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程的哲学为我们所熟知,一般认为,其所说的“理”主要是指世界的本体和本原。应当说,在二程这里,“理”概念的发展出现了重大变化,其将伦理与道德属性视作“理”的基本属性,这样,就从以往主要的自然或知识之“理”,转变为伦理或道德之“理”。(7) 但尽管如此,自然之“理”仍然在二程的思想中占据有一定的地位,在他们的论述中我们也仍然可以体会出自然规律和法则的含义,这样一个内容有着不可替代或不可或缺的位置,这实际上也是其继承传统认识的反映,或者消极一些说,是其无法回避传统知识的反映,而以往的考察常常会忽略这一点。但当我们将其纳入知识的线索来加以考察时,这被忽视的一面便会显现出来。如程颐讲:
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程氏遗书》卷一八)
凡眼前无非是物,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程氏遗书》卷一九)
具体来说,“理”大可及天地,如:“天地之中,理必相直,则四边当有空阙处。”(《程氏遗书》卷二下)小可至草木,如:“一草一木皆有理。”(《程氏遗书》卷一八)显然,二程这里所说的“理”就是规律与法则,这与以往或他人所说之“理”应当说并无二致。当然,二程之间对于“理”的看法也可能有所不同,冯友兰就曾指出这一点。如程颢讲:“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程氏遗书》卷一一)又程颢讲:“万物皆有理,顺之则易,逆之则难。各循其理,何劳于己力哉?”(同上)冯友兰先生认为这里是在讨论自然和人为的关系问题。(8) 不过,从知识的线索来看,其实都与自然规律有关,而这些都体现了思想传统的非断裂性或不可割裂性。
与二程相比,朱熹对“理”讲得更为充分,也更为透彻。如他说: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文公文集》卷七〇《谈大纪》)
总天地万物之理,便是太极。(《朱子语类》卷九四《周子之书》)(www.xing528.com)
这里的“理”显然有作为本体的含义,并且它与宇宙问题密切相关。不过,朱熹也将事物的原因与规律称作“理”,并且如同二程一样,也如同北宋早期其他思想家一样,朱熹对于规律之“理”的关注完全是在此问题上的认识传统的延续。如朱熹说:
至于天下之物,则必各有其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大学或问》)
在这里,“所以然之故与所当然之则”明确地解释了“理”的规律意义或性质。而基于这一理解的论述在朱熹思想中有许多,例如:“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朱子语类》卷一五《大学二》)“近而一身之中,远而八荒之外,微而一草一木之众,莫不各具此理。”(《朱子语类》卷一八《大学五》)这是就天地万物的普遍性质而言。又如:“问:枯槁之物亦有性是如何?曰:是他合下有此理。故云:天下无性外之物。因行街云:阶砖便有砖之理。因坐云:竹椅便有竹椅之理。”(《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理如一把线相似,有条理,如这竹篮子相似,指其上行篾,曰:一条子恁地去;又别指一条,曰:一条恁地去;又如竹木之文理相似,直是一般理,横是一般理。”(《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这是援具体事例来加以说明。另外,朱熹也使用“道理”这一语词,例如:
如这片板,只是一个道理,这一路子恁地去,那一路子恁地去。如一所屋,只是一个道理,有厅,有堂;如草木,只是一个道理,有桃,有李;如这众人,只是一个道理,有张三,有李四。(《朱子语类》卷六《性理三》)
且如这个扇子,此物也,便有个扇子底道理,扇子是如此做,合当如此用,此便是形而上之理。天地中间,上是天,下是地,中间有许多日月星辰、山川草木、人物禽兽,此皆形而下之器也。然这形而下之器之中,便各自有个道理,此便是形而上之道。(《朱子语类》卷六二《中庸一》)
总之,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程朱理论身后的知识背景,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程朱理学在这一认识问题上自身的连贯性或一致性。
除此之外,宋代其他理学思想家关于“理”也多有论述,对此,乐爱国在《宋代的儒学与科学》一书中作了大量搜集和整理。(9) 如张栻说:“盖万事具万理,万理在万物。……一物不体则一理息,一理息则一事废。一理之息,万理之紊也;一事之废,万事之堕也。”(《南轩集》卷二)吕祖谦说:“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左氏博议》卷三)即使是像陆九渊这样一个在哲学上被认为是心学代表人物的思想家也说:“塞宇宙一理耳。上古圣人先觉此理,故其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陆九渊集》卷一五)又说:“天地之间,一事一物,无不著察。”并提出要在“人情物理上做工夫。”(《陆九渊集》卷三五)不难看出,这其中也包含了大量知识的内容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作的归纳。而究其原因,就在于“理”这样一种普遍性的思潮后面是有知识作为支撑的,任何一个思想家都不能无视或回避这样一种背景及其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