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呼吸节奏
(1)舞蹈中的呼吸本身是一种运动,它是“通过呼吸肌的收缩,引起胸廓向上或下、向前或后扩张,以及呼吸肌的松弛,胸廓(膈肌等)的回缩实现的”。有时舞蹈动作的完成,需要借助呼吸肌的收与缩。在舞蹈律动中,呼吸有长气、短气、提气、含气、憋气、顿气等方式,跳起时运用吸气。舞蹈时要用的“力”则来自肌肉的收缩,而肌肉的收缩本身又是人自身进行的一系列有氧反应最终释放出能量的体现。舞者根据运动时氧气与运动存在的各种关系,正确处理好舞蹈中的气息。然而,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掌握好气息就是舞蹈了。
真正的舞蹈需有“气、意、形、韵”之间的和谐统一。但是,在舞蹈中运用不同的气息却能让舞蹈产生不同的特点。呼吸节奏的模式包括吸入、停顿、呼出,不同的呼吸过程对舞蹈有不同的影响。如朝鲜族舞蹈是最为强调呼吸运用的舞蹈,其原因之一,就是通过不同呼吸节奏的变化,产生其独特的韵律风格。呼吸在舞蹈中除了是一种有形动作外,还能表现舞蹈中的情感和体现出舞蹈的力量。
呼吸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力量之中又有不同的表现。朝鲜族舞蹈正是运用了呼吸的这一特点,把它运用于“蹲”式的起伏训练中,更加完美地表现了舞蹈魅力。当一口气从丹田有控制地吸入时,气息则笔直地向上伸长,在这个过程中,气又分成两路,一路经过后背直至头顶,另一路则笔直往下,从腰、臀部往下至腿、脚。而在吐气时,也不是一下子就把气全部都吐完了。在这一吸一呼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一种有控制的、柔韧的力量,便产生了不同形态上的形体动作,进而赋予情感意念则表达出富有感情的具象内容,很好地传情达意。
在中国古典舞中,讲究以“气”“韵”带“神”“形”。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则是在众多的节奏变化中意、气、力、形内外统一的结果。以形取意,以意领气,以气发力,以力贯形,它们之间关系密切,并且形成一个高度的融合体。同时,完美的舞蹈动作和情感是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之间有机融合的产物,正是它们使得舞蹈的动作和韵律显得延绵流畅、行云流水。可见,呼吸节奏的运用在舞蹈中是非常有必要的。
(2)强弱节奏在音乐中是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体现的统称,而节拍(音符强弱拍子周期再现的规律)就是强弱关系的具体体现。
在舞蹈中,强弱节奏一般表现在舞蹈的力度、速度上。相同的舞蹈动作,由于节奏发生变化而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舞蹈动作又可以表现出新的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例如,舞蹈中快速的旋转,可以表现出人物或狂喜或盛怒的情绪;而当速度减慢时,这种情绪也就随之消失。同时,如果把许多舞蹈动作放大和扩展,可以表现人物开朗、粗犷的性格;缩小则可以表现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或压抑的情绪。
舞蹈者在气息的运用中,提高自身的能力,提高技艺,同时根据不同气息运用方式,可产生不同的韵律风格。
包括吸入、停顿、呼出的呼吸节奏模式,不同的呼吸过程对舞蹈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在于潜在的支撑着身体从一次呼吸到下一次呼吸的过渡,在舞蹈的律动、时间长短、空间利用等方面进行着多种变化,使舞蹈产生不同的韵律风格。
呼吸(气)除产生有形动作的视觉再现外,还能表现情感,控制“力”的大小。呼吸有长短、动静、轻重、缓急等。朝鲜族舞蹈正是通过这种呼吸的运用,通过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连接、转换变化和节奏,形成一种内在的律动。无论是“蹲”(原地双腿屈伸)式的起伏训练,还是步伐、手臂的训练都是先由丹田呼气(这是朝鲜族舞蹈动作中最主要的特点之一)。可见,呼吸节奏的运用是多么的重要。
(二)强弱节奏
节奏在音乐中是音的长短关系和强弱关系体现的统称。在舞蹈中,强弱节奏一般表现为舞蹈动作力度的强弱、速度的快慢和能量的大小。相同的动作,由于节奏的发展变化,力度上的增强或减弱,速度上的加快或减慢,幅度和能量上的增大或缩小(当然还必须结合演员表情的因素),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情感,体现出不同的内容。
如旋转动作:快速的旋转,可以表现出人物的激动情感,或狂喜,或盛怒,或悲痛;随着速度的减慢,喜、怒、哀、乐的激情也随之趋于平静;速度减到最慢,激越的情绪也就逐渐消失。
再如顿足跳跃的动作:沉重的顿足跳跃,可以表现人的气愤情绪或暴躁的性格;轻巧的顿足跳跃则可以表现人的喜悦情绪或温顺的性格。另外,许多舞蹈动作,如把它们放大扩展,可以很好地表现人物开朗、粗犷的性格;把它们缩小则可以表现人物拘束、谨慎的性格或压抑的情绪。
力度的强弱通过其他因素的凸显,可以具有更加强烈的个性特征。例如,四拍子是由两个二拍子合成的复合拍子,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一个音乐单元的时值增长了,强弱拍的对比就会显得更加丰富,对应的舞蹈动作中的能量就会更大。
中速的四拍子既可以表现宁静、稳重的情节,也可以表现宽广和磅礴的气势;慢速的四拍子既适合于如歌的倾诉,也适合于内心的刻画;快速的四拍子则可以用来表现急速、迅猛和紧张的气氛。而自由拍子在舞蹈中,常常用于场景气氛的渲染和前奏、幕间及段落间的场面调度,有时也用于哑剧及某些叙述的段落。除了单拍子的横向复合外,还可以进行纵向的各种不同拍子的结合,以及舞蹈与音乐采用各自不同的拍子的结合,造成错综复杂的戏剧性效果,以表现激动、不协调、粗野、原始的舞蹈片段。(www.xing528.com)
(三)均衡节奏
时间与空间节奏运用上的均衡,实际上也是舞蹈舞台画面与舞段时间运用上的均衡。“平衡”规律使舞台给人以稳定、规整感。相对而言,过去传统的舞台运用是比较强调“平衡”的,因为不稳定的舞台画面给人以习惯上的不舒适感觉。
均衡节奏从音乐节奏的界定上是指乐曲中小节、乐段、乐句的“平衡”“对称”,它使乐曲能够更趋于完整和相互间的对比,同样时值在一起的小节表示出一种均衡感。
舞蹈中均衡节奏的运用,是使舞蹈动律在众多的节奏变化中形成“平衡”和“对称”展示的一部分。从奠定动作的小节,到时间中合理地组织安排,给它开端和结尾,使它激情高涨趋于平静,或从平静转向激昂。当然这包括舞蹈动作节奏与音乐旋律节奏时间的均衡,也包括时间与空间节奏运用上的均衡等。特别是在舞蹈创作中,舞蹈持续时间安排得是否合理,取决于舞蹈作品节奏处理得是否均衡。
舞蹈节奏中产生的变化,并不是单纯从节奏上出发的变化,而是要根据舞蹈语言的内容叙述和情感表现来具体变化的。舞蹈中的跑、跳、转的速度都是以音乐旋律内在的情感表现为依据的。
舞蹈是音乐的姊妹艺术,舞蹈编导设计的舞蹈动作当然要与音乐既合拍又和谐。但这不是说,每一段音乐都要配上一个舞蹈动作,或每一个节奏都要配以一个特定动作。舞蹈编导在实现舞蹈与音乐和谐方面要千变万化,不管是各个舞蹈之间还是同一个舞蹈都应这样。可以设计部分舞蹈动作速度比音乐快一些或慢一些,或动作不与节奏一致。
有些舞蹈动作可以不要节奏,也不要求动作与乐音吻合,或者动作的速度低于节奏,但在结构上与乐曲和谐。演员的动作可分成若干组,每一组采用上述的一种方法,第一组动作同音乐节奏一致,第二组动作比音乐节奏快一点或慢一点,第三组不要音乐节奏,只求与乐曲和谐。也可以让每一组演员跟着一种乐器,把不同乐器发出的音调化成许多舞蹈动作,由一个演员或若干演员来完成。这样,这个舞蹈就像是一首舞蹈交响乐。
需要注意的是,舞、乐配合的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如果运用得恰当,一定会产生最好的效果。舞蹈动作同节奏和谐顺乎自然,令人精神舒畅,但用多了也容易令人腻烦。至于舞蹈动作比音乐节奏快或慢,则容易引人注目,但运用过多也会造成混乱。动作与乐曲一致而不管节奏,这种方法富有诗意,但用久了会使动作失去从节奏中获得的活泼感。
当然,不强调“平衡”“对称”的情形也是有的。特别是在现代舞的创作中,并不强调舞台画面、舞蹈动作以及舞蹈节奏运用上的均衡。从许多国外的舞蹈画面上可以看出,它们并没有强调绝对的“平衡”和“对称”,而基本上是按三角形等几何多边形的变化规律而变化画面,这些画面显得活泼和富有跳动性。
(四)快慢节奏
快慢节奏是一个速度的概念。从音乐角度而言,节拍好比是旋律的“脉搏”,而速度就是节拍单位跳动的频率,也就是旋律进行的快慢程度。舞蹈中快慢节奏也与音乐一样,体现的也是一种速度概念。对于一个舞蹈作品而言,快节奏往往和表现活泼、欢乐的情绪及与主题联系在一起;而慢节奏则往往和抒情性较强并带有叙事性的主题联系在一起,有时也和庄严的、史诗般的舞段联系在一起。
快慢节奏的对比是舞蹈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和方法。它是贯穿了舞蹈动作过程中的点与线的有机结合、身与心的有机结合、外在节奏与内在节奏的有机结合。如张继刚创作的《俺从黄河来》就采用了对比手法:在舞蹈形式上,运用了男群舞与女群舞的对比;在舞蹈节奏上,运用了快与慢、张与弛的对比;在情绪上,运用了粗犷豪放与抒情优美的对比;在动作上,运用了山东鼓子秧歌的男群舞与轻盈曼妙的女群舞的对比;在画面上,运用了静止的双人舞姿态与群舞流动的队形的对比,凸显了舞蹈作品的主题。这些都体现着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节奏上的长短的时间值。
在舞蹈作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贯穿在舞蹈的动作设计、线条运用、画面变化、结构安排、情节处理等方面,还贯穿在与之相应的服装、舞台布景、音乐等方面。这些丰富的对比构成了舞蹈的韵律性。
舞蹈始终是一种节奏化了的动作艺术,编导如何捕捉和掌握各种不同的节奏,运用丰富、复杂的多种节奏变化来作为舞蹈艺术反映生活、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手段,是十分重要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