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立新闻中的媒介偏见感知与受众

中立新闻中的媒介偏见感知与受众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媒介偏见的评价,需要受众对新闻内容及媒介本身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是降低其媒介偏见感知的关键。因此,受众是否会批判地看待媒介信息是媒介素养教育当中强调较多的部分。对于受众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其首要目的是增进受众对多元意见的接受。但目前为止,我国媒介素养仍然停留于研究与测量方面,缺乏行之有效教育的途径。因此,就媒介素养进行推广与实践仍然是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完成的课题。

中立新闻中的媒介偏见感知与受众

对于媒介偏见的评价,需要受众对新闻内容及媒介本身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是降低其媒介偏见感知的关键

以往对媒介素养教育的定义主要集中于如何促进受众去分析和解构媒介信息,使他们能够了解媒介信息的生产过程和信息的结构。[21]就这一内涵而言,很多研究者认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让受众了解媒介信息,在消费和使用媒介信息的时候以批评的眼光来分析媒介信息的内容和可信度。因此,受众是否会批判地看待媒介信息是媒介素养教育当中强调较多的部分。但是Mihailidis认为,媒介素养还应该聚焦于受众的公民身份与教育,不仅仅要强调受众对媒介信息的批判,还应该强调受众对媒介角色与自我参与的理解,了解媒介信息的生产传播对社会的意义,了解个人参与对社会的意义。[22]

另外,让受众理解媒介信息生产过程和媒介机构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知道专业化的媒介生产的信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媒介信息的生产并不仅仅受到记者个人态度和观点的影响,而是一个组织化的生产过程。其约束与把关保证了媒介信息的可信度高于个人生产的媒介信息,从而减少受众对于专业化媒体的偏见评价与敌意感知。

Emily K Vraga等研究者以生物能源为议题,通过实验法研究发现,增加受众的媒介素养训练,能够提高受众对新闻可信度的评价,增强受众对媒介的信任,使他们认为媒介报道的是关于议题的不同意见,而不是偏向于某一方,进而减少了受众对媒介评价的敌意媒体感知。[23]受众对于媒介的社会功能和角色的理解,有利于受众对媒介可信度的增加。

对于受众进行的媒介素养教育,其首要目的是增进受众对多元意见的接受。对议题拥有极端看法的受众一般较难接受与自己的观点不同,因此可能在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当中,拒绝其他角度的观点。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主要目的在于增加受众理性地使用信息、理性地评价不同观点的可能。即赋予受众一种理解媒介、理解信息的能力,从而增加对其他意见和观点的了解与包容,促进不同观点之间的交流与对话。(www.xing528.com)

其次,提高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受众对媒介信息的辨别能力。无论面对何种新闻话题,新闻信息的流动都具有关键作用。但是随着网络和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受众对信息的可选择性显著增多,进而形成了复杂的传播环境。对受众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赋予受众一种能力,即辨别的能力。例如,社会化媒体当中未经核实的谣言和负面信息的流动降低了受众对专业媒体的信任,认为专业媒体可能因各种外力影响而站在了与自己相反的一方,而非官方色彩的媒体可能拥有更多的消息源而传递了更多有效的信息。诚然,受众的怀疑精神可以促使其追求真相,但是对于专业媒体的质疑降低了受众的信任,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使其对真实的信息也抱有怀疑的态度,对于未经核实的谣言却信以为真。因此,媒介素养的教育在于赋予受众批判能力的同时,也赋予受众辨别的能力,将批判与理性结合在一起,追求新闻和信息的真实,而非仅仅怀疑式的批判与意义生产。

第三,提高媒介素养的目的在于提高受众的社会责任感。詹姆斯·波特认为,媒介素养具有不同的层次,包括获得知识、学会叙述、经验探索和批判性的欣赏等类型,但是媒介素养的最高阶段应该是受众的社会责任感培养。[24]认识到个人的决定可以影响社会,个人的行动对于社会有积极的影响。例如,网络当中的极化意见的传播也是一柄双刃剑,其有利的一面是促进了受众对议题关注度提升与后续的行动参与增多,但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如负面言论、情绪和意见激化等。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的另一层目的是赋予受众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言论可能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效果,将义务与权力相结合,自由表达与社会责任相结合。

总体来说,媒介素养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一种必要元素,对受众的信息理解和媒介评价具有积极的意义。但目前为止,我国媒介素养仍然停留于研究与测量方面,缺乏行之有效教育的途径。因此,就媒介素养进行推广与实践仍然是目前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亟待完成的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