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研究而言,国内学术界对受众的政治效能感与新闻使用、意见表达之间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潘忠党考察了在互联网使用与公民的意见表达参与在地域之间的差异与普遍性,认为对政治更感兴趣的受访者呈现出了更多的公民参与,受众的内在政治效能感与外在的政治效能感都与公众意见表达的频率显著相关。[45]
周葆华通过对厦门PX事件的研究发现,受众的媒介使用和政治参与只对受众的内在政治效能产生了显著的独立影响,而对外部效能并没有产生显著的影响。[46]
在敌意媒体效果的研究当中发现,敌意感知对受众的外部政治效能有影响,而这种感知与受众的外部政治效能基本呈负相关。因为敌意感知降低了受众对媒介的信任。
在西方,受众认为媒体是民主信任的基石,所以对媒介产生的不信任感会降低受众对政府的信任。Lauren Feldman等人将政治效能的研究纳入敌意媒体效果当中,分析敌意媒体效果与受众的政治效能感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敌意媒体效果不仅促进了受众的行动式参与,同时也导致了受众的外在政治效能感的降低。[47](www.xing528.com)
就转基因议题而言,该议题不仅是单纯的科学问题,而是与其他社会性问题一样,掺杂了历史、国际关系等诸多话题的社会问题。[48]受众认为媒介的立场与政府立场基本一致,媒介对于转基因的观点,往往蕴含着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政策。因此,受众对转基因议题的感知与意见参与也与受众的政治效能感等相关。
在本研究中,着重将研究集中于受众的敌意感知与个人的外在政治效能感的研究当中,认为,受众的敌意媒体感知与受众的外在政治效能之间负相关。如果受众的外在政治效能感低,就会使受众认为,自己参与转基因议题相关的活动,也无法改变政策,因此受众趋于用意见表达的方式来引起政府对受众意见的关注,基于以上思考,本文提出研究假设:
H8:媒介敌意感知与受众的外在政治效能之间负相关,媒介敌意感知指数高的受众,其外在政治效能感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