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思想

《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思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除《黄帝内经》以外,《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部著作也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一定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性能和用途,《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的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受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提出将药性药味归纳概括为“四气五味”的思想。

《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思想

除《黄帝内经》以外,《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这两部著作也都不同程度地包含有一定的科学思想和哲学思想。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与《黄帝内经》相似,该书虽成型于东汉时期,但其实是战国西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而并非一时一人之作。《神农本草经》共收载药物365种,其中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矿物药46种。根据性能和用途,《神农本草经》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

《神农本草经》的科学思想主要体现在:(1) 受阴阳五行理论的影响,提出将药性药味归纳概括为“四气五味”的思想。其中“四气”是在阴阳、寒热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药性细分为寒、温、热、凉四类;“五味”即指酸、咸、甘、苦、辛,此完全与五行本义相吻合。(2) 从临床应用出发,结合药物的自然属性对药物性能作了分类。这包括按自然属性将药物分为六部,即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食,又按性能将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延年益气,中品遏病补虚,下品祛邪愈疾。这样的分类透露出合理的科学思维。(3) 深化由《黄帝内经》提出的药物配伍思想,提出方剂配伍的“七情合和”准则;同时强调对症下药。这些具体的医学或药物学思想中不仅包含有深入细致的分析方法,而且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特别是哲学思考中普遍具有的“宜”思维,即强调医疗活动的针对性。(www.xing528.com)

经历代整理,《伤寒杂病论》现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分内容。该书的最大特点是将《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与作者本人长期的临床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辨证论治”的医学体系,从而奠定了中医诊断和治疗学的基础。

《伤寒杂病论》的科学思想就是围绕“辨证论治”原则来展开的,这主要包括:(1) 通过外部症状来分析判断疾病的性质,即外在的症状实际与身体内部脏腑病变有关,用张仲景本人的话说,就是“见病知源”。这样一种思维及方法显然有《黄帝内经》表里理论的基础,但更结合了张仲景本人的临床经验。(2) “见病知源”又具体体现为“六经辨证”。这里所谓“六经”是指太阳、少阳、阳明、太阴、少阴、厥阴,最初由《黄帝内经》提出,其哲学思想根基就是“因”、“宜”观念。但这一原则在《黄帝内经》中较为粗疏,而张仲景则通过临床实践将其具体化和科学化,同时,张仲景也将伤寒严格归入六经之中,为伤寒病的医治提供了定性与分类的坚实的哲学基础。(3) 关于外部症状,又主张“脉”与“证”并重,强调二者的参合,这显然是一种综合性思维的体现。(4) 六经的疾病又不是固定的,而是会互相传变,这就注意到了疾病或事物的变化和复杂性,这也是对《内经》相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