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质量控制框架与策略-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研究

质量控制框架与策略-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框架本书在借鉴维基百科质量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普适性的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质量控制框架,具体如图7-2所示。图7-2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框架质量监测系统主要是借助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平台自动监测资源的信息质量和基本用户行为。

质量控制框架与策略-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研究

(一)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框架

本书在借鉴维基百科质量控制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普适性的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质量控制框架,具体如图7-2所示。该框架共分为4个子系统,依次为质量监测系统、质量评价系统、质量反馈系统和资源更新系统。其中前面三个子系统分别同时作用于资源更新系统。

图7-2 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框架

质量监测系统主要是借助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平台自动监测资源的信息质量和基本用户行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资源语义和信息量,具体包括文本内容的长度信息熵、内容的语义关系、内容创建者所属类别等。②用户使用行为,包括资源内容的下载量、收藏量、分享量以及用户标签数量等。一般而言,内容下载量、收藏量和分享量越多,表示资源内容越能得到用户的认可,其质量会越高;资源内容所附带的标签数越多,表示内容分类越准确细致,参与分类的用户也越多,内容的质量也越高。③网页统计指标,主要包括网页的浏览次数和平均浏览时长,一般而言,这两个指标均与资源内容的质量存在着正相关的关系,可以作为资源质量监控的辅助评价指标。资源质量监测系统的监测结果可以随时导入到质量评价系统中以供进一步评价时参考。

质量评价系统是对资源质量的实质性评价。质量评价包括两类:同行(专家)评价和用户评价。同行(专家)一般是资源内容领域的专业人士,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评价实践经验,能够对资源质量和资源价值进行合理、正确的评估和判断。同行(专家)评价一般采取量表打分的形式。而用户评价的主体主要是普通资源消费者或资源浏览者,他们能对资源内容做出评价,具体评价的手段有量表评价(以5级或7级量表的形式对资源进行评分,从而划分资源质量等级)、顶踩比例(与量表评级类似,但更为简单,只区分正负评分)、资源举报(对资源的问题或不足进行反馈,某资源接收到的举报次数越多,表明质量越差)、资源评论(对资源内容进行文字评论,但需要对评论内容作进一步分析后才能具体判别资源质量的高低)。

质量反馈系统是通过评价系统而产生的一些资源修改意见。质量反馈系统包括系统反馈、同行(专家)反馈和用户反馈。对于传统的资源质量控制框架而言,在质量评价系统和质量反馈系统之间往往存在编辑人员或工具等中介,致使质量反馈意见往往滞后于质量评价。而在本框架之中,质量反馈系统与质量评价系统必须是同步的,以促进资源的即时更新和修改。质量反馈意见可以伴随质量评价过程同步发送给资源创建者和资源编辑者。

资源更新系统会同步接收到来自质量监测系统、质量评价系统和质量反馈系统的评价结果以及反馈意见,从而即时启动资源更新工作。资源更新主要包括内容的修改和删除。对于本身有一定的价值,而在内容或组织形式上还有待完善的资源,可以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意见进行多轮修改;对于本身没有什么价值,或组织混乱或重复的资源,可以由管理者或编辑者直接删除;而对于那些本身评价不一,如好评和差评参半的资源,创作者和编辑者可以对资源评价结果进行质疑,并进行内部投票后决定是对其进行修改还是保持原状。

资源质量的监测、评价、反馈和资源的更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持久的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动态测评和更新,资源质量会不断提升,同时那些垃圾资源、重复资源和无效资源都会及时得到清除。

(二)用户生成性学习资源的质量控制策略

1.对话与质疑策略

对话与质疑策略是指对于那些存在争议的资源条目,用户可以使用对话机制和讨论交流机制协商条目的内容问题和质量问题。对话机制一方面可以方便互动社群成员之间的各种意见交流,另一方面有助于通过讨论深化对某知识的认识。用户在编辑过程中所出现的操作疑问、参考文献、条目的分类等问题都可以以对话的形式提出来,并且可以开辟专门的对话空间。对话空间由生成平台或资源创建社群的质量保证人员主持和协调,通过对话空间提供的质量反馈意见,提出对应资源条目目前所出现的问题或所产生的负面反馈,鼓励不同条目创建者和编辑者之间深层次的讨论和交流,并可进行常态化的协调等。同时可以将一些获得共识的各种规范和交流准则放在对话空间中共享,新的访问者可以通过进入对话空间先了解这些规范和准则。当某一条目的编写引发了质疑和讨论,并且暂时无法达成共识时,可以请社群的意见领袖或生成性资源平台的管理员出面维持正常的交流秩序,协调各方重新建立对话机制,求同存异,形成一致意见,最终得到一条可以被大多数参与者认同的资源条目。因此,发挥对话与质疑的作用,构建用户对话空间对高质量数字化学习资源的产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历史展示策略

历史展示策略是指在资源条目经过若干修改和更新的过程中,将条目被操作的时间按照反顺序(最新更新的在上面)列出所有对该条目的修改记录。修改记录由之前版本的编辑内容、每次编辑的时间记录、编辑者的用户名或IP地址以及编辑者的编辑摘要构成。同时在对某一资源条目进行更新的时候可以以备注的方式附加上内容更新的依据(为什么要更新或修改)或与其他参与编辑者的对话等,这样可以方便管理员随时知道某一用户对页面的更新操作情况。更新数据同时还会以日志的形式被系统自动记录下来,即使有个别的破坏性参与者恶意将整个资源条目删除,管理员也可以较为方便地将最近的最为正确的资源从记录中直接恢复。这里有点类似于部分软件的历史查看和恢复功能[41]。通过这种历史展示策略,管理员能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恶意破坏行为(如垃圾条目、恶意对资源内容进行删除等),从而在第一时间采取补救措施,保证资源不会被无端或恶意破坏。历史展示策略所具有的资源备份和恢复机制可以使资源内容有效抗击个别用户的恶意攻击或非恶意的操作失误,从而有效保证了资源条目的质量。

3.高质量资源条目激励策略

高质量资源条目激励策略是指用户生成性资源平台每隔一段时间评选出该时段内的最优资源条目,这一方面是对高质量资源条目创作者和编辑者的认可与鼓励,同时也能对其他条目编写者起到示范作用。

可以形成一种高质量条目评选机制,所有的高质量条目都必须经过高标准的层层筛选才能评选出来,从而作为其他参与者创建资源条目的典范。高质量资源条目的评选一般要经历较为漫长的同行评议过程,首先由资深参与者对高质量候选条目进行提名,候选条目的产生由参与者在一定学科分类里投票产生。一旦某个资源条目被提名为候选条目,就将经历大量参与者的集体评议,共同辨识其是否确实符合高质量资源条目的各类标准。在高质量资源条目的评选标准方面,可以将数字化学习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引入进来,主要包括资源条目的准确性、完整性、创新性、教育性、知识性、相关性、易用性、精简性、标准化、艺术性、可重用性等。而在进行社群集体评议时,需要将各个参与者之间无争议、稳定和资源质量的可验证性作为重要指标。同时作为学习资源质量反馈过程的一部分,任何已经存在的高质量条目也有可能随时被提名降级,对于降级的提名和处理也要经历类似于高质量资源条目评选的整个流程。

【注释】

[1]王超湘.现代图书馆理念论纲[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4-17.

[2]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3]赵宇翔,朱庆华.Web 2.0环境下用户生成视频内容质量测评框架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4):51-57.

[4]TOON D P,TOM D,LUC M.Context aware recommendations for user-generated content on a social network site[C].New York:Proceedings of the Seventh European Conference on European Interactive Television Conference,2009.

[5]SIMON O,BÖRKUR S,ROELOF V Z.Classifying tags using open content resources[C].New York: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09.

[6]ZWOL R V,MURDOCK V,PUEYO L G,et al.Diversifying image search with user generated content[C].New York: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08.

[7]AGICHTEIN E,CASTILLO C,DONATO D,et al.Finding high-quality content in social media[C].New York: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2008.

[8]方鹏程.用户贡献内容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9]谢姝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信息资源质量控制系统[J].图书馆学刊,2011(1):35-38.

[10]毛凌翔,刘虎沉.数字信息资源生产质量监测与控制的粗糙集模型[J].图书情报知识,2012(6):81-86.

[11]莫祖英,马费成.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质量控制的博弈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8):26-30.

[12]王丹丹.维基百科自组织模式下质量保证机制分析[J].情报科学,2009(5):695-698.(www.xing528.com)

[13]李德毅,张海粟,王树良,等.维基的词条质量检测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11(12):1387-1391.

[14]STVILIA B,TWIDALE M B,SMITH L C,et al.Information quality work organization in Wikipedi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6):983-1001.

[15]方鹏程.用户贡献内容质量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16]KNIGHT S,BURN J.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world wide web[J].Informing Science,2005(8):159-172.

[17]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18]谢海波.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1(4):60-64.

[19]谢海波.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1(4):60-64.

[20]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21]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22]赵宇翔,朱庆华.Web 2.0环境下用户生成视频内容质量测评框架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0(4):51-57.

[23]KNIGHT S,BURN J.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world wide web[J].Informing Science,2005(8):159-172.

[24]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25]侯立宏,朱庆华.网络信息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情报学报,2006(5):523-531.

[26]查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27]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28]査先进,陈明红.信息资源质量评估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0(2):46-55.

[29]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30]何克抗.我国数字化学习资源建设的现状及其对策[J].电化教育研究,2009(10):5-9.

[31]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32]谢海波.高校网络教育资源评价的探讨[J].远程教育杂志,2011(4):60-64.

[33]万力勇.数字化学习资源质量评价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45-49.

[34]田莹颖,吴克文,赵宇翔,等.维基百科信息内容评议模式及其对传统期刊评议的借鉴[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92-96.

[35]黄永.维基知识库质量控制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3(5):57-60.

[36]黄永.维基知识库质量控制机制研究[J].情报探索,2013(5):57-60.

[37]STVILIA B,TWIDALE M B,SMITH L C,et al.Information quality work organization in Wikipedia[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6):983-1001.

[38]王丹丹.维基百科自组织模式下质量保证机制分析[J].情报科学,2009(5):695-698.

[39]田莹颖,吴克文,赵宇翔,等.维基百科信息内容评议模式及其对传统期刊评议的借鉴[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2):92-96.

[40]赵东杰,王华,李德毅,等.基于拓扑势熵的维基百科词条编辑演化研究[J].科技导报,2012(4):71-74.

[41]王丹丹.维基百科自组织模式下质量保证机制分析[J].情报科学,2009(5):695-69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