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黄帝内经》思想概述-中国古代科学哲学

《黄帝内经》思想概述-中国古代科学哲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内经》是中国医学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九卷,总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当然,作为整体观,其在《内经》的各种理论和思想中是不尽相同的,它由许多具体的内容或形式共同组成。而这一精神在以《内经》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医疗活动中得到了继承。如《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黄帝内经》思想概述-中国古代科学哲学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中国医学具有奠基性意义的著作。《黄帝内经》包括《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九卷,总计十八卷,一百六十二篇。其中《素问》流传至唐代仅存八卷,经唐人王冰历时十二年研究,又为之补入《天元纪大论》等七篇(通称七大论)。《素问》、《灵枢》两书内容包括生理、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针灸、运气、养生以及医德等内容。

《内经》的基本或核心内容就是阴阳五行理论和脏腑经络学说,以此为基础,又形成病因病机学说、诊法和治则理论。其中阴阳理论方面包括对阴阳对立、平衡、交错、转化等性质和状态的深刻认识以及结合生理、病理的深入展开;五行理论方面包括将这一理论纳入人体从而形成的脏腑、经络学说以及“生克”、“乘侮”理论。

哲学的角度看,《内经》中最有价值的就是其整体观,这也是《内经》提供给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件瑰宝。当然,作为整体观,其在《内经》的各种理论和思想中是不尽相同的,它由许多具体的内容或形式共同组成。如其在阴阳理论中主要是关注平衡问题,在五行及生克理论中主要是关注关系问题,其中乘侮理论也与平衡有关;其在脏腑学说中突现为一种系统观,在经络、表里学说中所体现的则是对联系的思考;此外,其在辨证施治思想中关心的是多样性和复杂性问题,也就是在运用辩证思维,而杂合、参合等概念与思想则属于综合性的思维。《内经》的整体观就是所有这些思想、理论、思维、方法的总和,正是这样一种整体观造就了中国古代医学十分独特的传统。(www.xing528.com)

此外,在考察《内经》的具体医学思想之前,还有一个问题有必要先来简单了解一下,那就是这一时期的医学观。我们知道,医早先是起源于巫的,直至周代仍是巫医并存。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到春秋战国之际,扁鹊终于提出了“病有六不治”的原则,其中一条就是“信巫不信医”不可治也,这一原则可以说充满了科学精神,事实上,这也是与同期哲学思想中的无神论思潮以及理性精神相吻合的。而这一精神在以《内经》为代表的秦汉时期的医疗活动中得到了继承。如《内经》中说:“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素问·五脏别论》)这实际体现了一种科学的医学观。当然,这并非是说这一时期在民间没有巫术鬼神的影响,但总体而言,在整个汉代的医学理论中的确没有鬼神的地位。也因此,当我们看到魏晋以后鬼神迷信重新出现在医学理论中的时候,也知道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曲折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