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走向教育!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

教学走向教育!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他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我为父母献孝心”活动。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次饭、洗一次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陪父母上一天班,看父母怎样流汗、如何劳心。然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在“孝道论坛”上展示,师生共同分享。过了几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看父母怎样流汗”的作业,我来到了父亲上班的地方——村里的砖窑。

教学走向教育!16位名师的育人之道

父母是学生的至亲,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对学生的性格、人格、世界观影响最大的人。但有些学生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当然,视父母的关心为唠叨多余,看不到父母的艰辛,更不会去体谅父母,缺失了感恩与感动的心。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为了培养学生的亲情观念和感恩意识,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高老师将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文化引入班级管理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感恩意识,并将“孝”道由己及人,由“小家”到“大家”,提升学生的责任意识社会使命感

他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我为父母献孝心”活动。例如,为父母洗一次脚、捶一次背、做一次饭、洗一次衣;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陪父母上一天班,看父母怎样流汗、如何劳心。然后,写出自己的所思、所悟,在“孝道论坛”上展示,师生共同分享。论坛开设以来,学生的心灵被一次次地震撼着、洗礼着,更多的是被深深地感动着。

他班上有位来自农村的学生李俊庆。一次,他在论坛作了下面的演讲:

砖窑的门口最凉快

暑假的一天,天气特别闷热。吃中午饭的时候,我一边吹着电扇一边抱怨:“夏天真难过,哪里也找不到凉快的地方。”

正在埋头吃饭的父亲看了我一眼说:“砖窑的门口最凉快。”

当时,我很不屑。过了几天,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看父母怎样流汗”的作业,我来到了父亲上班的地方——村里的砖窑。(www.xing528.com)

父亲是出砖的,就是把烧好的砖一块块搬到一辆地排车上拉出砖窑,然后再一块块整齐地码在窑前的空地上。在外面没看到父亲,我跟着一位工人进了窑。一进窑就像进了火炉,越往里越热,全身的汗一下子就出来了。这时,我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弓着腰不停地往车上搬砖。站在父亲身后,看着父亲挥汗如雨,我的眼里涩涩的。父亲一直都没有发现我。

当我含着泪叫了一声“爸爸”时,父亲才抬起头吃惊地向我喊道:“你来干什么?这里这么热,你怎么受得了?快出去!快出去!中了暑怎么办?”然后,不由分说地把我推出了窑门口。

窑里窑外两重天,从窑里出来,如同从闷热的街上一下子进入有空调的超市一样。这时,我才猛然明白了父亲说的“砖窑的门口最凉快”的意思。

看着满身是砖沫的父亲转身又进了窑里,我禁不住泪流满面。这泪水不仅仅是心疼父亲的泪,更多的是痛恨自己的羞愧的泪。

我家的收入绝大部分就是靠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下,一砖一砖搬出来的。父亲这样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我何曾珍惜过?在学校里,有时我懒得到伙房提水,觉得一元钱无所谓,就潇洒地直接到楼下超市买一瓶矿泉水;看到同学有手机回家对父亲旁敲侧击也想要,遭到拒绝后还对父亲充满怨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理他。想到这些,我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个混蛋,我所花的每一个一元钱里面得有父亲的多少颗汗珠子啊……

他的演讲震撼了整个班级,“砖窑的门口最凉快”这几个字敲击着每个人的心,触动了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高老师便以《我与我的父母》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第二天,每个同学都上交了一份感悟和反思。全班同学好像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课堂上少了走神与发呆,自习课少了窃窃私语与无所事事,就连课下也少了喧哗与打闹,学生的心中已经播下了感恩的种子。试想,种子已播下,再适时地施以适量的“肥”和“水”,何愁长不出感恩的参天大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