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度创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探究

二度创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探究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舞主张舞者的舞蹈动作自然而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舞者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时,首先要认识民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舞蹈动作的独特性。舞蹈动作的幅度、力量、速度都是影响舞蹈节奏感的相关因素。

二度创作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探究

(一)舞蹈表演中二度创作的动作运用

编导有时在编创的过程中并不会直接地给出舞蹈动作,而是经过演员无数次的尝试和顿悟后,在根据舞蹈动作所需的质感和感觉进行二次创作后才会出现相应的感觉,达到舞蹈编导的要求。事实上,在动作上去完成二度创作是比较有难度的。首先,要把握住舞蹈的风格并提炼出典型化的舞蹈动作,快速、准确地抓住角色。其次,对于不能很好地连接和完成的舞蹈动作,舞者应该反复练习,找到技巧和方法。最后,在动作完成后,舞者还应该琢磨怎样让舞蹈动作更具表现力,怎样让作品更好。

1.提炼典型化的舞蹈动作

舞者要进行动作上的二度创作就必须根据人物个性特征选择舞蹈动作。舞者根据生理、心理、目的和表演属性,利用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下肢运动、身体运动进行表演。[3]根据作品的需要,舞者要对艺术动作和生活动作进行分析与提炼。但是由于特定心理意识的影响和控制,表演必须要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够组织、提炼、加工、美化。不同的思想、性格、情景需要不同的方式、力度、角度来完美呈现。

在诠释人物形象时,其动作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舞蹈动作要清晰,要让观众感受、理解其中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让观众看懂;②舞蹈动作不要太过于相似,要注意动作的起伏与变化,如高低、刚柔、动静等,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也要顺畅、流利,这样才会更具形式美;③编排的动作也要根据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进行设计与安排,并呈现出自己特有的表演特色;④人物的主题动作还应表现出人物的个性特点、思想情感及所处环境的时代背景。

2.把握舞蹈动作的风格

《王元麟论美》中把风格性称做生活动作——人的特定动作是下意识的,是在所在的民族地域、生活环境、服饰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下,人在劳动中的体态所决定的。舞蹈的风格性有别于其他的艺术,它是舞蹈本质特性的体现,能否掌握舞蹈的风格性,对角色的刻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4]例如古典舞现代舞、民间舞是三种风格不同、各具特色的舞蹈。古典舞细腻圆润、刚柔相融,在技法上比较注重传统的身法。现代舞主张舞者的舞蹈动作自然而然,无拘无束地表达自身的真实情感。舞者在进行舞蹈动作的创造时,首先要认识民族舞蹈的文化特征及舞蹈动作的独特性。而民间舞则是根据不同的民族历史、生活、习惯等形成的不同舞蹈风格。例如,傣族舞的体态大多是在半蹲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三道弯”塑造美的姿态。朝鲜族舞蹈的基本特征是松弛、垂肩、气息下沉,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含蓄美。

3.提高舞蹈动作的完成程度

二度创作是舞蹈表演中的一部分,舞蹈编导和演员创作的最终结果一定是通过表演的方式来呈现的,因此,注重舞蹈动作的完成程度就显得十分重要。表演过程中,演员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向观众诠释出角色的内心。但这一系列动作的发生,要求演员的动作要具有规范性、连贯性,并且具有质感,而不是演员可以随心所欲地发挥。只有做到这三方面,塑造的角色才能够更鲜明,呈现的舞蹈作品才会更生动。细腻、规模的表演,是在二度创作中形体与情感自由发挥的最高境界。

动作的规范性是指舞者在表演的过程中举手投足间所展现出的严谨、到位与规范。在平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舞蹈动作进行规范性训练,使身体习惯性保持标准状态。这种规范性不是呆板、不自然,而是注入了舞者的精神与情感。在具体的舞蹈表演中,对其肢体的各个部分都是要有明确要求的。应当依据最终情况而定。

动作的连贯性是指动作处于一种持续、连续的身体状态;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联系紧密。舞蹈动作的连贯性既要求舞蹈动作干净、顺畅、清晰,还要求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之间要讲究紧凑。舞者在不同的时期表演同一个舞蹈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便是由音乐节奏的变化而产生的。对于节奏变化较大的舞蹈动作需要连贯性来配合演员的呼吸,从而深化人物情感特征。

质感是指舞蹈动作或造型所表现的质量,是一种直接的感官感受。它是肢体动作中“力”与“美”的结合,舞蹈动作的“刚柔并济”能促使舞者演技的成熟与自我超越。质感,是演员通过身体动作按照相对的规律和顺序,将感情与生活中想要呈现而无法呈现的东西,在舞蹈表演中得以实现。演员在表演时把情绪、感情与幅度的大小动作的快慢相融合,形成了一种特有的质感美,借此给观众带来一场视觉上的盛宴。

4.准确处理舞蹈动作的节奏

舞蹈动作的节奏处理可以丰富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它对于演员抒发情感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类型的节奏可印刻出不同的人物在不同情境下的内心情感,也可为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或者为事物的变化埋下伏笔。舞蹈动作的幅度、力量、速度都是影响舞蹈节奏感的相关因素。即使是相同的舞蹈动作,只要其中的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那么节奏上的差异也会带给观众不同的动作质感和情感体验。

(二)舞蹈表演中二度创作的情感运用(www.xing528.com)

舞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决定了他所呈现出的效果,这种情感不仅是作品本身该有的基调,也包含了演员在对作品理解与感悟之后,自然而然所散发出的情绪。而这种自发形成的情绪就是演员对作品在情感上的二度创作。

事实上,只有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情感才能够打动观众。在动作达到标准后,舞者只有将情感融入动作之中,才能真正展示舞蹈作品的精神和内涵。

情感一定是来源于人的内心。对于一名舞者来说,要始终对表演、对艺术充满激情。这种激情不同于我们常说的激情,这种激情是演员通过学习、训练与表演的方式,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真正理解以情叙事的含义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

1.准确到位的剧情想象

舞蹈想象的语言载体不同于与其他载体,作为语言的艺术想象,它不仅仅是一种表现性动作,同时也是一种心理活动,是感觉的艺术。当然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想出的,一定要在了解、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有依据的想象。

首先,从氛围想象的角度切入。所谓“氛围想象”,就是为了营造作品的整体情调。为此,演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了解作品的历史、文化以及背景等因素,最终才能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5]如杨丽萍在创作与表演《藏迷》时,她首先搜集了大量的藏族舞蹈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理解到其实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的反映,是近千年来历史文化的沉淀。这也说明了,我们要对整体气氛认真地、恰到好处地去虚构,并将其融入特定的环境中,从而在舞蹈表演中加入自身的理解,创造出特定的气质。

其次,从心态想象的角度切入,所谓“心态想象”,就是切实地把握特定人物的心理状态。

最后,从形态想象切入。所谓“形态想象”,是指对于作品人物有体态和身体感觉的具体创造与设计。

2.自我思想与生活形象相融合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表演体系中指出,演员的修养包含了内部技巧和外部技巧,而情感体验就囊括在内部技巧之中,它要求演员沉浸于角色中,依靠与角色所产生的“共鸣”将人与角色“合二为一”,并将观众带入其中,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从而实现更好的表演效果。所以,在表演的过程中,演员本身要深入到角色中去,达到“忘我境界”,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全面塑造舞蹈形象。从作品所处时代的背景出发,有逻辑地去感受角色由始至终的情感变化和整体基调,为接下来的情感表现做好基础工作。只有生动、鲜明地描绘出当时的生活状态,才会真实地表达出角色内心的情感。

3.重视借助道具抒发情感

道具在舞蹈作品中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舞蹈创作中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道具的运用对表演无疑是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一方面,道具凸显了作品语意的直观性,它可以是一种抽象的象征体,暗藏着某种象征内涵,寄托着某种情感,给演员进行情感上的二度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式;另一方面,作为表演载体的一部分,它增加了演员在空间的表现维度。当然,道具的出现,给演员的表演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只有通过演员的合理利用使其与舞蹈语言融为一体,才能塑造出丰满立体的舞蹈形象。

4.重视通过神态传递情感

优秀的演员在进行创造性表演时,无论是眼神还是表情,哪怕是一次呼吸都在诠释着角色的内心,表达着作品中的内涵。而这些都是演员经过对作品的深思熟虑,带入感情后经过二度创作来实现的。美学中眼神是思想最生动的表达形式,而在舞蹈表演中眼神与美的姿态恰到好处的配合才能让艺术得到升华。舞蹈舞者通过面部表情展现出角色的内心情感,让观众可以进一步理解舞蹈形象。但面部表情的塑造也并非易事,它需要舞者有着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