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的哲学基础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的哲学基础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沈括的科学思想是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的。在沈括的科学思想中,经常会使用“气”、“阴阳”、“五行”、“理”这样一些概念或思想,这些概念与思想也是当时哲学中普遍使用和表达的。而对沈括来说,使用和表达这些概念与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为其科学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也将科学和哲学连接了起来。沈括在许多思想中都使用“气”这一概念,沈括认为,世界万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细微之物,无不是由气所构成的。

中国哲学通史:古代科学哲学的哲学基础

沈括科学思想是有深厚的哲学基础的。在沈括的科学思想中,经常会使用“气”、“阴阳”、“五行”、“理”这样一些概念或思想,这些概念与思想也是当时哲学中普遍使用和表达的。而对沈括来说,使用和表达这些概念与思想的意义就在于为其科学活动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同时也将科学和哲学连接了起来。

沈括在许多思想中都使用“气”这一概念,沈括认为,世界万物大到宇宙天体,小到细微之物,无不是由气所构成的。例如天文学方面:“日月气也,有形而无质。故相值而无碍。”(《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医药学方面:“天地之气,贯穿金石土木,曾无留碍。”“如细研硫黄、朱砂、乳石之类,凡能飞走融结者,皆随真气洞达肌骨。”又太阴玄精(即石膏)“乃禀积阴阳之气凝结,故皆六角”(《梦溪笔谈》卷二六《药议》)。沈括也使用“阴阳”、“五行”的概念,如讲阴阳:“凡积月以为时,四时以成岁,阴阳消长,万物生杀变化之节,皆主于气而已。”(《补笔谈·象数》)讲五行:“如木之气在天为风,木能生火,风亦能生火,盖五行之性也。”(《梦溪笔谈》卷二五《杂志二》)从这些概念的使用情况不难看出,沈括对相关哲学问题有深切的关注,同时,这些概念又多是结合具体知识的,这便构成了沈括使用这些概念的特点。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沈括非常重视“理”。沈括在对物理现象的解释中,就经常使用“理”来描述事物的本质特征或规律性质。如关于磁针,沈括说:

以磁石磨针锋,则锐处常指南,亦有指北者,恐石性亦不同。如夏至鹿角解,冬至麋角解。南北相反,理应有异。(《补笔谈》卷三《药议》)(www.xing528.com)

又如关于五音,沈括说:“听其声,求其义,考其序,无毫发可移,此所谓天理也。”“此皆天理不可易者。古人以为难知,盖不深索之。”(《梦溪笔谈》卷五《乐律一》)再如关于共振,沈括说:“此乃常理。”“此声学至要妙处也。”“今人不知此理,故不能极天地至和之声。”(《梦溪笔谈》卷六《乐律二》)沈括也用“理”来解释地理现象,如其在对《禹贡》“彭蠡既潴,阳鸟攸居;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一语进行解释时说:

盖三江之水无所入,则震泽壅而为害;三江之水有所入,然后震泽厎定。此水之理也。(《梦溪笔谈》卷四《辩证二》)

又“理”也与阴阳五行有关,如:“五运六气,冬寒夏暑,旸雨电雹,鬼灵魇蛊,甘苦寒温之节,后先胜负之用,此天理也。”(《苏沈良方》序)显然,这些认识与宋代许多哲学家将“理”作本质或规律理解的认识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但沈括的认识无疑更具有知识的特性,同时,由于是从对自然的观察出发,因此其也更具有客观性,这又是作为科学家的沈括与思想家们的不同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