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完善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完善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各地区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劳动教育。(一)强化课程实施中的劳动实践教育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将劳动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手段。

完善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加强劳动教育,要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把课程育人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开展校内劳动;要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参加校外劳动;要密切家校联系,安排适量的劳动家庭作业,鼓励学生参加家务劳动[1]各地区积极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劳动教育。

(一)强化课程实施中的劳动实践教育

课程是育人的主要载体。将劳动观念融入课程体系建设之中,形成科学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实施劳动教育的有力手段。浙江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少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8〕74号)提出,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与技术、信息技术课程和高中技术(含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劳动实践教育的重要渠道;强化学科教学的实践应用环节;积极开发开设实践类选修课程。[2]福建省泉州市教育局发布的《关于印发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泉教思〔2018〕7号)也提出,完善校内劳动教育体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主渠道,是普通中小学的一门必修课。[3]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将劳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之中。教学部门在每周一下午班会课后设置一课时的劳动课,以保证学生参与校内劳动与劳动实践的时间;各科学科带头人指导各教研组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体味到劳动的意蕴,如在政治、语文学科中进行劳动精神与价值的探讨,着力进行劳动态度与观念的培养;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中,突出实验教学,加强动手能力的锻炼;美术、通用技术学科组织学生创作绘画作品、制作手工作品等,促进创造能力的提升,这既是教学与劳动相结合的内容,也是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通过实验、观察、活动等方式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4]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www.xing528.com)

政策要求各级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内劳动,在劳动实践活动实施层面,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依据“回归学生生活、回归学生体验”原则,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多渠道、多样式、多层次的实践活动将劳动教育予以落地。德育部门加强宣传,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加强劳动意识教育,开展系列劳动实践活动,通过创意拼盘比赛、黑板报绘画大赛、端午元宵民俗体验、二十四节气花架制作比赛、团队竞赛等活动丰富劳动教育的形式与体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校组织学生参与食堂志愿者体验服务活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体验食堂工作人员日常劳动的艰辛与不易,也促使学生养成珍惜劳动成果的意识,从而加强劳动观念与意识。[5]浙江省教育厅、共青团浙江省委、浙江省少工委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劳动实践教育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8〕74号)规定,要在学校日常运行中渗透劳动教育,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大力开展与劳动实践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俱乐部活动,广泛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劳模报告会、手工劳技展演,提高学生劳动意识。

(三)拓宽校外劳动实践途径

2018年,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通知》(渝教基发〔2018〕26号),要求重庆各中小学充分利用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参加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6]浙江省也明确要求将校外劳动实践纳入学校的教育工作计划,充分利用劳动实践教育基地、素质教育基地、研学旅行营地和基地以及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学工学农,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积极推进职业体验活动。[7]2018年,北京市教委在组织城区学生到学农基地学农的基础上,拓展劳动教育新途径,组织郊区学生到北京自动化工程学校开展学工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市级劳动教育资源布局,拓展劳动教育的内容和载体,初步构建了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劳动教育基地专业支撑保障,学校学生、教师主体参与的劳动教育新体系。[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