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科学哲学中的观察与考察方法

古代科学哲学中的观察与考察方法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格物”为这一时代提供了一种思维和方法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提供了一种观念,那么,观察与考察则是这一时代重要的科学工具,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格物”观念、思想与具体的观察和考察方法之间又是存在联系的。这是对一种地质地貌变迁的观察和思考。观察又与考察密切相关。沈括对于地质地貌的观察、范成大对于植物地理的观察其实都是在实地考察中获得的。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考察又是明清时期更大范围考察的先声。

古代科学哲学中的观察与考察方法

如果说,“格物”为这一时代提供了一种思维和方法的哲学基础,或者说提供了一种观念,那么,观察与考察则是这一时代重要的科学工具,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格物”观念、思想与具体的观察和考察方法之间又是存在联系的。

宋元时期的人们十分注重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予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堙耳。”(《梦溪笔谈》卷二四《杂志一》)这是对一种地质地貌变迁的观察和思考。范成大的《吴船录》对峨眉山植物分布做了记录:“大抵大峩之上,凡草木禽虫,悉非世间所有。昔故传闻,今亲验之。余来以季夏,数日前雪大降,木叶犹有雪渍斓斑之迹。草木之异,有如八仙而深紫,有如牵牛而大数倍,有如蓼而浅青。”这实际是一种植物地理的观察。罗愿的《尔雅翼》中对不同植物的特性都有详细记载,如其中“兰”条云:“予生江南,自幼所见兰蕙甚熟。兰之叶如莎,首春则茁其芽,长五六寸,其杪作一花,花甚芬香。大抵生深林之中,微风过之,其香蔼然达于外,故曰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另外如燕肃的《海潮论》记载了对潮汐变化的仔细观察:“今起月朔夜半子时,潮平于地之子位四刻一十六分半,月离于日在地之辰。次日移三刻七十二分,对月到之位,以日临之次,潮必应之。”值得注意的是,在当时,不仅科学活动非常注意观察方法的运用,并且不少哲学家们也自觉地使用观察这样一种方法。例如我们所看到的张载二程朱熹在天文学、地理学以及生物学中所做的大量的观察。这些观察既是哲学论证的需要,同时在其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在当时哲学与科学之间的密切关系,从本质上说,它们是整个时代观察风尚的一个部分。(www.xing528.com)

观察又与考察密切相关。沈括对于地质地貌的观察、范成大对于植物地理的观察其实都是在实地考察中获得的。又北宋学者胡瑗也有相关的论述,他说:“学者只守一乡,则滞于一曲,隘吝卑陋。心游四方,尽见人情物态,南北风俗,山川气象,以广其闻见,则为有益于学者矣。”(《安定言行录》)可见考察在当时绝非个别现象,甚至一些思想家也介入了进来,例如朱熹。而更重要的是,这样一种考察又是明清时期更大范围考察的先声。(6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