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淮南子中的或使说和莫为说的知识论证

淮南子中的或使说和莫为说的知识论证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哲学中的天人观主要是通过“或使”说与“莫为”说来呈现和展开的,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呈现,汉代继续着这一话题。我们先来看《淮南子》的思想。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淮南子》中也存在着“或使”说,即天人感应的思想,如:“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

淮南子中的或使说和莫为说的知识论证

哲学中的天人观主要是通过“或使”说与“莫为”说来呈现和展开的,这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呈现,汉代继续着这一话题。我们先来看《淮南子》的思想。

《淮南子》的黄老无为之学主要继承了先秦道家的自然天道观,其强调世间万物皆自然而然,没有任何意志的安排,这是非目的论也即“莫为”说的观点。而我们在这里主要是考察《淮南子》是如何用知识来加以论证的,例如:

故高山深林,非为虎豹也;大木茂枝,非为飞鸟也;流源千里,渊深百仞,非为蛟龙也。致其高崇,成其广大,山居木栖,巢枝穴藏,水潜陆行,各得其所宁焉。(《泰族训》)

在这段论述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淮南子》“莫为”说的自然天道观,而这种自然天道观的“莫为”说是通过地理植物动物等种种具体事物或知识来加以论证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具体的事例来证明“莫为”说的真实性。(www.xing528.com)

但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看到《淮南子》中也存在着“或使”说,即天人感应的思想,如:“故圣人在位,怀道而不言,泽及万民。君臣乖心,则背谲见于天,神气相应征矣。”(《览冥训》)虽然这并非是《淮南子》思想的主流。有意思的是,《淮南子》也同样赋予这种观点以某种知识的证明,如:“人主之情上通于天,故诛暴则多飘风,枉法令则多虫螟,杀不辜则国赤地,令不收则多淫雨。”(《天文训》)当然,《淮南子》的“或使”说与目的因的“或使”说可能还是有区别的,因为它将变化的原因更多地归结于阴阳之气,这属于质料因的“或使”说,不同于目的因的“或使”说,但即便如此,“这种外因论是不可能把唯物论贯彻到底的”(15)

总之,《淮南子》主要持的是“莫为”说的观点,但“或使”说的观点也是存在的,这就形成了《淮南子》思想的一定内在矛盾。有趣的是,这样两种截然对立的观点却都得到了知识的论证,这又反映出由思想的矛盾性而导致的证明的矛盾性。不过,放在时代背景中来看,这一矛盾又是正常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汉代就是一个“矛盾备出”的时代,正确中有谬误,荒诞中却包含着合理性,是中有非,非中有是,“是非曲折”,甚至“是非混淆”,这是汉代知识与思想活动中的一个普遍现象,而这种现象也将贯穿下面的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