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典舞复兴与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复兴与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迅速展开了对中国古典舞形象的恢复和重塑工作。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时,这位酷爱舞蹈的“太阳王”大力提倡芭蕾舞艺术,因此此时的芭蕾舞极大地吸收了法国皇室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一种平衡、优雅的古典主义风格。此外,路易十四还制定了一些沿用至今的基本原则。该剧改变了过去的宫廷风格,芭蕾舞的取材也变得十分广泛,舞剧自此便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典舞复兴与法国古典主义风格的影响

(一)古典

《辞海》对“古典”一词的解释为:“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那么,根据这一意思来理解,“古典舞”就应该解释为“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或代表性的舞蹈”。通常我们认为,欧洲的古典舞就是芭蕾,而中国的则是中国古典舞。

1.中国古典舞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的舞蹈历史源远流长。有学者认为:“所谓古典舞,我认为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的宫廷舞蹈,指曾走上商业舞台,在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式……戏曲舞蹈是城市经济发达、表演艺术商品化之时由职业艺术家创造的古典戏剧中的一部分古典舞……中国古典舞的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从戏曲舞蹈开展起来的。”[2]也就是说,中国古典舞是经历代的职业舞人在提炼加工民间舞蹈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具有中华舞蹈特殊风韵的舞种。它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周代的《大武》、汉代的《盘鼓舞》、唐代的《十部乐》《霓裳羽衣舞》以及传统戏曲中的舞蹈等。虽然它们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广,但是因为舞蹈艺术的时空动态性限制,近代人也仅仅只能在有限的书籍资料、雕塑、绘画等遗留文献文物中依稀去猜想它们当时的面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国家迅速展开了对中国古典舞形象的恢复和重塑工作。而“中国古典舞”这个概念的提出者则是欧阳予倩先生。

2.芭蕾

15世纪时的意大利第一次出现了“Balletto”一词,据后人考察,当时“Ballet”一词还是一个泛指义,指的是各种舞蹈或舞蹈剧,凡是以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表现戏剧的一系列内容或某种情绪的表演,当时都称作“Balletto”,也就是“舞剧”。通常来看,芭蕾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漫长的阶段。

(1)萌芽时期

芭蕾舞的萌芽时期是在欧洲的15-17世纪,从15世纪下半叶开始,意大利各个城邦中,国王都在用“席间芭蕾”的形式展现其所拥有的强大实力。之后,芭蕾艺术便迅速传到法国,与此同时,很多意大利舞蹈大师也随之到了法国,这就为法国宫廷芭蕾的发展撒下了种子。

在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在位时,这位酷爱舞蹈的“太阳王”大力提倡芭蕾舞艺术,因此此时的芭蕾舞极大地吸收了法国皇室的审美趣味,出现了一种平衡、优雅的古典主义风格。此外,路易十四还制定了一些沿用至今的基本原则。

(2)形成期

芭蕾舞的形成期是在欧洲的18世纪左右,当时的启蒙运动迅速发展,促使芭蕾艺术开始在社会中普及,走出了宫廷,走进了“第三等级”人民的生活中去。这一时期的舞蹈艺术改革家诺维尔则极力提倡“情节芭蕾”,在这个背景下,便出现了芭蕾舞代表作——《关不住的女儿》。该剧改变了过去的宫廷风格,芭蕾舞的取材也变得十分广泛,舞剧自此便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3)成熟期

19世纪初期,为了避开产业革命、战争所带给人们的深刻苦难,芭蕾便开始引入虚幻鬼怪的场景。1832年,塔里奥尼父女的《仙女》在巴黎首演。女主角玛丽娅·塔里奥尼采用了足尖功来塑造仙女形象,成为这一形象的第一人。从此,足尖功就成了女舞蹈家在表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1841年,两幕浪漫主义芭蕾作品《吉赛尔》在巴黎上演。这出爱情悲剧是西欧浪漫主义“白色芭蕾”的代表性作品。

这两部作品的诞生以及它们采用的题材和技巧,标志着芭蕾艺术的成熟。

(4)全盛期(www.xing528.com)

芭蕾舞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在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期。从19世纪下半叶起,处于上升期的俄国逐渐成为世界芭蕾的中心。这一时期,俄罗斯芭蕾的奠基人是马留斯·彼季帕,他和助手伊万诺夫及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共同合作,创作了世界闻名的三大舞剧《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是俄罗斯芭蕾舞发展历史中的不朽作品。

(5)扩散期

20世纪初至今。垄断了欧洲的舞台历史的芭蕾舞,从20世纪初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主要原因是现代舞的滥觞。

值得一提的是,古典芭蕾舞已成为全世界几乎所有的舞蹈学院的基训课教材,同时还以一种平易近人的方式扩散,巩固自身对世界的影响。[3]芭蕾在和现代舞相互取长补短的过程中,并未消减自身的影响力,而是仍然更多地在观众心目中保持着一种高雅、优美的艺术形象。

(二)民间舞

民间舞主要是指由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集体创造、积累、传承的,具有十分鲜明的民族风格特征的,在人民群众中得到广泛流传的舞蹈。生活中的民间舞,都具有群众性、自娱性以及即兴性三种大的艺术特性,是人人都能够参与进来的一种广泛的文艺形式。但是经过专业化加工之后的民间舞,则呈现的是其独特的艺术风貌。

第一,它经历了从民间舞的原生态转向民间舞的教学形态过程。原生态的民间舞主要在民间得到广泛的流传,其形式通常是集体舞,动作也比较单一,重复较多,有的甚至还带有比较强烈的功利性目的,如祈神、祭祀等,但都具有比较鲜明的地域特征。

第二,它经历了一个从民间舞的原生态向民间舞的剧场形态的转化。

艺术化了的民间舞在当前主要分成两种类型:①以反映该民族风土人情为主的民间舞;②借用某民族的舞蹈元素表述特定艺术构思的民间舞。

(三)现代舞

现代舞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其美学观点主要是反对古典芭蕾舞因循守旧、脱离现实生活以及单纯地追求技巧的倾向;提倡摆脱古典芭蕾舞过于僵化的动作程式的束缚等,强调舞蹈艺术应该张扬个性,由此发展出很多新的流派。

纵观世界各种大型的舞蹈类型,大多都是在某种悠久的人文传统上逐渐发展起来的,但是只有现代舞,好像是一股岩浆从某个不被人所注意的缝隙里一下子喷射出来,不管它的性质如何,总之它立刻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它的诞生也极具戏剧性,以至于当时没人可以用一种约定俗成的、能统括其个性特征的名称为它命名。一直到“现代舞之母”邓肯百年之后,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才采用了“现代舞”这样一个笼统的名词命名。

现代舞,以一个反叛者的艺术形象突然出现在世界面前。这种反叛尽管来得如此迅疾,但是却在现实生活中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共鸣,而且还呈现一种席卷世界,成为“世界舞种”的强劲势头。

虽然现代舞的出现貌似有点偶然,就好像是仅有邓肯的一句口号就导致它横空出世,但是当我们留意到芭蕾的僵化导致了现代舞诞生的原因,科学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精神为现代舞的产生创造了精神环境与前提后,就很容易得出现代舞的诞生是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必然这个结论了。

在中国,当代新舞蹈艺术的鼻祖吴晓邦、戴爱莲都曾经接受过德国现代舞流派的教育,并把这个舞种引入中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