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hly H P认为知识组织是社会的一部分,并提出了知识组织2.0的思想,揭示了维基百科、社会性软件、社会性标签及语义网中的知识组织思想。滕广青和毕强对传统的“线形”、“树形”、“盒状”、“链式”知识组织体系以及数字化时代的“网状”知识组织体系进行了总结和梳理,认为知识组织体系按照“线形→树形→盒状→链式→网状”的路径在不断演变进化,并逐渐走向“柔化”和“复杂化”。他们还指出知识组织体系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对知识链接与知识关联的研究、数据挖掘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以及与用户相关的研究等[3]。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学者探讨了具体的知识组织体系,如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组织体系、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组织层次体系、学科信息门户的知识组织体系等。张文亮、徐跃权提出知识组织的概念和理论都具有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微观知识组织是对知识节点及知识关联关系的组织;中观知识组织是对文献及电子文档的组织;而宏观知识组织是对数据库和社会知识工程的组织。微观、中观和宏观三种层次的知识组织通过知识发现和知识描述等过程最终实现知识的表达、共享和创新[4]。王知津等提出知识组织必须具备科学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学科性原则、主题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多维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实用性原则、不确定性原则、多策略性原则十大原则[5]。宋培彦等对百度百科、互动百科和维基中文百科的知识分类和主题组织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网络环境下知识组织的特征,提出了基于“从分类到主题再到用户标签”的多级映射结构化概念空间模型,为网络百科知识组织提供了参考依据[6]。王松林梳理了网络资源的知识组织工具,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知识组织系统的发展历程及知识互操作问题[7]。王兰成和刘晓亮分析了维基百科中的文档、目录、超链接、重定向以及消歧义等基本元素与结构关系特点,围绕维基百科在信息检索、文本分类、文本聚类、歧义消解、查询扩展、信息抽取和本体构建等信息处理任务中的典型解决方法,对基于维基百科的语义知识挖掘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和评析[8]。滕广青等通过对传统知识组织体系的梳理,在对Web 2.0时代知识“无序化”的解构主义倾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组织体系的“晶格立方体”结构及其特点[9]。
以上有关知识组织方面的研究主体主要是普适性的网络信息资源和图书馆文献资源等。数字化学习资源与普适性网络信息资源最大的区别在于其教育性、科学性和可重用性,即在资源的组织结构上能否最大限度地与学习者的学习需求相适应。因此以上研究只能作为数字化学习资源知识组织的参考,不能直接应用到数字化学习资源的知识组织中。(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