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芬(1833-1907年),贵阳人。他是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密保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在关键时刻上书敦促变法,光绪皇帝特提拔他为礼部尚书。变法失败后,慈祥太后以“竟将大逆不道之康有为等滥行保荐,并于召对时一再百陈”的罪名,将他发配新疆。李端芬的《请推广学校折》,提出了“一经五纬”的改革纲领。他认为人才关系国家之强弱,激励人才是当务之急,应从中央到地方创设新式学堂,引进新思想、新知识,“以此为经”。“五纬”是指设藏书楼(即图书馆)、广立报馆(出版报刊)、选派游历者(派人出国留学、考察)。他的这些主张为光绪皇帝采纳,成为政府决策。尽管变法以“百日维新”告终,但“废科举,兴学堂”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对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贵州出了三个状元、一个探花,称为“三鼎甲一探花”。第一个是武状元,名叫曹维城,他是贵阳人,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夺取了全国武科魁首,时年仅20岁。光绪十二年(1886年),贵阳青岩人赵以炯中文科状元,那时云南还没有状元,所以成为“滇黔两省以状元及第夺魁天下的第一人”。继后,贵州麻江人夏同又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文科状元,因正值戊戌变法时期,中试后有机会留学日本,成为中国惟一的状元兼留学生。遵义的杨锡谟曾在《公车上书》签名,因怕影响录取,改名杨兆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一甲第三名(探花),后来留学日本,获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
到了近代,贵州人才辈出。贵阳人姚华是誉满京华的文化名人,他是书画家、诗人、词曲家、经史学家及文学家。他翻译过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他的颖拓被称为“古今来别开生面之奇画”,出任过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并开创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当代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把姚华的书画当成极品收藏。在新文学史和近代新闻史上,贵阳人谢六逸是个十分重要的人物。他在20年代便进行文学创作,善写散文、儿童文学,是中国最早的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的重要成员。他是外国文学研究的拓荒者,对日本文学研究与周作人不相伯仲,而且还向众介绍西方文学。他还是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拓者,在复旦大学开办新闻系。教育界最有影响的是安顺人黄齐生先生,他不仅是国内著名的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培养了革命家王若飞。(www.xing528.com)
在近代科技人物中,有开创我国高等工业学堂的邢端,有开办南京河海工程专科学校的许肇南,有被英国皇家学院称为世界第十四名探矿专家的谌湛溪,有在商务印书馆编审全国理科教材的周昌寿等。丁道衡是内蒙古白云鄂博大铁矿的发现者,包头钢铁厂为他塑立了雕像。张永立是著名的物理学家,被认为是世界宇宙锥体理论八大奠基人之一,在分子振动理论中有一个“张永立函数”,而且很早就研究激光理论和相对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