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梦
开封市博物馆中意湖馆区位于郑开大道六大街,也就是开封市博物馆新馆。我们常说:“想要了解一座城,就去看一下它的博物馆”,因为它里面的文物承载着历史,有属于一座城市的文明和记忆,也有被时光磨得有些斑驳,但却依然熠熠生辉的老故事。在这里我们可以近距离感受那属于八朝古都开封的曼妙身姿。
开封市博物馆中意湖馆区,2018年3月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占地面积76亩,建筑面积5.42万平方米,由西北设计院设计,是目前河南省建成面积最大的地市级博物馆。建筑总体设计是遵循“外在古典,内在时尚”的原则,突出北宋东京城“三重城”格局来进行设计和建造的。“三重城”分为外城、内城和皇城,四周较低的建筑簇拥中央高耸的殿阁,体现出宋代建筑的鲜明特征。
北宋时期,作为王朝都城的东京(开封),城市建制正是如此。为了突出“城”的特色,建筑四周还分别设计有象征“护城河”的水池。白天,清风徐来,波纹荡漾,好不惬意;夜幕降临时,“护城河”周边的彩灯亮起,一座城池的隽秀和华丽,一览无余。不同于汉唐建筑的大气辽阔,宋时的建筑强调别有洞天,威严中不失精巧,素雅中不失变幻,斗拱、梁架等这些代表赵宋王朝建筑巅峰的设计元素,在展厅中都有体现,我们进入场馆后将会一一领略。
在整个场馆最“中”的位置——中央大厅,脚下的地砖上用浅浮雕的形式印刻出精美的水波纹,也是整个场馆唯一的一处水波纹地砖。为什么这样设计?印刻在博物馆大厅正中的这条水纹,就是我们开封城市文明的源头——黄河的象征。它不仅是开封千年以来城起城浮、兴衰成败的历史见证,也是整个博物馆的“中轴线”。场馆的这个水纹设计有个非常独到精巧的地方,同时连接着博物馆的两处交汇。
首先,您沿着水纹向前看,有一幅金属镂雕的作品。它是和水流的第一处交汇,画中的水和地上的水融合在一起,构成了这幅画卷的名称——《源远流长》。我们可以看到,在画卷的右上角是开封地表之上至今保存最完整的北宋时期的建筑——铁塔,也是一个王朝鼎盛的象征。在距离铁塔不远的地方,有驮着货物的驼队经过。北宋年间,开封经济发展迅猛,人口过百万,南船北马,商贾云集,一度成为世界第一繁华的大都会。当时从开封出发,有三条国际贸易通道:向西,经函谷关出边塞可达中亚;向东,由朝鲜渡海可到日本;向南,经大运河出海能远至非洲和欧洲。所谓“八荒争凑,万国咸通”,说的就是昔日开封贸易繁盛的景况。
伴随着悠悠的驼铃声,让我们一起回首仰望,在水波纹的另一端,是一只大型艺术时钟,叫作“开封时间”,这便是第二处交汇了。在钟面上,您能看到15个地名,它们分别是开封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老丘、启封、大梁、浚仪、东京……一直到今天的开封。您仔细品味就会发现,它不仅是一面钟,也是对开封四千多年历史的囊括。时钟每走上一格,便是一段岁月的风起云涌……而开封博物馆各个展馆的展线,都可以从这面时钟上找到线索。
水纹与历史的交汇,不仅是场馆设计里的“中”,也蕴含着中原人的处世哲学。“中”,是一种豁达的人生观,不骄不躁,中正平和。就像我们河南的位置,不偏不倚;也像豫菜的味道,咸淡适中;更像是平日里,开封人利落干脆的应和声:“中!”“天地之中,老家河南”,开封博物馆的“中”,正是最好的表达。
开封市博物馆主展馆共分为两层,其中:一楼为专题展览,每个展览一个专题,各具特色。二楼为基础陈列,主要介绍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近现代,开封的历史变迁。
我们首先从二楼开始参观。(www.xing528.com)
开封,地处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夏、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先后共有八个王朝建都开封,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抒写了璀璨的华章。从唐朝至今,千年以来,开封的城市中轴线从未改变。也因为黄河的缘故,造就了“城摞城”的地质与文化奇观,这也和大厅的设计相呼应。北宋时期,借助漕运之便,开封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数千年的积淀,成就了今天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资源丰富、民俗文化繁荣、特色美食丰盛的古都开封。整个展览共展出了三千余件历史文物,有最早把汇率铸造在钱币上的大梁布、北魏时期记载着开封城位置的郑胡铭墓志砖、展示盛唐雍容华贵的三彩抱鸭女俑瓶、色如云霞的玫瑰紫窑变钧瓷碗、见证宋代开封历任知府变更的开封府题名记碑等。文物是历史的记忆,更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历史的载体。一件件珍贵的文物,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开封悠久而厚重的历史。
从明清到民国时期,开封一直作为河南省的省会,扮演着中原城市发展的领头羊角色。这里交通便利,民族工商业繁荣,文化底蕴深厚,大量贴近基层民众的文艺形式应运而生,正是这些充沛的物质条件和富足的精神食粮,使当时开封的城市风貌别具一格,异彩纷呈。6号展厅的开封近现代社会生活展,以复原开封近现代城市生活街景为展线,加以民俗、非遗等文化展示,结合221张老照片,以及馆藏清末、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以虚实对应、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百余年来开封人的日常生活,从而唤醒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品读到一段有味道的近现代开封史。
一楼的5个专题展览则从艺术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多元的文化开封。下面让我们走进10号展厅“画韵年丰——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源头,诞生于一千多年前的北宋都城,于明清两代达到鼎盛。早在2006年,就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经过千年的传承与发展,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形成了构图饱满匀称、色彩厚重艳丽、线条粗犷有力的独特艺术风格。制作工艺繁杂精良,内容题材丰富,包括门神、神像、吉祥纳福以及戏曲故事等多个种类。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和憨厚淳朴的审美情趣,对中国木版年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人民手工劳动的艺术结晶,是中原地区的优秀民间艺术文化,凭借着特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年画史上独树一帜的文化瑰宝。
12号展厅:“千年印记——馆藏石刻精品展”,集中展示了百余件馆藏石刻精品。主要包括黄肠石、画像石、石棺、墓志、碑碣、造像等,其中以北魏、隋唐时期的墓志最具代表性。通过匠心独运的石刻艺术向观众展示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丧葬习俗。展厅展出的文物有东汉“黄肠题凑”墓的主要建筑构件黄肠石、北魏皇室元氏家族墓志、反映墓主人升仙愿望的北魏线刻升仙图石棺、唐代大书法家李邕撰写的崔沔墓志、明代周王府王室墓志等。这些石质艺术沉稳、质朴、大气磅礴,是我们研究古代雕刻技术、书法艺术及考经证史的重要资料,在中华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13号展厅:“祥开紫禁——明清皇家用品展”,共展出240余件明、清两朝的皇室用品,堪称整个开封市博物馆最“精致”的展厅。展览按照文物在当时的功用分为四个部分:“皇家风范 钟鸣鼎食”“古砚珍藏 笔墨春秋”“博采众长 精美绝伦”“纤手弄巧 锦绣未央”,从饮食、文房、室内陈设和服饰配饰等角度,为我们展示当时宫廷的奢华生活。
14号展厅:“梵影佛光——馆藏佛像精品展”,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东汉时期从印度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并与中国的传统艺术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像艺术。佛像是佛教教义和佛教艺术的载体,中国佛像艺术经历了汉朝时的粗犷、六朝时的妩媚、唐朝时的自信、宋朝时的优雅,发展到明清时期,进一步世俗化。佛像展精选馆藏明清佛像90余尊,有佛、菩萨、罗汉、护法等,造型各异,风格多样,折射出明清两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艺术风范,让我们在欣赏佛像艺术的同时,也品味着中华文化特有的品质和神韵。
最后,我们进入15号展厅,领略宋代科技发展的巅峰时刻——宋代科技成就展。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科技花朵竞相绽放,精英荟萃,对中国和世界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广泛的影响。科技展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斗转星移 宇宙寻踪”“刀光剑影 战场新声”“磁针指南 海上扬帆”“印刷新秀 活字墨香”“悬壶济世 医者仁心”,展示了宋代在天文学方面的巨大成就,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应用和推广,以及军事、医学、船舶制造等方面的发展和创新,这些沉淀在历史长河中的伟大发明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古人留给后世的宝贵财富。
旅游,不仅是诗和远方的融合。当你沉浸在一座城市的文明里时,你便会了解更多,了解一块青色砖石在时间风化下露出的残缺美;当你了解得更多时,也一定能够看到更多,看到斑驳的文字中刻画的古城记忆;当你看到更多时,便会读懂更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