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时期的知识背景与观念背景-中国哲学通史中的古代科学哲学

秦汉时期的知识背景与观念背景-中国哲学通史中的古代科学哲学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先来看这一时期的知识背景。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及思想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当然,秦汉时期的观念背景不唯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类”、“象”、“数”理论为骨干的基本宇宙观或宇宙图式。天人关系问题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观念,尤其是天人感应的思想与学说。该书一般认为由东汉时期魏伯阳所撰。同时,与炼丹术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现象是,先秦时期的道家在此时逐渐演化为道教。

秦汉时期的知识背景与观念背景-中国哲学通史中的古代科学哲学

如果说先秦时期主要是科学影响哲学,因此首先要考察的是观念或思想的知识背景,那么从秦汉开始,这种影响就是双向的,科学会影响哲学,同时,已经成长起来的哲学也会影响科学。所以从本章开始,我们将对知识背景和观念背景都作一个简单的考察和叙述,以为下面具体深入的考察做一个基本的铺垫。

先来看这一时期的知识背景。

秦汉时期在科学技术及思想方面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首先是各种制作技术的发明和进步。以冶炼为例,在冶铁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出现了球墨铸铁,而现代球墨铸铁技术是20世纪40年代才研制成功;在炼钢技术方面,这一时期发明了炒钢技术,而欧洲使用炒钢法冶炼熟铁的技术是在18世纪中期以后才出现的。这些都表明,我国古代的冶炼技术在这一时期已经达到了成熟的阶段。除此之外,这一时期在造纸、纺织、车辆与船舶制造、漆器瓷器的制作、建筑水利技术等方面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农业技术以及思想在秦汉时期也发展迅速。农业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而秦汉四百余年的统一局面更加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新的农具,例如耧车、风车、水碓等,而改进的农具还要更多。园艺和驯化如养马、养蚕方面在这一时期也都取得了重要的进步。此外,农学思想在这一时期也继续发展,重要农学著作有《氾胜之书》。秦汉时期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中国科学思想史》一书将当时的天文学成就主要概括为以下方面:对各种天象及其运行轨道的观测和计算不断趋于精密;大量对于天体运行周期的观测和计算导致了对天体运行规律的深入认识;将回归年和朔望月数值合参最终确立了阴阳合历制度;在历法中安排进二十四节气从而能对农业生产给予更为实用和有效的指导。此外,这一时期在宇宙理论方面出现了论天三家,即盖天、浑天、宣夜说。而张衡的工作可以说将这一时期的宇宙天文研究推向高峰。这一时期数学方面的成就主要反映为出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一批专著,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九章算术》。《九章算术》共有九章即九个专题,分别是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九章算术》的首先一个成就是有关分数运算概念、定义和法则的制定,其他思想还包括“今有术”即比例思想与计算方法的发明等。《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最终形成。医学在这一时期也取得巨大进展。在医药学著作方面,《黄帝内经》经长期发展完善最终在这一时期定型,此外还有《神农本草经》和《伤寒杂病论》,由此中国古代医学体系也在这一时期完全形成。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像华佗张仲景这样的名医。在地理学方面,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地图在绘制上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汉书·地理志》是我国第一部用“地理”命名的地理学著作。除以上知识和学科门类外,这一时期还有其他一些领域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例如声学、化学等,鉴于本书的性质,这里不再一一介绍。(1)

值得注意的是,秦汉时期科学活动的重要性更在于它是中国古代科学范型完全确立的时期。从大的方面说,这包括问题、思想、概念、方法等等。具体地,如天文学中的宇宙起源与结构理论,数学中《九章算术》所确立的基本思想,医学中《黄帝内经》所确立的基本理论以及《伤寒杂病论》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等等。这些思想、原则以及方法对于日后的相关科学活动都具有范式的意义,并且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对观念或哲学产生影响。(www.xing528.com)

再来看这一时期的观念背景。

秦汉时期的观念背景就是指以“阴阳”、“五行”以及“类”、“象”、“数”等理论或学说为骨干的宇宙观或宇宙图式。对于这样一种宇宙观或宇宙图式,冯友兰曾有过概括性的描述,他认为在先秦时期,阴阳五行家和《易传》已经提出了两种世界图式。“这两种图式各有自己的体系;阴阳家不讲八卦,《易传》不讲五行。汉初的科学(如《内经》所代表的)以及哲学,都是以阴阳家的世界图式为根据的。《淮南子》的自然观根据这个图式,董仲舒兼用这两种图式,《易纬》也是以《易传》的‘象’、‘数’说明这些图式,用《易传》的术语和范畴说明‘气’的发展和运行。这就把《易传》的世界图式和阴阳家的世界图式结合起来,这也就是把《易传》和当时关于气的理论以及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2) 应当说,冯友兰的概括与描述总体而言是准确的。当然,秦汉时期的观念背景不唯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类”、“象”、“数”理论为骨干的基本宇宙观或宇宙图式。天人关系问题也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观念,尤其是天人感应的思想与学说。一般来说,董仲舒是这一思想与学说的代表性人物,但我们应当看到,天人感应思想事实上是汉代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思潮,其在当时完全呈泛滥之势。而天人感应思想及其相关的谶纬迷信的泛滥又招致王充的严厉批判,这一批判最终导致了天人感应思想的衰落。除此之外,“气”是这一时期又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源头而言,“气”观念本与阴阳观念密切相关。有意味的是,在汉代,这一观念已渗入到不同的知识活动如天文学、医学及炼丹术理论当中,也为不同的甚至是立场截然相反的思想家如董仲舒和王充所接受和阐述,并为各自的论证提供材料。不仅如此,“气”观念还与“类”观念高度结合在一起,用于解释“类同”的问题,甚至也与“象”、“数”观念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卦气说与律气说。而更为复杂的是,阴阳五行、天人感应以及气、类这些观念又经常纠结在一起,形成一幅斑斓的观念图景。

除此之外,汉代还出现了一个活动,它与科学和哲学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这就是炼丹术。炼丹术比较特别,它很难简单归于科学或哲学甚至宗教,因为其中的炼丹术知识多涉及医药、化学方面的内容,应当属于科学知识,但有些观念与思想例如阴阳、类、变化等则显然是哲学的内容,其中还有些观念如长生不死则更接近于宗教。从历史发展来看,炼丹的风气与求仙的愿望相一致大约始于秦汉之际,但炼丹术的发展是在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东汉末年,伴随着道教的兴盛,终于导致炼丹术盛行,而其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周易参同契》这部著作。该书一般认为由东汉时期魏伯阳所撰。同时,与炼丹术密切相关的一个重大现象是,先秦时期的道家在此时逐渐演化为道教。这之中既有哲学向宗教的转换,也有哲学向知识的转换,同时也包含着理性向巫术的返祖或复归,在这里,理性、神秘、知识、信仰错综交织,变化无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