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丰子义:他们的思与想

丰子义:他们的思与想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在《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一书和其他著述中将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上,试图拓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或现代化,这是一个大课题。

丰子义:他们的思与想

学者简介

丰子义,1955年生,山西应县人。1982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哲学系,1984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学位。时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秘书长。主要著作有: 《主体论》(合著,1994)、《现代化的理论基础》(1995)、《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1999)等。发表论文百余篇。

从以往发表的研究成果看,您一直关注发展理论的研究,而您的研究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在研究一般发展理论的基础上,更为突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能否请您谈谈选择这种学术取向是基于什么考虑呢?

这要从我的学术经历和思想认识变化谈起。我最初的研究领域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和哲学基础理论,后来改革发展的大潮使我对发展问题产生了较大的兴趣,因而逐渐涉足了发展理论的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和我的同事先后翻译了《新发展观》《文明与社会理论》等著作,并收集、整理了一些相关的材料,这些工作可以看作是研究、探索的开始。后来随着国内发展理论研究的逐渐展开,我开始感觉到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的研究基本上是停留于翻译、评介西方的各种发展理论上,而很少拿出自己的研究成果来,尤其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工作非常薄弱。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研究,进而以此引导整个发展研究,已成为当务之急。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试图通过“返本”求得“开新”,以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思想资源。作为这一研究的初步成果,就是80年代后期以来发表的一些文章和1995年出版的《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一书。

关于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过去教科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也讲了不少。您所说的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主要指的是什么呢?

说起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确实我们并不陌生。但是,以往历史唯物主义中所讲的社会发展理论,只是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方面,至多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全部。我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实际上有两个基本的维度,即本质的维度和运行的维度。本质维度上的社会发展理论主要阐明历史观的一些最基本的观点,着重揭示的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及其规律,像唯物史观通常讲的社会发展理论就是如此。运行维度上的社会发展理论则是从社会实际运行状况的分析入手,具体研究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方法、途径、动力、机制等问题,为加速社会发展提供理论说明,如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就是这样。这两个维度事实上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历史观上的总结、概括要以社会实际运行过程的研究为基础,社会实际运行过程的研究又不能没有纵深的历史视野。但长期以来,我们在理论研究上更多注重的是本质维度,而对运行维度关注不够,这就使社会发展理论越来越远离现实生活,以致在回答现代社会发展或现代化的许多问题上,往往是隔靴搔痒,力不从心。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所以我在《现代化的理论基础》一书和其他著述中将研究的重点主要放在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论上,试图拓展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视野。当然,这一研究工作只是初步的,属于探索性的。

请问,开掘这一新的维度对于今天发展问题的研究有何实际意义?或者说,上述理论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于今天的发展研究?

这涉及一个方法论问题。重视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的研究,其意义不在于这一理论对今天的发展问题作出了多少现成的回答,给今天的发展实践提供了多少现成的解释,而在于它拓展了我们的研究视野,打开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从而能够指导我们用一种新的眼光和思路来观察、思考今天的社会发展。所以,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理论只能是一种方法指南,它不能也不可能代替今天的发展研究。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发展问题已与马克思当时所遇到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要形成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发展理论并合理引导社会发展,必须按照马克思观察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认真研究今天的发展现实,从中作出新的抽象与概括。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后来的研究中比较注重现代化进程问题的分析、探讨。

据我所知,您在这方面的研究,重点是放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其现代化问题上。对此,您是如何理解和看待的呢?

现在讲发展,固然涉及所有国家,但更为紧迫的还是发展中国家,因而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尤其是我们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或现代化,这是一个大课题。国内外不同学科近年来对此作了较多的研究,我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对这一课题加以哲学上的探索,其成果主要体现在《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一书中。该书不是泛泛地谈论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而主要是抓住这些国家目前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具有普遍性、事关全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予以分析,以期廓清认识上的迷雾,明确发展的思路和方向。因此,书中主要突出了过程问题的研究。我认为,发展固然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但发展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发展过程的顺利推进来保证,否则目标的实现便是一句空话。为防止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被现代化的过程所葬送,必须对现代化进程的具体推进予以高度关注。另外,发展中国家在推进现代化的过程中已经失去了西方发达国家那种“似自然性”的条件,急速的发展使社会问题空前集中、尖锐,能否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事关现代化的成败;特别是近年来亚洲金融危机的出现,暴露出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值得冷静反思,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所以,要增强防范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风险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理论上的自觉。为此,书中主要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这样一些重要问题,如发展的增长与限制、发展的跳跃与持续、发展的均衡与非均衡、发展的推进与逆转、发展的内生与外源、发展的速度与秩序、发展的效益与代价、发展的遗产与包袱、发展的理性与非理性、发展的功利价值与人文价值等悖论性的问题进行了具体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比如,认为现代化的推进要防止市场经济、工业化、生产和消费关系等发展逻辑的逆转;发展的“内生”并不等于“自生”;发展固然需要重视非理性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防止理性的失范;发展不能只追求功利价值,必须注意人文价值的实现;发展应当强化代价意识,合理掌握代价付出的界限与方式;发展必须在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的交汇中合理定位等。这些都属于哲学上的思考。虽然这些问题涉及所有发展中国家,但分析的重点和立足点还是中国,比较研究各个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还是给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东西。

现在有关发展中国家发展研究的流派、观点很多,如何看待这种研究状况呢?

目前国内外关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确实比较繁荣,而且不乏有益的成果。但是,冷静地观察和思考一下,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各种发展理论又主要是什么呢?由于这些国家发展的理论准备并不足,而且研究起步较晚,因而在这些国家更多流行的是西方发展理论的话语。这些理论的引介与传播对于启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研究确实起了重要作用,但其理论本身与这些国家的发展实际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错位,所以很难用来具体指导实践。首先,西方发展理论不可能真正站在非西方国家立场上来说话;其次,西方发展理论所提出的问题也不完全是发展中国家真正存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最后,西方发展理论不足以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因为具有经验科学性的发展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它所要解释的经验,而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理论是难以说清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的。这就客观上提出了一种要求,即发展中国家必须建立自己的发展理论。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应当建立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这样讲,决不意味着盲目排斥西方发展理论,因为它的许多有益成果和合理因素也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和汲取的。

多年来您主要致力于发展理论的研究,但从近期的成果看,您好像更多关注全球化问题,这是否意味着您的研究方向在作调整或改变?(www.xing528.com)

近两年来,我对全球化的问题确实比较关注,发表的一些文章大多是围绕全球化问题而写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放弃了对发展理论的研究。恰好相反,正是为了深化和推进这一研究,二者是内在地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化是天生的国际派,它在本质上是与狭隘的民族性对立的,不可能设想从狭隘的民族性中滋生和发展起来现代性。因此,讲现代性必须注意突出全球性和开放性,应当通过全球性来寻求现代性,又通过现代性来发展民族性。这就是我关注全球化问题研究的主要动因。

对于全球化,要研究的问题当然很多,但我认为,目前最为重要的还是要解决好两大问题:一是如何正确看待全球化,二是如何正确看待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这两个问题都与发展研究直接相关。

能否把这两个问题再具体谈一下?

先谈谈第一个问题。现在人们都在谈论全球化,但认识和评价并不一致,有时甚至形成截然相反的意见和结论。不同的看法当然可以讨论,但要使讨论走向深入并步入健康轨道,关键是要有一种正确看待全球化问题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为此,应当注意研究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全球化的基本立场、观点。实际上,马克思对于“世界历史”主要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两个角度来考察的,而这种考察方法对于今天认识和评价全球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就生产力角度来讲,全球化既然是生产力发展以及由此引起的交往普遍发展的产物,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那么,我们决不能回避这一大趋势,必须自觉加入这一历史潮流,按照现代化的规律来加速现代化的进程;就生产关系角度讲,全球化既然是由资本运动引起的,是资本主义扩张性制度的结果,那么,面对全球化,就不能简单地讲“顺应”或“适应”,而是应当积极参与,有所作为。只有把这两个角度有机地统一起来,才能深刻地认识全球化趋势为什么是一把“双刃剑”,才能避免盲目的乐观与悲观,从而以一种健全的、理智的心态来对待全球化。

关于全球化与当代社会发展,这也是发展理论必须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因为全球化的出现对人类生活和当代社会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巨大而深远的。为此,要切实关注全球化给当代社会发展提出的各种新问题,对社会发展作出新的分析与概括。比如,全球化条件下社会发展的矛盾与出路、全球化与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全球化与当代社会转型、全球化与民族文化的发展、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全球化与人的发展等,都是现实社会发展提出的一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必须加以认真的研究、探讨,以丰富唯物史观,同时深化发展哲学的研究。

您对目前国内发展哲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这是一个大问题,由我来谈很难做到客观、准确。由于这是一门新兴学科,有待于众多学者共同探讨和建设。我们经常讲,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当然必须反映时代的主题。当今时代的主题是什么呢?主要是发展。发展既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那么,发展哲学也将是中国未来哲学发展的主要理论形态之一。近些年发展哲学之所以受到学界的高度关注,原因就在于此。

应当肯定,这些年来,发展哲学的研究确实有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目前的研究也还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研究比较平面化。不少著述往往是介绍性的内容多,各种观点、争论罗列得多,评价性的观点与结论多,而对发展问题缺少深层次的探讨,因而所提出的观点与意见缺乏历史深度感,缺乏哲学上的领悟与洞察。二是研究的问题抓得不太准确。有些著述也讲发展哲学,但实际研究的问题并不属于真正的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研究很难划清界限。

如何改进这种研究状况,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大家共同来做,我只想针对上述问题谈一点看法。首先,哲学应以哲学的方式来研究发展,来为发展现实服务。这就要求我们的研究不能停留于对发展现实和各种观点的一般分析与评论上,也不能停留于对发展方案的提出和制定上,而应该通过对发展现实的研究,从历史哲学的高度,发掘出当代社会发展的哲学意蕴,为我国的社会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观点。其次,发展哲学研究的问题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发展哲学无疑是研究发展的,问题是,发展哲学究竟研究发展的“什么”?发展的问题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哲学要研究的问题。哲学作为一种批判的反思的学问,应该有它的特殊视域。也就是说,发展哲学要研究的问题必须是发展哲学的真问题。找到了真问题,为自己定好位,发展哲学的研究将会步入健康的轨道,同时也会不断走向深入。

(原载《哲学动态》2001年第12期)

学者近况

丰子义(1955— ),1978—1982年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学习,1982年2月考取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1984年获硕士学位,7月留校任教至今。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北京市社科联副主席、中国人学学会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全国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评审组专家等。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之一。先后被评为教育部跨世纪人才人选和北京市“百人工程”人选等。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等。主要著作有:《现代化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现代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现代化进程的矛盾与探求》《发展的反思与探索》《发展的呼唤与回应—哲学视野中的社会发展》《走向现实的社会历史哲学》《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等。译著有:《新发展观》《文明与社会理论》《权力社会学》等。发表论文200余篇。研究成果曾先后获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优秀奖,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第四、第六、第十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