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用化学术语解释了生命的普遍特性后,我们现在可以提出另一个问题:外星生命是什么样子?我们相信地球上的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的,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推测只要有适宜的条件,生命也可以出现在宇宙中的其他地方。外星生命自然可以具有同样的分子基础——“核酸-蛋白”的协作,但是我们也不能排除其他的复制组合。现在我们明白,能够催化其自身复制的长链状分子是生命的基础,这些分子和其他具有催化功能的链状分子将经历一个复制、变异和复杂化的连续过程。不过,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除了“核酸-蛋白”之外,其他化学物质的组合不能产生同样的结果。事实上,根据我们对化学的了解,我们知道化学性质通常与某类物质而不是单个物质有关。所以,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我们可以推测生命过程所依赖的是一组同一类型的物质。那么,如果生命确实在其他星球上出现了,而且这种生命形式所依据的生物化学基础不同于地球上的情况,我们的生命理论能够解释这种生命的产生吗?我认为可以。简单来说我的答案是:其他星球上的生命将与地球上的生命极其相似!
我这样说有些投机取巧,因为生命的多样性为我们呈现了大量不同的形式,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各种形式应有尽有。所以,任何外星生命形式都很难让我们觉得它们在外形上和地球上的生物有什么根本的差异。它们起码不会比地球上现存的许多生命形式看上去更像外星生物。但更关键的是,生命的形态特征似乎以生物的生存需求为基础,而并不是受到其背后化学规律的左右。由玻璃纤维、铝或者钢铁制成的汽车看上去都差不多,因为它们的外观是由汽车运行要实现的功能所决定的。无论汽车由什么材料制成,它们都需要一个外壳来容纳发动机并保证乘客的空间;它们都有车窗,这样司机才能看清前方的路途;它们还有轮胎,这样可以减少与地面的摩擦。无论这些汽车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生产的,车窗是玻璃的还是塑料的,引擎是供电还是烧油——这些因素都不会影响到汽车的外观特点。同样的道理,如果外星生命并非从核酸类的复制体中诞生,却依然能够经历复杂化的过程并朝着增强动态动力学稳定性的方向进化,那么,以核酸为基础发现的生物化学概念可能对这些生命形式同样适用。外星生命具体发展到了哪一步,则取决于它们的进化程度。它们也许已经展现出了网络的特质,可能也发觉了细胞结构复制的意义,并且将能够进行复制和代谢的细胞功能单位整合了起来。我们提出的生命理论并非基于物质而是基于过程。因此,在控制生命的特征方面,物质的性质是次要的,甚至是无关紧要的。(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