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双一流建设:中国教育政策的有效成果

双一流建设:中国教育政策的有效成果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8年是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的关键一年。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介绍“双一流”建设成效。全国各“双一流”高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

双一流建设:中国教育政策的有效成果

2018年是全面实施“双一流”建设关键一年。“双一流”高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按照中央和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部署和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双一流”建设步伐,取得显著成效。限于篇幅,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和社会服务四个方面介绍“双一流”建设成效。

(一)优化学科布局结构

全国各“双一流”高校积极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优化调整学科结构,完善学科生态体系。以清华大学学科建设为例,清华大学积极加强学科建设顶层设计,优化学科布局,突出整体优势。发布《清华大学关于持续深化改革提升工科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落实基于强化工程基础研究、促进学科交叉、提升工程教育的“工科+”发展思路;继续落实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加快构建全方位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完善学科交叉体制机制,重点部署交叉学科研究机构。成立跨学科交叉领导小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印发《清华大学关于促进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指导意见》《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实验室管理办法》和《清华大学跨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设立交叉学科研究专项基金,探索解决阻碍交叉研究和学科交叉的资源配置、评价激励等体制机制约束。充分发挥院系学科建设主体作用,打造一流学科高峰,发布《清华大学学科建设管理规定》,明确院系在学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10]

(二)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本为本、四个回归”,积极推动大类人才招生培养改革,加快建设一流高水平本科教育,以强化本科教育引领带动学校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成效和教师育人能力显著增强、协同育人机制更加健全。打造一流招生模式,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生源质量。突出核心,全面建设一流教学体系;立足实践,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特色引领,鼓励学科育人创新;服务国家,培育“一带一路”高端人才。[11]

华东师范大学围绕“培育有敬业精神、实干能力和家国情怀、全球意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立足学校办学优势与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12](www.xing528.com)

(三)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北京大学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不断深化人事制度综合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北京大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始终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始终坚持一流师资承担本科生课程,在教师晋升评估中强化教育教学评估,要求保障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深化校内人事体制改革,实行博雅讲席教授、博雅特聘教授、人文特聘教授、博雅青年学者等博雅人才计划。截至2018年12月,已聘任77名博雅讲席教授,认定10名博雅荣休教授,聘任271名博雅特聘教授,30名人文特聘教授,264名博雅青年学者。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着重选拔具有出色的学术经历能引领学术方向的领军人才和能开拓独立的学科发展方向、具有较好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13]浙江大学努力构建高素质教师队伍,以师德师风建设为立德树人工作的核心,构建一流师德师风建设体系。持续推进“育人强师”培训,加快汇聚顶尖学术大师,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团队,高标准推进“百人计划”,着力引育高水平国际师资,打造一流管理支撑队伍。[14]

(四)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

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大学的两项重要职能。全国各“双一流”高校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全面提升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水平。上海交通大学采取多项举措,促进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通创新发展;积极落实国家和上海市战略部署,加强超前布局与重点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协同创新;积极推动与国内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产学研长期合作,提升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国家重大工程和国民经济重点行业的能力。2018年,上海交通大学加强与中船重工集团、中船工业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核工业集团全面战略合作;不断推进与华为、上汽、宝钢、上海电力等大企业合作,联合成立研发基地和培养创新人才;新增共建一大批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以平台为基础、桥梁和纽带,促进人才交流、知识共享、技术合作和成果转化,通过共同设立研究领域、联合设立基金、推进行业联盟等多种资源投入方式,将学校知识技术储备的优势与企业研发产业化能力进行长期深度的结合。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全面修订印发《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实施意见》系列文件,构建完善的激励制度体系。推动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等系列国家重要文件精神,提高科研项目策划组织和管理服务保障能力,加强学校法人监管服务职能,通过科研组织和科研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促进创新能力提升。加强高水平智库建设,布局一批新型高水平智库与交叉平台。[15]

“双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长期和系统的工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坚持“特色一流、内涵发展、改革驱动、高校主体”,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在深化改革、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加快“双一流”建设。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重视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创业育人;二是服务重大需求,在服务需求中实现创新发展;三是提升科研创新水平,产出引领性原创性成果;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交流;五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六是坚持特色发展,核心是打造学科特色。各地各建设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推进工作落实,支持率先改革,形成建设合力。要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积极探索建立引导和鼓励建设高校分类发展、特色发展的评价机制和办法,探索构建多元、多层、多维的中国特色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评价体系。[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