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吕氏春秋》中的古代农学知识与思想

《吕氏春秋》中的古代农学知识与思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氏春秋》中又有丰富的农学知识和思想,其主要保存在《上农》、《任地》、《辩土》与《审时》四篇中,一般认为,这四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农学论文。具体来说,《吕氏春秋》中的农学知识与思想涉及了以下这样一些内容,它包括:精耕细作的技术与理论、农耕活动需要注意的气候问题、土地的利用、休耕与轮作技术与理论、整地技术、栽培技术等等。而《任地》作者将此作为农耕的基本原则,显然是在给予农耕活动一种哲学意义的指导。

《吕氏春秋》中的古代农学知识与思想

吕氏春秋》中又有丰富的农学知识和思想,其主要保存在《上农》、《任地》、《辩土》与《审时》四篇中,一般认为,这四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农学论文。具体来说,《吕氏春秋》中的农学知识与思想涉及了以下这样一些内容,它包括:精耕细作的技术与理论、农耕活动需要注意的气候问题、土地的利用、休耕与轮作技术与理论、整地技术、栽培技术等等。

《吕氏春秋》的农学思想以及相关的哲学思想首先突出地体现在其《任地》所说的“耕之大方”中,即:

凡耕之大方:力者欲柔,柔者欲力;息者欲劳,劳者欲息;棘者欲肥,肥者欲棘;急者欲缓,缓者欲急;湿者欲燥,燥者欲湿。

《任地》在这里提出了五对互相对立的辩证范畴,即力与柔、息与劳、棘与肥、急与缓、湿与燥。其核心思想就是因地制宜。而《任地》作者将此作为农耕的基本原则,显然是在给予农耕活动一种哲学意义的指导。另外,在《任地》、《辩土》篇中对此多有具体论述,如“上田弃亩,下田弃甽”。这是说高田旱地由于土壤墒情往往不足,故要将庄稼种在沟里,这样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而低湿田地由于水分多,则要将庄稼种在垄上。“上田则被其处,下田则尽其污。”“故畮欲广以平,甽欲小以深。下得阴,上得阳,然后咸生。”也都有同样的意思,即任地而行。

又《审时》讲:“凡农之道,厚之为宝”,“是故得时之稼兴,失时之稼约”。《辩土》讲:“所谓今之耕也,营而无获者。其蚤者先时,晚者不及时,寒暑不节,稼乃多灾实。”这些论述则体现出十分明显的宜时观念。

可以这样说,《吕氏春秋》的上述农学思想是对传统“宜”、“因”思想的深化。(www.xing528.com)

《吕氏春秋》也体现出明显的精耕细作思想。如《辩土》说:

凡耕之道,必始于垆,为其寡泽而后枯,必厚其靹,为其唯厚而及。

这是说,耕地应先耕垆土,后耕弱土。这是因为垆土性黏,水分一经散失则不便耕作,而弱土松散,迟耕无妨。又播种的行列也有一定要求,《辩土》说:“衡行必得,纵行必术,正其行,通其风。”即横行间错,纵行通达,这样可以达到通风的目的。而这一思想又为以后更为深入的认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吕氏春秋》的农学四篇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农学论文,这成为以后历代农学著作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