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简介
林夏水,1938年生,福建安溪人。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室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兼数学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科学前沿与哲学”是中华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会“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它完成后又作为国家新闻出版署“八五”国家重点图书选题“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于1993年出版。此书出版后得到学术界的好评。您作为该书的副主编,请您谈谈申请此课题的动机和目的是什么,完成此课题有何意义。
科学技术哲学是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的,或者说是研究科学技术中的哲学问题的。因此,深入研究各门科学技术的具体哲学问题,特别是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是本学科的重要内容,或者说是本学科的基础研究。所以,我们室历来特别重视研究各门科学技术的哲学问题,形成一些专门化研究方向(如数学哲学、物理学哲学、生物学哲学、医学哲学、生态学哲学、人工智能哲学等),并取得了大量成果,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为了把每一个专门化方向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其前沿哲学问题的研究成果集中起来,我们认为有必要申请“七五”中华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前沿与哲学”,以反映当代科学技术最新发展所提出的哲学问题及我们的研究成果。这就是当时申请本课题的动机和目的。
恩格斯说过,“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哲学提供了大量新材料,提出许多新问题,甚至是挑战性的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技术哲学工作者责无旁贷,应该进行深入研究,作出新的哲学概括,回答新问题,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说,这就是完成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就现实意义来说,一方面,哲学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总结与概括,而中国哲学工作者大多缺乏自然科学专门知识,即使掌握某一门自然科学,也很难深入到各门自然科学,特别是科学的前沿。另一方面,哲学教科书的内容往往落后于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状况,需要一部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哲学问题及其研究成果的补充读物或参考书。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在这两方面起到一点作用。但限于我们的水平,不可避免地会有缺陷甚至是错误,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请谈一谈本书有些什么特点。
我想本书大致有三个特点:系统性、新颖性和客观性。先说系统性。本书的每一章节都是由个人完成的。为了避免变成一本论文集,我们反复讨论全书的框架以及各章的提纲,然后才分头执笔。所以它又是集体的创作。就本书框架来说,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本书的构架贯穿一条线索:从数学和无机自然界到有机自然界,然后过渡到人工智能,最后是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的问题。由这条线索组成一个比较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
所谓新颖性是指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前沿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成果、新观点,特别是我们自己研究的新成果。例如:
第一章是关于现代数学研究对象是什么的问题,作者依据数学研究对象的历史演变,从抽象性的角度,提出并论证了数学对象(量)具有层次性的观点,说明现代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结构;回答了量与结构的关系问题,即结构只是量的一个层次。数学对象进入新的抽象层次后,随之而来的是它的客观性问题,并成为柏拉图主义与形式主义争论的焦点。本书认为:数学对象就其反映现实的内容来说,它是存在的、客观的;但就其经过人脑加工制作而言,其表现形式又是主观的。但对具体数学对象又必须作具体分析,有的数学对象的存在性和客观性只具有相对的意义,或是一种逻辑上的可能性,有待于证实,才能由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第二章着重探讨了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创立如何改变人们的世界图景。相对论的建立变革了人们的自然观:以原子为世界最小基石的物质观,已为场的物质实在性所代替;绝对的时空观为四维的时—空—物质统一观所否定;机械决定论的因果观为统计的、相互作用的因果观所代替。在探讨量子力学的哲学意义中着重分析量子概念体系中的实在观特征,指出量子论的实在论是由四个基本概念组成的:以不可分割的跃迁观念代替轨迹的实在观,以统计因果观代替精确决定的因果观,实在的潜在可能性,分离的客体让位于不可分割的整体。
第三章评价了量子关联的几种整体论诠释,说明量子关联的实验结果所显示的宇宙本体论的若干新特征:世界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可分离性原则”和“定域性原则”已遭到破坏;世界是一个互相联系的网络,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是世界整体的存在方式;关联着的各部分处于不断转化之中。最后,本章指出,物质世界的物理结构是多层次的,不同层次有各自起作用的规律,那么适用于某一层次的规律,是否带有普适性?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第四章探讨了由现代宇宙学的发展重新引起的有限、无限、有限无界的争论。作者指出,康德对宇宙有限与无限的二律背反问题的论证并不完备,二律背反问题可以分别从时间上和空间上来考察。时间上的二律背反涉及认识论和本体论问题,而空间上的二律背反涉及自然观问题。本书认为,由于人的时间性存在,时间上的二律背反问题无法最终消除,但空间上的二律背反却是可以消解的。因为当代物理学已经创立一个概念框架,即以广义相对论为基础的内禀、弯曲空间概念,使得消除空间上的二律背反成为可能。
第五章通过考察自组织理论中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复杂关系,获得一些新的观点:在自组织系统的演变过程中,偶然性自身可以转化为一种必然性、一种严格的确定性,但这种转化本身仍然具有自身的偶然性,即受到一种统计规律的必然性的约束;当自组织系统呈现向混沌转化之后,从严格意义上的必然性中又产生一种偶然性,但这种偶然性又关联到一种必然性,即由普适常数确定的必然性;在比较复杂的自组织过程中,即在超循环和生命系统的催化网络中,极大的偶然性转化为很强的必然性,在一连串的偶然事件中贯穿着一种必然性。
第七章立足于脑科学的新进展,提出并论证了两个基本命题:人的认识是人脑对外部世界的信息选择、加工、整合与重建的结果;观念依存于以信息为中介的脑与实在之间的相互作用。选择有多种层次;抽象随加工层次的上升而递增,即使同是大脑皮层的信息加工,由于操作的编码不同,抽象层次也有别。与传统的认识论只着眼于主客体关系的考察相反,该章以信息三角关系表示实在、脑与观念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之所以可能,在于其以信息为中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认识论基本问题的确切含义。
第八章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成果,通过分析心理的功能结构,认为:计算心理(包括从感知、记忆、思维到作出决定、解决问题及推理等)的输入系统、输出系统和中心加工系统都是组合性的。在意识与计算心理的关系上,通过详细考察杰肯道夫新近提出的关于意识的“中间水平理论”及其应用,并以神经病理学材料为依据,说明该理论的合理性,肯定了人脑与心理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组合性。构成这种组合性组件的操作是不受意愿控制的,意愿也不能完全跟踪这些操作的过程和内容。
第九章考察了认知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分析了经典还原主义和经典认知科学说明纲领的局限性,探讨了认知科学从经典认知主义到联结主义的转变及其哲学意义。在认知科学历史的逻辑重建中,展示了人类与认知有关的各学科之间的确切联系,强调心灵、认知本质的揭示,认为采取多途径、多层次的共同协作是必要的。作者提出一个心灵结构假说:没有符号“指导”的认知过程是盲目的,没有亚符号“支持”的认知过程是空洞的。这一假说对建立统一的认知科学具有启发意义。它既维护了心理学的自主性,也表明当代科学理解心理现象是如何可能的。(www.xing528.com)
第十一章主要探讨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后果。本书通过考察计算机革命与机器人革命认为,迄今为止的电子计算机,本质上都是属于冯·诺依曼计算机,只能算作第一代计算机,以知识智能机为代表的将是第二代计算机,其后的各代将是:神经智能机、生物智能机、辩证智能机……机器人方面的革命也与此类似。这两种革命的汇合,将产生新一代生产力的基本形式:人—机智能系统。它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高智力与智能机。这种新生产力将引起社会的伟大变革,开创人类后文明史,形成智能社会。如果把人类社会的原始工具作为第一代生产力(与之对应的是采集社会),简单工具则是第二代生产力(与之对应的是农业社会),复杂机器是第三代生产力(与之对应的是工业社会),那么,第四代生产力的代表将是智能机(与之对应的是智能社会)。本书还认为,当前流行的所谓“信息社会”,它并非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只是工业社会转向智能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
关于客观性的特点,这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我们的分析、研究是从客观实际出发的。记得列宁曾经讲过,辩证法不是实例的总和。这就是说,我们只有从客观实际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深入分析,才能揭示存在于其中的辩证法,避免把主观认识强加给客观事物。因此,我们本着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精神,从当代科学技术发展中提出的问题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深入分析客观事物,然后得出我们的观点;对于形成观点尚不成熟的,我们把问题摆出来,介绍当前研究的进展,以便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和他人研究的借鉴。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主观努力。事实上,限于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有些观点可能不成熟、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希望读者批评、指正。客观性的另一个含义是,当我们评论他人的观点时,必须客观地介绍其论点和论据,不作断章取义,更不是简单否定,而是分析其中错误所在。
科学与价值的关系问题,是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本书是怎样看待和处理这个问题的?
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显示了人类改造自然界的巨大能力,使得人们逐渐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同时也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核威胁、大气污染、生态失衡以及生物、医学的发展所产生的伦理道德等问题)。由此产生两种对立的科学价值观:唯科学的技术决定论与反科学的悲观论。因此,为了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人类,就必须考虑科学的价值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研究刚刚起步,本书只就当代提出的和本室研究所及的一些具体问题作一些探讨和介绍。例如:
第十二章探讨了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根源和解决办法。作者认为,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是因为在人统治自然界的思想指导下,把自然界当作可以任意索取的仓库和任意排放的垃圾场;同时,传统经济学不把自然资源看成经济资产,不承认其经济价值,听任自然资源被无偿使用。因此本书认为,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必须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改变价值观,即从人统治自然的价值观转变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价值观;同时,应该承认自然界的经济价值。自然界的价值是自然界物质生产过程创造的价值,应当通过自然资源的经济评价,对其实行有偿使用的经济政策。作者在人—自然系统整体观下,探讨了自然界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和道德价值,力求为自然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第十三章考察了遗传学、基因工程所形成的巨大生产力,以致人们可以对生物品种进行改造,同时也提出一系列社会伦理道德问题。比如,生育权、血缘关系以及无性繁殖的道德问题等。本书强调新技术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我们应该兴利除弊;同时强调建立社会监督机制的必要性,以防新技术被用于作恶。
第十四章考察了医学和生殖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对生、死概念的冲击,以及随之而来的法律、道德问题。还介绍了西方学者对这些问题的哲学反思,其主要代表观点是以卡斯为代表的强调自然的标准和价值观,以恩加尔哈特为代表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协商原则。
第十五章评价了两种对立的科学价值观:唯科学主义的技术决定论与反科学的悲观论。作者着重指出,考察科学的社会价值时不能离开社会,不能离开社会的具体发展阶段。
此书出版两年多来,又出现了哪些科学前沿的哲学问题?
本书作为课题立项是在“七五”中期,即1987年。近十年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继续向哲学提出一些新问题。这可以分为各门科学技术提出的具体问题和带普遍性的问题。具体问题如,混沌、分形、孤立波以及研究它们的共性问题的非线性科学的哲学问题,信息高速公路的哲学问题等。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出现互联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它可以使人们及时掌握全球的最新信息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它又涉及伦理道德和不同文化传统的冲突和融合问题。这里既有技术问题又有社会问题。研究其中的社会问题正是哲学工作者的任务。带普遍性的问题如科学技术与社会、自然哲学等问题。我在讲到科学的价值时说过,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显示了它的双重效应,因此,为了更好地发展科学技术,造福人类,就必须研究科学的价值问题。这是问题的一面。问题的另一面是,我们应该从更高层面上、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研究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等问题。所以,20世纪70年代初,在美国出现一门新兴的学科—科学技术与社会(简称STS)。近年来,中国也开始着手研究。1993年,我们所成立“STS研究中心”。1994年,中国成立“中国STS研究会筹委会”。高科技发展的负面影响,迫使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一理论反思的过程中,将形成新的自然观,所以自然哲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方向。
对于今后拓展、深化此课题有何设想?
我刚才讲到,科学技术发展提出的哲学问题可以分为两类:具体问题和普遍性问题。我们完成“科学前沿与哲学”课题后,大家又根据学科的发展和自己的具体情况,分别对这两类问题进行研究。我们正在研究的课题有:生育健康与伦理学、生命伦理学、心智哲学、信息高速公路的社会意义、物理实在论,现代科学技术与自然观的发展、当代中国STS发展的特色、重建自然哲学等。这些研究应该看作是对原来课题的拓展和深化。当前,非线性科学的发展提出诸如自然观、必然与偶然、有序与无序以及方法论等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这些方面,什么时候形成集体成果,这取决于我们研究的成熟程度。
(原载《哲学动态》1996年第3期)
学者近况
林夏水(1938.7— ),1964年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数学系,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自然辩证法研究室从事数学哲学研究,后涉足非线性科学哲学问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科学技术哲学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数学哲学委员会主任及其下属数学方法论研究交流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著作有: 《数学的对象与性质》(1994)、《分形的哲学漫步》(合著,199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数学哲学》(2003)、《非线性科学与决定论自然观变革》(2013,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数学与哲学—林夏水文选》(2015,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年科研基金资助)、《科学前沿与哲学》(副主编,1993,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兼国家“八五”重点图书选题)、《新自然观》(主编之一,1998,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在《哲学研究》《理论视野》等期刊发表的重要论文有: 《论量的层次性》《实践检验的两种功能》《论数学的本质》《非线性科学与决定论自然观的变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