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常与变

汉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常与变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汉代,“常”、“变”是很能够反映哲学与科学密切关系的一对概念或范畴。当然,人们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也注意到许多变化莫测、反复无常的现象,也就是所谓“变”。由于炼丹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化合与分解,这就必然会涉及大量变化现象或问题。如变化问题往往会涉及对“气”这一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周易参同契》中就讲:“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

汉代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常与变

在汉代,“常”、“变”是很能够反映哲学科学密切关系的一对概念或范畴

“常”这一观念或概念早在先秦时期已经出现,如荀子说“天行有常”。显然,这一概念最初与天文学知识密切相关。如前所见,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察到了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这其中包括如对回归年周期的精确掌握,对行星运行和回合周期的精确把握等。此外,还有对交点月长度的测定,对交食周期的测定,这些又都在汉代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这些正是哲学思想中“道”、“常”等概念的知识根源。就此而言,董仲舒讲“天不变,道亦不变”。(《汉书·董仲舒传》)这其实也是有深刻的科学基础的。事实上直到当代,天文学知识仍是某种决定论思想的根源。

当然,人们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也注意到许多变化莫测、反复无常的现象,也就是所谓“变”。值得注意的是,受知识背景原因的深刻影响,汉代的人们对于变化问题似乎有着很浓厚的兴趣。科学活动对此有所记录,科学与哲学活动也会从各自不同的视角对此加以解释。这其中所涉及的具体知识领域包括:(1) 地理知识:例如关于地震的现象。(2) 气象知识:例如有关云气方面的知识。(3) 生物知识:例如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变化。(4) 医学知识:比如各种疾病的传变。(5) 化学知识:包括各种金属冶炼以及炼丹活动中的现象。这其中,炼丹术中的认识就十分典型。由于炼丹过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包括化合与分解,这就必然会涉及大量变化现象或问题。而炼丹术士由于长期与矿物和金属的接触,对其性质、变化包括分解、化合都会积累起一定的知识。例如《周易参同契》中讲:

偃月法炉鼎,白虎为熬枢。汞日为流珠,青龙与之俱。举东以合西,魂魄自相拘。(www.xing528.com)

这里就是讲物体由液态向固态转化,最终化合成铅汞齐。事实上,生物、化学这样一些知识领域又是最容易导致变化观产生和发展的,直到今天依然如此。

而变化问题自然也与哲学密切相关。如变化问题往往会涉及对“气”这一问题的观察和思考,《周易参同契》中就讲:“山泽气相蒸兮,兴云而为雨。泥竭遂成尘兮,火灭化为土。”在这里,变化是与气结合在一起的,它实际涉及了物质形态的转化问题。还有,生物和医学知识中对于生命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无疑会对哲学思想中的变化观产生深刻的影响,如王充说:“万物变化,无复还者。”(《论衡·道虚》)在这里,变化是与生命相关联的。同样,即便是在我们看来如此荒谬的谶纬之学,变化问题也是其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易纬·乾凿度》中讲:“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物有始,有壮,有究,故三画而成乾。乾坤相并俱生。物有阴阳,因而重之,故六画而成卦。三画已下为地,四画已上为天,物感以动,类相应也。”当然,秦汉时期的变化观念还有宗教信仰的源头或因素。此外,就表现而言,某些知识如云气当形成观念时也会以艺术的样式呈现出来,这也是这一时期观念的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