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苗岭神韵湘西苗族鼓舞-保护文化遗产

苗岭神韵湘西苗族鼓舞-保护文化遗产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千多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苗蛮集团在江汉一带活动期间,这里就已跨进了稻作农耕期。禹时“三苗”徙入,成为有史可查的主体民族之一。本书中的苗族鼓舞主要指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苗族鼓舞。文化部于2004年4月公布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其保护试点区,苗族鼓舞是试点区的重点保护项目。

苗岭神韵湘西苗族鼓舞-保护文化遗产

苗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古代,苗族曾聚居于长江中下游及黄河流域的部分地区,现今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广东等地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苗族总人口为9 426 007人,居全国少数民族第四位。

湖南省的苗族共有1 921 495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花垣、凤凰、吉首、保靖、古丈、泸溪以及邵阳市的城步、绥宁和怀化市的麻阳靖州、会同等县、市。其中,湘西苗族是中国整个苗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相关文献、史料记载,以及苗族代代的历史传说和出土文物的分析,湘西的苗族先辈从黄河流域和江淮水乡经过长期战争迁徙,最后来到今湘西地区定居。

湘西,是一块神秘的土地,横贯湘西的酉水流域竟有无数文化冲积原,多处发掘出旧石器、新石器时期遗址,证明自古以来这里就有土著民族生存繁衍。五千多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苗蛮集团在江汉一带活动期间,这里就已跨进了稻作农耕期。禹时“三苗”徙入,成为有史可查的主体民族之一。据汉籍记载:洪荒时代以后部落丛生,“男国王至奶夔”后有九熊九夷,年长日久壮大成(濮系)百濮,其中六蛮(12支)、七戎(7支)、八狄(8支)、盘瓠(2支)、诸越,再扩大成百戎、百蛮、百越。“女国王至王姬”后有九颛九恺,繁衍成仡颛(乍)、仡恺、仡鲧。晋干宝《搜神记》与范晔后汉书·南蛮传》中都曾记载盘瓠和辛女走入南山,而止于石室之中。经后人勘查,南山即武山,位于泸溪城西180里处。据《水经注·沅水》记载:“有武溪,源出武山,与酉阳分山,水源石上有盘瓠,迹犹存矣。”《汉唐地理书抄》辑黄闵《武陵记》记载:“武山高可万仞,山半有盘瓠石室,可容数万人。”明郭子章曾在《黔记》中记载:“苗人,古三苗之裔也。”明杨慎在《滇程记》中记载:“苗者,三苗之裔。”清代湘西苗疆的地方志亦有记载,如《乾州厅志·卷之四·红苗风土志》(乾隆四年1739年版)云:“苗类甚多,曰仡、曰僚、曰瑶、曰僮、曰猡、曰猄、曰狇。又有青、红、白、黑、花各种,相传以为盘瓠之后。罗泌辨之详矣。大抵系三苗之裔,未通声教者。”从上述文字来看,如今的湘西苗族是以远古的仡熊夷为主体,融合盘瓠、三苗两部落中的一部分先民发展而来的。

本书中的苗族鼓舞主要指流传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苗族鼓舞。“千年跳一舞,一舞跳千年”,鼓舞是湘西苗族人民最为喜爱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也是苗族地区古老独特的健身项目,同时湘西苗族鼓舞对研究湘西苗族的历史、战争、宗教、迁移、生产、生活民俗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湖南省文化厅于20世纪80年代分别授予凤凰县山江镇,吉首市矮寨镇、己略乡,古丈县默戎镇“民族艺术之乡”“苗族花鼓之乡”称号,以示保护。文化部于2004年4月公布第二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试点,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列入其保护试点区,苗族鼓舞是试点区的重点保护项目。由于地域环境的原因,湘西周边县市都是长期分散居住,所以每个地方的“鼓舞”都有它自己的风格特色。(www.xing528.com)

编 者

2017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