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的科学思想主要保存在《庄子·天下》中。庄子讲惠施:“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然后讲惠施的十件“历物之意”,分别是:(1) “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2) “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3) “天与地卑,山与泽平。”(4) “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5) “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6) “南方无穷而有穷。”(7) “今日适越而昔来。”(8) “连环可解也。”(9) “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10) “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这实际也是十个与自然知识密切相关的论题或命题。
这其中,第一、二、三、六、九等五个命题与空间问题有关,这个空间或是宇宙意义上的,或是几何意义上的,或是地理意义上的。如第一个命题“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是就空间而言的。“至大无外”是指大到不能再大,即不可再扩展;“至小无内”是指小到不能再小,即不可再分割。前者可以说是宇宙意义的,后者可以说是几何意义的。当时类似的思考其实也并非只见于惠施。如《管子·心术上》中说“道”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又《庄子·秋水》中也说:“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可见,关于“至大”和“至小”这样的空间问题是当时许多思想家及不同学派都关心的问题。第二个命题“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也涉及空间问题。其在于辨明体积与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厚,不可积也”是指没有体积,但这并不影响“其大千里”也即有面积。第三个命题说“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在于说明高下的相对性。这与老子所说的“高下相倾”具有相似性。第六个命题“南方无穷而有穷”与第九个命题“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都涉及地理问题。南方究竟是“无穷”还是“有穷”?天下之中央究竟何在?惠施并没有简单依从通常的看法。冯友兰认为惠施在这里所讲的,主要不是当时人的地理知识,而是辩证法。(27) 冯友兰先生这里使用的“辩证法”一词可能多少有些绝对或高扬,或许使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会更妥帖一些。惠施的这两条命题很可能包含有对地理空间的某种猜测或假设,即空间的相对性问题。以上这些命题可归为一组。
第四、第七这两个命题也可归为一组,即都涉及时间问题。“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无疑是沿时间轴而展开的,但其中又涉及事物的运动变化,涉及生命与死亡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庄子也有过思考,即“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这其中不排除两位思想家有过交流并有相同的识见。“今日适越而昔来”是讲“今”、“昔”的相对性,实际也是讲时间的相对性,这与上面空间问题中的第六、第九两个命题的思考具有相似性。同理,以上两个命题中也包含有辩证思维的因素。
而命题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和命题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则涉及同异问题。“大同”就是大类,“小同”就是小类,这两者之间的同异都是知识意义上的,是细微意义上的同异关系。而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万物就共性而言无所不同,即“毕同”,就个性而言无所不异,即“毕异”,这应当是本质意义上的同异关系。惠施在这里实际上就科学意义的同异与哲学意义的同异作了区分,在前面已经指出,同异也即类的问题是这一时期科学和哲学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然,惠施更倾向于用哲学思维来思考问题,这也就是“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而这实际上是取消了事物之间的差别,这同样也是庄子的观点。(www.xing528.com)
除此之外,《庄子·天下》又记载:“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相与乐之”也就是提出相类似的思想,这或许也可以视作是与惠施观点相同或相近的一个学派,这些思想包括:“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庄子·天下》说:“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这其中有些论点是很有价值的,如“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中前两条涉及连续性问题,后一条则阐述了无限分割的观点。但可以看出,上述辩者的不少论点似乎都有违常识,这其中也不能排除《庄子·天下》所说的“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的可能,但是这些论点或猜测涉及大量的自然知识应当是毋庸置疑的。
总的来说,从以上这些命题中,既可以看到惠施及其学派的科学思想,也可以看到这些科学思想背后的哲学观。在这些观点与思想中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物理等种种知识问题,也涉及空间、时间、有限、无限、生命、变化等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还包括形式与辩证逻辑以及取类、比较等种种思维和方法问题。因此,有关惠施及其学派的资料尽管不算充足,但其中所包含的科学、哲学及二者相互关系的信息仍是十分丰富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