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艺术视野下的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研究

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艺术视野下的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研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舞蹈作品是舞蹈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由于不同舞蹈的作者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的差异,在其创作的不同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物化形态,也必然呈现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景象。根据舞蹈美的形态,舞蹈作品大致可分为四类十型。优美,则可分为舒柔和欢畅两种类型。舒柔,具体表现为轻盈、柔媚、秀丽、娇巧等。

舞蹈作品的审美类别-艺术视野下的舞蹈创作理论与表演研究

舞蹈作品是舞蹈作者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审美判断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和表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物性格情感、思想的繁复多样,相应地产生了不同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的舞蹈作品。由于不同舞蹈的作者生活经历、文化修养和审美意识的差异,在其创作的不同舞蹈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审美物化形态,也必然呈现出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景象。

根据舞蹈美的形态,舞蹈作品大致可分为四类十型。即:优美(舒柔、欢畅),壮美(雄壮、崇高),悲剧美(悲壮、悲哀),喜剧美(滑稽、讽刺、幽默、诙谐)。

(一)优美

优美,即优雅欢悦之美,是一种柔性的美,以和谐、协调、均衡、统一为其特点,是舞蹈美的最多现的形态。从审美感受方面来讲,它给人一种柔和、愉悦、舒适和心旷神怡的感受。欣赏这种舞蹈美,观众心理情绪波动较为平缓、自由而和谐、舒畅。优美,则可分为舒柔和欢畅两种类型。

舒柔,具体表现为轻盈、柔媚、秀丽、娇巧等。我国传统美学中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区分。所谓阴柔之美,广义指优美,狭义即指舒柔。也有美学家把这种美的形态称之为“秀美”,如独舞《春江花月夜》《采桑晚归》,双人舞《版纳月夜》《草原晨曲》,群舞《荷花舞》《小溪·江河·大海》等。

欢畅,是比舒柔内在有更多的热情,外表有更多热烈气氛的一种美的形态。这类舞蹈的特色是欢快、舒畅、红火、热烈。由于在表现欢悦的情感和给人强烈的情绪的感染上,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如舞蹈,所以此种舞蹈美类型最为普遍和常见,如我国传统民族民间舞蹈中汉族的《龙灯》《狮子舞》《秧歌》《腰鼓》,苗族的《芦笙舞》,土家族的《摆手舞》,维吾尔族的《麦西来甫》,傣族的《戛光》,以及新创作的《红绸舞》《鄂尔多斯》《观灯》《欢腾的鼓乡》等。

(二)壮美

壮美,即雄壮的美和崇高的美,是一种阳刚之美,以雄伟、粗犷,刚健、豪放为其特点。壮美这种形态在舞蹈领域可分为雄壮与崇高两个层次。

雄壮,是以雄伟的气势、激越的情感、强烈的变化和超绝高难的技巧所表现出的阳刚之美,如我国古代的《大武》《破阵乐》《剑器舞》,现代的《进军舞》《马刀舞》《大刀进行曲》《奔腾》《海燕》等。

崇高,体现了英雄的精神,是一种庄严、圣洁、伟岸的美。它是在艰险奇伟的客观对象中体现了人们改造客观、征服自然的巨大潜力,体现了主体的崇高精神和伟大品格。在社会事物中,凡体现人的斗争的艰苦性、不屈性和正义性,体现了人的巨大精神力量的就是崇高。如舞剧《罗盛教》《狼牙山》《蝶恋花》《高山下的花环》,舞蹈《飞夺泸定桥》《再见吧,妈妈》《割不断的琴弦》等塑造出的舞蹈形象均体现出一种崇高的美。

(三)悲剧美

悲剧美,是一种在悲剧性的矛盾冲突中,体现人物与事件的正义合理性,而又以正面人物的不幸结局为审美对象,所引起的特殊的美感形式。马克思说,悲剧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冲突。鲁迅先生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世界古典芭蕾舞剧名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巴黎圣母院》,我国舞剧《梁山伯祝英台》《祝福》《鸣凤之死》《阿诗玛》等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都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有着震撼人心的悲剧美的艺术效果。

(四)喜剧美(www.xing528.com)

喜剧美,其实质是对丑的掲露和否定,是美战胜丑,善战胜恶,是对人生消极价值的无情否定。喜剧的美感效果是充满了笑,这种笑的美学意义如果戈理所说的,“使人们对于那些极其卑鄙的事物唤起明朗的高贵的反感”。舞蹈作品中的喜剧形态,按其作用于欣赏者审美感受的不同,可分为滑稽、讽刺、幽默和诙谐四种。

滑稽,是以丑的形式表现美的内容,或以美的形式表现丑的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矛盾显示一种荒谬可笑的反常现象。芭蕾舞剧《堂·吉诃德》塑造了西班牙16—17世纪封建社会中脱离实际、耽于幻想的“骑士”,即滑稽、可笑的“游侠”的舞蹈形象。我国芭蕾舞剧《阿Q》中的阿Q和舞蹈《猪八戒背媳妇》中的猪八戒,都是滑稽形态的舞蹈形象。

讽刺,是用冷嘲热讽的手法,把生活中丑恶的事物无情地揭露出来,使人们从中得到贬斥丑恶的情感愉悦,从而得到喜剧性的审美效果。如对敌人和丑恶势力进行讽刺的《丑表功》,小舞剧《抢亲》《宝缸》等;对人民内部不良现象进行讽刺的,有批评对爱情不专一的《拧》《村边的故事》,有批判好逸恶劳的《三个和尚》等。

幽默,是讽刺与仁慈的结合,其特点是以同情、宽厚的态度对待否定的事物,并巧妙、机智和风趣地把它披露出来。如舞蹈《胖嫂回娘家》善意地揶揄了一位粗心大意地把枕头和冬瓜当孩子抱回娘家的胖嫂,而黎族舞蹈《半边裙子》则以生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一位懒姑娘和小伙子约会时只穿半边花裙子的狼狈样。

诙谐,是善意的戏谑和含蓄的逗乐,接近于轻度的幽默,如朝鲜族的《纱冠舞》《农乐舞》,彝族的《喜背新娘》《猴子掰苞谷》等。

【注释】

[1]李晓华.浅谈舞蹈表演[J].青海社会科学,2006(02):87-89.

[2]杨笑妹.论舞者对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的价值[J].大众文艺,2014(04):153.

[3]段妃.舞者与舞蹈表演的关系[J].艺术研究,2015(4):102-104.

[4]王依琳.探讨风格性舞蹈语言在舞蹈创作中的运用[J].戏剧之家,2019(19):201.

[5]魏丹.浅谈舞蹈表演中的情感表现[J].大众文艺,2015(3):160.

[6]汪源.浅谈舞蹈动作的韵味[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3(06):188-19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