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班主任,大家都会有同感:在一届届的孩子中,总有很独特的孩子会让班主任很头疼,他们或许个性过强,或许智力稍弱,总之是不太能“和谐”在集体中,但他们的故事却往往能带给班主任更深入的关于教育的思考。
临近期末,她要到外地参加为期一周的培训,退休返聘的数学老师承担了班主任的重任,还承担了几节调不开的语文课。
一天上午,数学老师上完晨读又连上了两节课。刚要回办公室休息,教导处通知第三节课体育课因老师请假不能上了。当时已经下课了,老师也没有具体说明原因,只告诉孩子们第三节继续上数学就匆忙回办公室喝水休息一下,准备继续上课。教室里很嘈杂,没听到的孩子准备站队上体育,听到的孩子说老师说第三节继续上数学。就在这吵吵嚷嚷中,梓阳站出来,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不上数学,上体育!”有些孩子也跟着在黑板上写起来,用粉笔发泄着心中的不满,班里群情激昂。班干部控制不了局势,便请来了数学老师。看着满黑板大大小小、花花绿绿、歪歪扭扭的标语口号,老师委屈得流下眼泪。惹事的孩子到办公室给数学老师道歉,事情告一段落。
关于这件事,她是出差回来通过学生们的日记了解到的。数学老师没告诉她这件事,梓阳的日记里也没有记录这件事。她找到梓阳,询问他事情的经过。他很冷淡地说:“我已经给老师道歉了,我错了。”梓阳平时是个思维敏捷、见解独特、有个性、有激情的阳光男孩,这不是他说话的风格。她深深地感觉到:孩子并没有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是迫于老师、同学、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承认错误,但内心并没服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梓阳下课不再当孩子头儿,有时甚至会呆呆地坐在座位上。是呀,这件事一定要重提,不能让这件事堵在孩子的心里。
下午第三节小自习,她临时组织大家召开班会。
“前几天班里发生了一件事,影响挺大。我通过同学们的日记,了解了事情的经过。我还想请班长还原一下当时的情景,同学们也可以随时补充或订正。”
班干部讲完事情经过,教室里十分安静。有的低着头,有的脸上流露出幸灾乐祸的表情。她点名叫梓阳站起来,梓阳冷冷地看着她,一副杀剐听命的样子。她伸出大拇指,大声夸奖道:“梓阳,好样的!”教室里更静了,大家都用惊奇的目光看着她。“北大是我国最著名的大学,上北大是许多同学的梦想。北大钱理群教授把北大精神概括为八个字‘独立、自由、批判、创造’,即独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批判的意识、创造的激情。我们大多数同学从来都是人云亦云,从来不敢质疑权威,也很少有创新的思考。即便心里有不满,也从不敢发出自己的声音。梓阳,你是好样的,你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说着,她鼓起了掌。梓阳的眼睛闪烁着光华,他变得很激动。她知道,这句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可是,在王老师看来是好事的事怎么演变成一个错误了呢?这中间哪儿出了问题呢?梓阳,你好好想想,大家也好好想想,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她继续说道。
“王老师,是我太冲动了。”梓阳第一个发言。
“冲动是魔鬼!”她补充了一句。(www.xing528.com)
“梓阳没有跟老师进行沟通。若沟通一下,结果肯定不会是这样的。”一个同学补充着。
“是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多么重要。”她话音刚落,梓阳又站起来。
“王老师,我觉得我表达意见的方式方法不恰当。我应当找到老师当面提出意见或者请某位班干部转达我的意见,不该那么冲动地在黑板上涂写。当同学们盲从跟风时,我还洋洋得意。其实,我没有从内心尊重老师,老师也很辛苦……”这个感情丰富的孩子哽咽着说不下去了。
在数学老师和孩子们的点点泪光中,班会结束了。
放学时,这个个子比她都高的男孩来到她面前,盯着她,什么也不说。但她从他的眼睛里读到了他想说却没说出的话。她笑了,他也笑了,她看到他的眼中重现昔日的光华。
学校教育更注重规则意识的培养,一上学就被灌输“听话的孩子是好孩子”,却常常忽略了对自由之思想、独立之人格的培养。其实,自由思想与规则意识、民主精神与集中意志这些品质应当成为教育的成对目标。教育目标只有是成对的,才是有张力的教育。这种有张力的教育不至于让人变得偏激或者死板,这种有张力的教育才是更为完整的教育。
孩子的心田是一方沃土,在这方田里用心耕种,使之变成芳草萋萋、鲜花盛开、鸟啼蝶飞的美丽花园。我们沁润在花香里,聆听着花开的声音,分享着孩子们成长的快乐,也会为自己的耕耘感到由衷的幸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