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是一门研究人类传播行为的学科,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传播学诞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韦尔伯·施拉姆(W.Schramm)的《人·讯息和媒介——人类传播概论》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传播理论体系的形成。传播学研究人类传播史、传播系统构成、传播规律及传播系统控制。
传播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教育,人类知识的获得必须通过信息传播。
教育传播学研究人类教育传播行为发生与发展的特殊规律,指导人们合理地利用传播媒介传递教育信息。
(一)教育传播的特点
教育传播是传播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除具有一般传播的共性外,还具有自身特殊性:
(1)教育传播活动仅限于在教育系统内部进行;
(2)教育传播以培养人才为目标;
(3)教育传播要按照教育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
(二)教育传播学的研究内容
具体地说,教育传播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
(1)教育传播系统类型、构成要素及其联系,各种传播教育系统的传导结构和功能;
(2)教育传播过程及其模式,如,教育是传者与受者在交互基础上进行观念、信息与情感意识的交流,双方在这一过程中产生内隐和外显反应;
(3)教育传播的环境,语言学、符号学的应用,媒体和途径,传者与受者以及传播效果等;
(4)新技术、新仪器设备在教育传播中的应用;(www.xing528.com)
(5)远距离教育传播的实现。
(三)传播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指导作用
(1)传播过程理论模型说明了教育过程所涉及的要素。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威尔(H.D.Lasswall)提出了描述传播过程的“5W”公式。教育传播学家将其发展成为指导教学设计的“7W”公式:
Who 谁 教师或其他信息源
Say What 说什么 教学内容
In Which Channel 通过什么渠道 教学媒体
To Whom 对谁 教学对象
With What Effect 产生什么效果 教学效果
Why 为什么 教学目的
Where 在什么情况下 教学环境
(2)传播理论揭示了教学过程各要素之间的动态联系。传播的最终效果不是由传播过程中某一要素决定的,而是由组成传播过程的信息源、经过编码的信息、通道或媒体、受传者四个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传播过程中每一要素的功能又受其他要素的制约。因此,教学设计要注意每一个系统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状态,并运用系统方法在众多因素的动态联系中探索设计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案。
(3)传播理论指出了教学过程的双向性。根据传播理论,在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都是积极的传播主体,传播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这一过程通过反馈机制循环进行。教师、学生是教育传播过程的传播主体,因此教学设计要重视教学双方活动的设计,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加以调整、控制,以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