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介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波粒二象性并非光子单独具有的性质。这种物质波称为德·布洛意波,由上式所决定的波长叫作德·布洛意波长。在一定的场合下,微观粒子的这种波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图7-13 电子束穿过细晶体粉末或薄金属片后的衍射图样下面用单电子干涉实验来证实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可见,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这种二象性必须从统计的观点来认识。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简介

波粒二象性并非光子单独具有的性质。1923年德·布洛意受到普朗克爱因斯坦关于光的微粒性理论取得成功的启发,又由于当时建立描述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理论遇到困难,首先提出了微观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的假设。他提出,所有实物粒子,如电子、质子、中子等,都具有波动性。与具有一定能量E和动量p的粒子相联系的波(他称为“物质波”)的频率及波长分别为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这种物质波称为德·布洛意波,由上式所决定的波长叫作德·布洛意波长。在一定的场合下,微观粒子的这种波动性就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例如让电子束穿过细晶体粉末或薄金属片后产生的衍射图样,如图7-13所示。电子显微镜就是利用电子衍射的原理制成的。

图7-13 电子束穿过细晶体粉末或薄金属片后的衍射图样

下面用单电子干涉实验来证实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电子杨氏双缝干涉,如图7-14所示,是最典型的实物粒子干涉实验。这里用的不是光源,而是电子枪。电子束从电子枪S射出后经过双缝S1和S2打在屏幕上。实验结果如图7-15所示。

(www.xing528.com)

图7-14 电子杨氏双缝干涉

图7-15 电子杨氏双缝干涉条纹

图中给出的两组照片是梅心立等人于1976年发表的。在低电子流密度时图7-15(a)只出现几个亮点,随着电子流密度的增加图7-15(c)~(e)干涉条纹隐约可见,电子流密度很大时图7-15(f),可以看到清晰的干涉条纹。这个实验表明,当少量电子通过仪器落在屏上时,其分布看起来是离散的、毫无规律的,并不形成暗淡的干涉条纹,这显示了电子的“粒子性”。但大量电子通过仪器时,则屏上形成清晰的干涉条纹,这又显示了电子的“波动性”。

单电子干涉、衍射实验表明,波动性是每个电子本身固有的属性,电子的干涉(密度的重新分布)是自身的干涉,而不是不同电子间的干涉。或者说波动性和粒子性一样,是每个电子的属性;而不是大量电子在一起时才有的属性。

可见,不仅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实物粒子也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这种二象性必须从统计的观点来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