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涉仪是根据干涉原理设计的精密测量仪器,种类很多,迈克尔逊干涉仪是利用分振幅法产生双光束以实现干涉的仪器,仪器装置如图1-26(a)所示。
从扩展光源发出的光射到平面玻璃板L1上,L1称分光板,L1背面镀有一层半反射膜,其作用是将入射光分为振幅相等的一束反射光1和一束透射光2,如图1-26(b)所示。反射光1垂直入射平面镜M1,M1可通过精密丝杆使其沿镜面法线方向移动,光1经M1反射沿原来的路径返回,从M1来的光波一部分透过L1进入人眼E。透射光2垂直入射平面镜M2,M2与M1相互垂直,且均与分光板成45°角,垂直入射的光2经M2反射后沿原路返回经L1半反射膜反射也进入人眼E。光1和光2是同一光波的两部,是相干光,在E处可观察到干涉花样。光1在到达E前,穿过L1三次,而光2只经过L1一次,为了补偿由此而产生的光程差,在光2行进途中加入一块与L1厚度、折射率完全一样且与L1平行的平面玻璃板L2,称补偿板,有了补偿板,光1和光2经过玻璃介质的光程就完全相等。
图1-26 迈克耳逊干涉装置及光路图
图1-26(b)中M'1是M1经L1的半反射膜所产生的虚像,与M2平行,M1到E和M'1到E的光程完全相等,因而经M1反射的光可看作是经虚像M'1反射的,故在E处观察到的干涉花样,可看作是由M'1和M2之间的“空气薄膜”的上、下表面的反射光所产生的干涉,因为“空气薄膜”的折射率n=1,光1和光2经平面镜反射均有半波损失,故光1和光2的光程差为
式中,h为M'1与M2间的距离,调节M1和M2的相对位置和倾角,可改变M'1与M2之间“空气薄膜”的厚度和倾角,从而可观察到各种等厚干涉和等倾干涉花样。
调节M1和M2使其完全垂直,即M'1与M2完全平行时,可观察到同心环状的等倾干涉条纹,当M'1与M2间的距离h=0时,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零,整个视场均匀照亮。调节M1使M'1与M2间的距离h逐渐增大时,如第六节所述,每当h增加时,两相干光的光程差改变了λ,可观察到干涉花样中心冒出一个条纹,反之,当M'1与M2间的距离h逐渐减少时,可看到一个个环状条纹向圆心陷进去,因此,测出干涉花样中心冒出或陷进的条纹数N,即可求出M1移动的距离
利用上式,可进行波长测量。例如在迈克尔逊干涉仪实验中,当平面镜移动距离0.08mm时,观察到有250条条纹收缩到中心,则
(www.xing528.com)
如果M'1与M2不严格平行,而是有一微小夹角时,可观察到等厚干涉条纹,由于采用扩展光源,只有当M'1与M2十分靠近时,才可观察到明暗相间等距排列的直条纹,随着M'1与M2距离增大,条纹会发生弯曲。
迈克尔逊干涉仪用途很广,除能够精密测量长度外,还可用于各种光学元件质量检测,研究光谱线的精细结构等。1881年,迈克尔逊用干涉仪做的历史上著名的迈克尔逊-莫雷实验,为相对论的建立奠定了实验基础。
例1-6:在迈克尔逊干涉仪中,当用汞灯(λ=5460Å)作光源,测得M1和M2相距0.23mm时干涉条纹消失,问汞光的相干长度是多少?
解:同一波列经分光板分解出的两列波列1、2由于到M1、M2的距离不同,相遇时所经历的光程不同,当两波列的光程差大于波列的长度时,则两波列经过E时不可能相遇,就不可能产生干涉,即两光路的光程差不能大于相干长度Lc,由(1-50)式可知,最大光程差为
故
又由(1-32)式可求得谱线宽度Δλ为
相干长度,相干时间等量是不能直接测量的,但利用简单测量迈克尔逊干涉仪在干涉条纹消失时两臂间的距离,可求得相干长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