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点

人际交往心理效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点

更新时间:2025-01-19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人际交往存在以下心理效应。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接触,交流思想、沟通感情、传递信息的互动过程,并在心理上和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人际交往既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也是人的社会性存在的前提条件。人际交往存在以下心理效应。

(1)首因效应:也叫首次效应、优先效应或第一印象效应,也就是第一次对人所形成的印象,它往往会记忆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在日常交往过程中,尤其是与别人的初次交往时,一定要注意给别人留下美好的印象。比如衣着要整洁,服装搭配要和谐,掌握适当的社交礼仪等。当然,第一印象由于接触时间较短,又无以往的经验做参照,故主观性、片面性较强。所以,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印象所迷惑。因此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要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如一位大学生刚进校时,出色的自我介绍在同学们的头脑中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即使以后他的表现不如以前,同学们也会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而是暂时的,或者是没有尽力的原因;相反,有的同学在寻求职业时留下很不称职的第一印象,那么要转变这种印象却需要花很长时间。因为人们已习惯于用先入为主的最初印象轨道解释一些心理问题。

(2)近因效应:是指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人们识记一系列事物时对末尾部分的记忆效果优于中间部分项目的记忆效果,而且这个印象会在人们的脑海中留存很长时间。由于这种惯性的作用,人们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这是一种心理惯性。与首因效应相比,在总的印象形成上,新近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

如多年不见的朋友留在自己的脑海中最深的印象,其实就是临别时的情景,这就是近因效应。所以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第一印象固然重要,但最后的印象也是不可忽视的,特别是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近因效应会越来越明显。在与朋友分别时,给予他良好的祝福,你的形象会在他的心中美化起来,而且这种美化很有可能将会影响你的生活。

(3)刻板印象:也叫“定型化效应”,是指人们头脑中存在的某种固定化的意识,影响人们对人和事物的认知和评价。人们常常习惯于机械地将交往对象进行归类,不管他是否一定表现出该类人的特征,都认为他是该类人的代表,而总是将对该类人的评价强加于他,从而影响正确认知。特别是当这类评价带有偏见时,会损害人际关系。刻板印象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一面表现为:在对于具有许多共同之处的某类人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判断,不用探索信息,直接按照已形成的固定看法即可得出结论,这就简化了认知过程,节省了大量时间、精力。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在有限材料的基础上做出带普遍性的结论,会使人在了解他人时忽视个体差异,从而导致知觉上的错误,妨碍对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

如有的大学生认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就肯定娇气、独立性差、不易沟通等。又比如,有的大学生认为独生子女人都会比较小气、自私等。这种印象容易形成先入为主的定势效应,从而妨碍大学生的正常人际关系形成。(www.xing528.com)

微课: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

(4)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当你对某个人有好感后,就会很难感觉到他的缺点存在,就像有一种光环在围绕着他,在这种心理作用下,很难分辨出好与坏、真与伪,容易被人利用。所以,我们在社交过程中,“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具备一定的设防意识。

如校园中情侣的一见钟情,就是从一个人充满魅力的外表开始的。因为这种晕轮效应,很难找到对方的缺点,认为他的一切都是好的,做的事都是对的,就连别人认为是缺点的地方,在其看来也是好的。这样很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对人际交往产生不好的影响。

(5)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认知者形成对别人的印象时总是假设他人与自己有相同的倾向,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其他人身上。

如自私的人总认为别人对自己也会很小气;慷慨的人总会认为别人对自己也会大方;心地善良的人会以为别人都是善良的;经常算计他人的人总担心自己会被别人算计,处处小心谨慎。由于投射作用的影响,人际交往中很容易产生误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