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关系的思想在宋元时期也得到了继承。
汉代以后,随着天人感应理论在哲学和科学活动中被清除,天人关系思想中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体现在“因”、“宜”观念上,宋元时期也是如此,其中尤以农业生产活动为突出。如陈旉说:“夫山川原隰,江湖薮泽,其高下之势既异,则寒燠肥瘠各不同。大率高地多寒,泉冽而土冷,传所谓高山多冬,以言常风寒也,且易以旱干;下地多肥饶,易以淹浸。故治之各有宜也。”(《农书·地势之宜》)王祯也说:“夫封畛之别,地势辽绝,其间物产所宜者,亦往往而异焉。何则?风行地上,各有方位;土性所宜,因随气化,所以远近彼此之间风土各有别也。”(《农书·农桑通诀·地利篇第二》)当然,医学知识也有非常丰富的“因”、“宜”思想,这也是中国古代医学一以贯之的重要和优良的传统。(www.xing528.com)
在天人关系上,也提出了所谓“天人相胜”的观点,如刘祁在其《归潜志》中就说道:“传曰:‘人定亦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余尝疑之。试以严冬在大厦中独立,凄淡万态不能久居。然忽有外人共笑,则殊暖燠,盖人气胜也。因是以思,谓人胜天,亦有此理。岂特是哉?深冬执爨或厚衣重衾亦不寒,夏暑居高楼,以冰环坐而加之以扇亦不甚热。大抵有势力者能不为造物所欺,然所以有势力者亦造物所使也。”而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时期,知识界愈来愈重视人为和人力,由此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思想,这既与园艺技术的提高有关,也与炼丹实践或道教思想有关。如韩彦直的《橘录》说:“人力之有参于造化。”王观的《扬州芍药谱》说:“以人而盗天地之功而成之。”这样的观念和思想在当时可以说非常普遍。除此之外,源自南北朝道教的有关“力命”问题的看法在此时仍有继承,如元末刘伯温的《郁离子》中有《天地之盗》篇,其中就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阴符经》的思想。这里尤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宋元时期类似“人力之有参于造化”、“以人而盗天地之功而成之”这样一些思想其实正是后来明清时期“人定胜天”思想的先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