度烧伤。对轻微烫伤,可在伤处涂些鱼肝油或烫伤油膏或万花油后包扎。若皮肤起泡(二级灼伤),不要弄破水泡,防止感染;若伤处皮肤呈棕色或黑色(三级灼伤),应用干燥而无菌的消毒纱布轻轻包扎好,急送医院治疗。
(五)被酸、碱或溴液灼伤
1.皮肤被酸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放出大量的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或肥皂水进行中和,最后用水冲洗,涂上药品凡士林。
2.碱液灼伤要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 2%醋酸或 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最后用水冲洗,再涂上药品凡士林。
3.酚灼伤时立即用30%酒精擦洗数遍,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干净而后用硫酸钠饱和溶液湿敷4~6 h。由于酚用水冲淡1∶1或2∶1浓度时,瞬间可使皮肤损伤加重而增加酚吸收,故不可先用水冲洗污染面。
受上述灼伤后,若创面起水泡,均不宜把水泡挑破。重伤者经初步处理后,急送医院治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