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的阴阳学说基本上是一种传统的延续。阴阳理论在哲学中自不待说,其主要与气概念相结合解释本原与本体问题。阴阳理论在医学中同样有着深厚的传统,这也为我们所熟悉。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天文学和化学这两个学科对这一时期知识活动中阴阳理论的影响做点考察。在天文与气象思想方面,宋代思想家多有涉及,这其中就包括用阴阳理论来解释多种自然现象。以张载为例,如关于日月食现象,“日质本阴,月质本阳。故于朔望之际精魄反交,则光为之食矣。”(《正蒙·参两》)又如关于雷电现象,“凡阴气凝聚,阳在内者不得出,则奋击而为雷霆。”(《正蒙·参两》)在天文与气象领域,可以用阴阳理论来解释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宋代的学者也用阴阳理论来解释潮汐这一现象,张君房在《潮说》中就这样说道:“日月会同谓之合朔,合朔则敌体,敌体则气交,气交则阳生,阳生则阴盛,阴盛则朔日之潮大也。”在包括炼丹、火药知识和技术在内的化学学科,对于阴阳理论的运用也是很突出的。如程了一在他的《丹房奥论》一书序中讲:“窃谓金丹大药,上全阴阳升降,下顺物理迎逢。”这实际上将阴阳理论视作炼丹术的基本原理或依据。又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中也说:“人炼丹砂为水银,以铁为上下釜。上釜盛砂,隔以细眼铁板;下釜盛水,埋诸地。合二釜之口于地面而封固之,灼以炽火,丹砂得火,化为霏雾,得水配合,转而下坠,遂成水银。然则水银即丹砂也,丹砂禀生成之性,有阴阳之用,能以独体化二体,此其所以为圣也。”这同样突出了炼丹中的阴阳性质及其意义。除此以外,阴阳理论在知识中还可能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如张载就曾用阴阳理论来解释动植物的区别:“动物本诸天,以呼吸为聚散之渐;植物本诸地,以阴阳升降为聚散之渐。”(《正蒙·动物》)
总的来说,五行思想在宋元时期并不十分盛行,或者说,五行这一概念及其思想没有得到特别的重视。这里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相对缺乏哲学的基础,无疑,这与魏晋以来所形成的更为理性的认识传统有关。当然,这并不是说,宋元时期的哲学与科学活动中就没有使用五行概念。这其中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医学。在医学中,自唐代王冰开始,就十分重视《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说,而到了宋代,这样一种学说更受到了极力推崇。“五运六气”学说以五行学说作为基础,认为四时季节实际是五行之气的运行变化过程。同时,这一学说又将各种可能影响人体健康的气分为六种,即所谓风、火、热、湿、燥、寒。可以看出,这样一种学说主要是讲气候变化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如北宋时期名医王衮在《博济方》的序中说:“天地之间,运行而生成者,非五行乎?人禀五行之秀而生,故具之于形,禀之于气也。其在天则四时六气运乎外,一失其道,则为灾为沴焉;其在人,则五味七情攻乎内,一失其理,则为疾为疹焉。”沈括对医学也颇有研究,并且十分重视“五运六气”学说,他说:“医家有五运六气之术,大则候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小则人之众疾,亦随气运盛衰。”(《梦溪笔谈》卷七《象数一》)以后金元时期的刘完素同样将医学的精髓概括为“五运六气”,他说:“观夫医者,唯以别阴阳虚实,最为枢要。识病之法,以其病气,归于五运六气之化,明可见矣。”(《素问玄机原病式序》)不过,从以上的考察中也可以看出,这时的五运六气说与秦汉时期作为宇宙图式的五行学说有着极大的不同,它实际上是一种五行理论与气论的结合形态,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目的在于分析和阐述致病原因,而不像秦汉那样对世界做出某种结构性的安排。(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