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界的问学方式呈现出明显的空疏风气,同时天文学与数学又呈衰落状态,这无疑会对思维与方法产生重要影响。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实测方法主要是在天文学的领域中发展起来的,明代由于天文学的衰落,相应的实测方法也因此衰落。而这又会进一步影响到思维的精细性,因为思维的精细性是与实测密切相关的。由于天文学的疲弱,因此与前代相比,明代科学活动中最主要的实测体现在音律学中,朱载堉通过精密计算以及大量实验与实测创立了新的律制——十二平均律,不过这一工作并不具有普遍性。当然,哲学的问学观念或方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但明清时期有关实测这一方法问题的确还有更特殊的视角与意义。因为这一时期已经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例如天文学中的实测方法,并且通过比较已经显示出中国传统实测方法的不足,而这也正是比较的意义与力量。这样一个问题首先由徐光启发现并提出,这就是“求精”。关于这一问题下面将作专门考察。自此以后,中国传统实测方法实际已经与西方传入的方法逐步汇流并靠拢西方的方法,实测意识也愈加得到重视,如阮元《畴人传·凡例》说:“是编于仪器制度,摭录特详,欲使学者知算造根本,当凭实测;实测所资,首重仪表。不务乎此,而附合于律于易,皆无当也。”阮元也十分欣赏西方精密的测量工具,他说:
西人熟于几何,故所制仪象极为精审。盖仪象精审,则测量真确,测量真确,则推步密合。西法之有验于天,实仪象有以先之也。(《畴人传·南怀仁传》)(www.xing528.com)
总的来说,这一时期思维上精确问题的提出以及对严谨学风的提倡既在于拯救时弊,同时也有借他山之石攻玉的积极愿望。事实上,这不仅是方法的,也是观念的。应当看到,这样一种观念到了近代以后对中国思想界和知识界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