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数字化医院中的RFID技术应用

数字化医院中的RFID技术应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药品存储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可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四)血液信息管理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数字化医院中的RFID技术应用

目前,医院对医疗信息管理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身份识别、样品识别、病案识别。其中,身份识别主要包括病人的身份识别、医生的身份识别;样品识别包括药品识别、医疗器械识别、化验品识别等;病案识别包括病况识别、体征识别等。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病患信息管理

病人的家族病史、既往病史、各种检查、治疗记录、药物过敏等电子健康档案,可以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医生和护士可以对病患的生命体征、治疗化疗等信息实时监测,杜绝用错药、打错针等现象;自动提醒护士进行发药、巡查等工作。

(二)医疗急救管理

在伤员较多、无法取得与家属的联系、危重病患等特殊情况下,借助RFID技术的可靠、高效的信息储存和检验方法,可快速实现病人身份确认,确定其姓名、年龄、血型、紧急联系电话、既往病史、家属等有关资料,完成入院登记手续,为危重病患争取治疗的宝贵时间。

(三)药品存储

将RFID技术应用在药品的存储、使用、检核流程中,可简化人工与纸本记录处理,防止缺货及方便药品召回,避免类似的药品名称、剂量与剂型之间发生混淆,强化药品管理,确保药品供给及时、准确。

(四)血液信息管理

将RFID技术应用到血液管理中,能够有效避免条形码容量小的弊端,可以实现非接触式识别,减少血液污染,实现多目标识别,提高数据采集效率

(五)药品制剂防误(www.xing528.com)

通过在取药、配药过程中加入防误机制,在处方开立、调剂、护理给药、病人用药、药效追踪、药品库存管理、药品供货商进货、保存期限及保存环境条件等环节实现对药品制剂的信息化管理,确认病患使用制剂的种类、记录病人使用流向及保存批号等,避免用药疏失,确保病患用药安全。

(六)医疗器械与药品追溯

通过准确记录物品和患者身份,包括产品使用环节的基本信息、不良事件所涉及的特定产品信息、可能发生同样质量问题产品的地区、问题产品所涉及的患者、尚未使用的问题产品位置等信息,追溯不良产品及相关病患,控制所有未投入使用的医疗器械与药品,为事故处理提供有力支持。我国于2007年首先试验建立了植入性医疗器械与患者直接关联的追溯系统,该系统使用GSI标准标识医疗器械,并在上海地区的医院得到广泛应用。

(七)信息共享互联

通过医疗信息和记录的共享互联,整合并形成一个发达的综合医疗网络。一方面,经过授权的医生可以翻查病人的病历、患病史、治疗措施和保险明细,患者也可以自主选择或更换医生、医院;另一方面,支持乡镇、社区医院在信息上与中心医院实现无缝对接,能够实时获取专家建议、安排转诊和接受培训等。

(八)新生儿防盗系统

将大型综合医院的妇产科或妇儿医院的母婴识别管理、婴儿防盗管理、通道权限相结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出,杜绝抱错婴儿的行为。

(九)报警系统

通过对医院医疗器械与病人的实时监控与跟踪,帮助病人发出紧急求救信号,防止病人私自出走,防止贵重器件毁损或被盗,保护温度敏感药品和实验室样本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