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展报告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展报告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龙头,使命重大、任务艰巨。正由于此,高等职业教育呼唤质量意识。教育部通过抽样调研16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发现,近5年来通过职教集团平台校企合作共开发课程8000多门,编写教材6000多本,行业企业提供实训设备设施总值超过1500亿元,投入建设经费超过60亿元,8万多名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23万多名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

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进展报告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龙头,使命重大、任务艰巨。[12]在实际工作中,高职教育要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质量意识,提升社会贡献,为高质量发展和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作出高职教育应有的贡献。

(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大是中国职业教育转型的成效之一,[13]一批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呈现,职业教育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力不断增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通过增加教育投资、引领重点项目、建立教学资源库和实训基地等措施扩大教育资源。

首先,在教育投资方面,截至2018年底,共计安排三批中央预算,共投资23亿余元,支持地方建设90多个公共实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是民生领域补短板的重要举措,有效提高了地方公共就业服务能力,在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深化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和新的就业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4]

其次,在优质学校、骨干专业等重点项目上,全国共启动建设优质学校456所,骨干专业3815个,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193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727个。教育部印发的《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教政法〔2018〕1号)提出,“启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积极谋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推动中央地方合力建设一批引领职业教育改革、支撑区域(行业)发展,建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15]

再次,在教学资源库上,2018年底已立项建设88个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资源库(含10个子库)和1个学习平台,初步形成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体系,覆盖了涉农的农林牧渔交通运输等19个高职专业大类。

地方上也进行积极探索,北京教育委员会牵头在巩固已有跨省职教集团(联盟)基础上,共建实训基地,建设京津冀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平台,推动职业院校、职教园区与产业聚集区融合发展,协同提升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根据产业链需求,重点建设一批职业教育专业群,推进跨省市中高职衔接,对跨省就读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免学费、助学、培训补贴等方面逐步实行同城同等待遇。[16]

(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质量

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关系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正由于此,高等职业教育呼唤质量意识。质量意识的增强主要体现在设立专业目录和教学标准,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促进院校服务能力升级,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开展创业创新对接工作三方面。(www.xing528.com)

为更好地体现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升级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促进专业对接产业,引导中等职业学校科学合理地设置和调整专业,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育部组织力量对现行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进行修订,联合行业企业,发布了新修订的高职专业目录,包括770个高职专业,410个高职专业教学标准,230个中职专业教学标准,136个职业学校专业(类)顶岗实习标准,30个职业院校专业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见图6.2),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做好人才需求预测和专业设置管理工作,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2018年,首批认定了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创新项目管理方式,组建了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制造、航空航天、材料、生物、医药、海洋能源等30个项目群,定期组织项目交流,积极吸纳社会资源,加大推进校际协同。通过指导103家职业院校开展装备制造类示范专业点建设,研制智能控制技术等53个制造类高职专业教学标准,支持装备制造类专业的11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的建设,丰富数字化教学资源。[17]

图6.2 党的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建设情况

其次,依托职业教育集团促进院校服务能力升级。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全国共组建职教集团1400余个,覆盖90%以上的高职院校、100多个行业部门。教育部通过抽样调研160多个职业教育集团发现,近5年来通过职教集团平台校企合作共开发课程8000多门,编写教材6000多本,行业企业提供实训设备设施总值超过1500亿元,投入建设经费超过60亿元,8万多名企业人员到职业院校兼职,23万多名职业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

再次,推动中小企业与高校开展创业创新对接工作。201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开展2018年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对接服务工作的通知》(工信厅联企业〔2018〕20号),提出继续联合举办“2018年全国中小企业网上百日招聘高校毕业生活动”,积极组织中小企业、高校毕业生、各类创业就业服务机构等参加活动;推动各地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创建中小企业信息库,组织企业进校园,为中小企业与高校毕业生有效对接奠定工作基础;积极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打造中小企业与高校共同推进创业创新的服务平台;通过举办创客大赛等推动开展各类创业对接活动,并积极开展舆论宣传。[18]

此外,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工作。2018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技工院校学生创业创新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18〕138号),要求充分发挥技工院校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技工院校学生投身创业,着力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的职业技能实现创业创新。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要求各地要加强技工教育创业创新课程体系建设,将创业创新课程纳入技工院校教学计划,注重在校园营造创业创新良好氛围,支持技工院校将创业创新意识教育课程与公共课程相结合,将创业创新实践课程与专业课程相结合,以此来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在培训体系方面,要求各地要建立健全技工院校创业培训体系,根据技工院校学生自身特点、实际需求和具备的职业技能水平,依托技工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创业培训(实训)中心、企业培训中心、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网络平台等实体平台开展各类创业培训,以此来加强创业培训;在优化创业服务方面,各地要指导技工院校对接政府部门和相关社会服务机构,支持在技工院校建设创业孵化基地,鼓励符合条件的技工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申报省级和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在政策扶持方面,通过积极拓展创业扶持政策的适用范围,将自主创业的技工院校毕业生纳入政策扶持对象;最后,通过开展创业创新竞赛,为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激发学校和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19]

(三)开展职业教育国际交流

为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重点开展了以下三种形式的探索:一是职业院校在国(境)外设立分部。如以“鲁班工坊”为代表的品牌项目。2018年底,“鲁班工坊”已先后在泰国、英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地办学,对接所在国家的产业需求,采取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在当地培养熟悉中国技术、产品、标准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配合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为在国(境)外投资的中方企业培养、培训技术和管理人才。如教育部以厅函形式批复有色金属行业开展试点,国内若干职业院校组团为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赞比亚企业提供职业教育与培训,开展团队式教学,先后举办仪表工等6个职业工种的技能培训班,100多名赞比亚员工参加培训。三是承接我国政府人力资源援外培训项目,利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援外培训基地”等平台,为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坦桑尼亚、赞比亚、肯尼亚、埃及等113个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000多名产业界、教育界官员和院校骨干教师,在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实施中法千人实习生计划,103所技工院校共开展了近250个国际合作交流项目(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