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户互动行为分析:维基百科中的研究成果

用户互动行为分析:维基百科中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维基百科互动生成资源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创作个体,他制作资源内容标题,依据所收集的资料,拟定标题,在维基百科系统指引下,自动产生条目的目录作为知识架构。共识的形成是基于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在维基百科中具有投票的机制,必须有社群成员回应,在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的情况下表示达成共识,争论问题被解决。

用户互动行为分析:维基百科中的研究成果

在维基百科互动生成资源的过程中,创作者首先是一个独立的创作个体,他制作资源内容标题,依据所收集的资料,拟定标题,在维基百科系统指引下,自动产生条目的目录作为知识架构。目录具有链接功能,方便创作者编写及浏览者浏览。在完成知识架构之后,作者可以依据目录,继续整理内容,形成结构化的资源。在创建的词条目录和内容中,其他作者可以加入编辑。这些修改可能很及时,也可能需要等很久后才有其他作者参与修改[11]

原始创作者在编辑修改历史中参看他人的编辑内容,并对自己创作的内容进行反思,面对他人的不同修改意见,创作者可以选择进行澄清。于是,创作者在条目专属讨论页面中提出对内容原意的解释,并询问修改者的意见,引发更多作者及参与者参与讨论与互动。其他作者或社群参与者对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经过群体讨论,澄清疑问并共同解决知识相异问题。

在对修改意见进行澄清并将歧义问题处理之后,会有更多对该词条感兴趣的参与者投入社群,继续编辑修改条目内容,使之更加完整。原始创作者也会定期查看编辑修改历史中的记录,反复思索其中结构或内容变化的历程,有助于作者理清知识内容与引发自身反思。社群成员在各自不同的观点、立场和文化背景中相互理解,促使个体自身的反省,促进群体间的共同反思,并通过反馈使知识内容在质量和深度上得到持续发展[12]。(www.xing528.com)

同时原始创作者对于不断修改的词条及内容,进行各版本间差异的分析,由此了解修改者的想法,并可直接与修改者进行互动,增进后续编写的能力。在讨论页面中,社群成员的互动与交谈主要是针对词条的名称和标题内容。所有成员均可提问或回答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每个成员都可接收发出的消息。维基百科社群在互动情境下,具有表达意见的均等机会,而且维基百科倡导社群每位成员容纳不同见解的存在,尊重个人意见。

社群在各方面意见交换,透过互动与访谈之后,对于相异的意见,逐渐形成共识,并在词条讨论页面中发布,而内容也逐步被修改整合成较为完善的知识。共识的形成是基于大多数人的一致意见,在维基百科中具有投票的机制,必须有社群成员回应,在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的情况下表示达成共识,争论问题被解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