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远峰
开封是个平原城市,位于省会郑州的东边70公里。在河南的地图上,以郑州为中心画一条南北的线,把河南分成两部分,河南大部分的名川大山都集中在这条线的西边,比如说五岳之一的中岳嵩山,秦岭东部余脉、淮河的源头桐柏山-伏牛山山系。而这条线的东边,大部分地区是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我们称为豫东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这部分平原是由我们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冲积而成的。九曲黄河十八弯,来到河南,过郑州后就进入了平原地区,水流变缓,河道变宽,泥沙沉积下来,经年累月,河床不断抬升,就形成了今天河南开封段地上悬河的世界奇观。
今天的开封,地处黄河岸边,全市总面积6444平方公里,辖5区(鼓楼区、龙亭区、禹王台区、顺河区、祥符区)5县(开封县、尉氏县、通许县、兰考县、杞县)。东西126公里,南北92公里,市区面积184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018年为456.5万人。开封的农作物主要是小麦、花生、大蒜、西瓜,2014年粮食产量278万公斤。开封的工业主要形成于建国初期,是河南省老工业基地。我们河南省的第一台电视机、第一台电冰箱、第一辆自行车、第一台缝纫机、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都出自于开封。可惜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国家经济走势,这些老的国有工业已经逐渐衰落。目前开封的经济支柱是第三产业,其中旅游业在第三产业中占了很大的比重。近些年来,开封成功举办了2014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世界客属第27届恳亲大会、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中国收藏文化(开封)论坛、中国郑开国际马拉松赛。
开封这个名字,可以追溯到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春秋五霸之一的郑庄公修建了一个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为“启封”。为避西汉景帝刘启名讳,就把“启”改成了“开”,“开封”这个名词第一次出现在历史上了。除了启封和开封之外,历史上开封叫过很多不同的名字,如:大梁、汴梁、东京、汴京、祥符等。战国时期,作为魏国的都城叫“大梁”。唐末以后经历了梁唐晋汉周五代,到公元960年,开封迎来了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代。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1000年,回到公元11世纪,你会发现,我们回到了一个无与伦比的时代。这个时代的开封城,是今天我们大多数人永远无法想象到的。公元960年,后周御前都典检赵匡胤发动了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位33岁的军人摇身一变,从一个将军变成了皇帝。我们都知道,从唐朝结束到赵匡胤建立宋朝,短短54年的时间里,北方更换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政权。每一个政权的更替都是军人造反建立的,赵匡胤为了结束这个无限循环的游戏,想了个办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事情发生在赵匡胤当上皇帝的第二年,在一个饭局宴会上,酒过三巡,赵匡胤哭了起来,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将军兄弟们就问:“皇上您这是怎么了?”赵匡胤就说了:“我焦虑啊,睡不着啊,如果有一天,你们的部下也把龙袍披到你们身上,你们该怎么办?”这时候所有的人都明白了,老大这是对我们不放心啊。就像今天我们的企业领导一样,最担心的就是公司里业绩最好、最能干的人跳槽去了你的竞争对手那里;或者他拉出去单干,对任何一个老板来说都是致命的打击。这时候,这些将军们问:“那我们该怎么办呢?”赵匡胤这时候说:“要不你们这样吧,交出兵权,我赐给你们良田、土地、美女,好好享乐去吧。”就这样,赵匡胤轻松地解决了唐末一直没有解决的武将造反的问题,中国历史也从此开启了一个文人主政的时代。
两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社会地位最高的一个时代,也是百姓生活最富足的时代;历史将更多的笔墨留给了文人士大夫、留给了市井田园、留给像我们这样的升斗小民,从此中国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公元1004年,宋真宗御驾亲征,在澶州城下打败了来犯的金军,双方签订了一份和约,就是澶渊之盟。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有着屈辱含义的城下之盟。宋真宗要称辽国萧太后为长辈,辽国皇帝称真宗皇帝为兄长。宋朝每年要给辽纳贡10万绢、10万帛、10万钱,两国从此不再兵戎相见,总体上保持了一百多年的蜜月期。有这么一件事,有一年辽国举行科举考试,一位考生没有避讳宋国皇帝的名字而受到了很重的责罚。因为这个事情还惊动了辽国皇帝,由此可见双方高层对两国关系的重视程度。双方在边境上开辟了榷场,就是自由贸易市场。双方的百姓可以在榷场里自由贸易,交换各自的产品。由于中原地区生产力水平相对于北方发达,因此在贸易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也就更高,主要是铁器、茶叶、药材和丝织品,而辽国在市场上主要是牛羊和毛皮等初级产品。就像我们今天的国际贸易一样,卖汽车和高精密仪器的欧洲国家永远比卖矿石和咖啡豆的非洲国家赚钱多是一个道理。每年有大量的财富从周边国家流向中原地区,因此中原地区很快富足起来。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定下的三个基本政策:1.不杀柴氏子孙;2.不杀文人士大夫和上书言事者;3.永不加赋,这样,大量的财富留在了民间。在王安石变法的前一年,宋朝中央政府的年赋税收入是7700万贯。其中有七成,也就是4900万贯都是来源于手工业税收,农业税收只占三成,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国家税收已经不依靠土地和农业,手工业和工商业已经初步形成,很多交通要道旁边都有等着找活干的进城务工人员。因此有些学者说,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讲个小故事,大家可以从故事里看出北宋百姓的富足。首先从我们所熟悉的包拯包大人开讲,包大人在我们印象之中一直是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代名词,素有“包青天”之称。包拯29岁考中进士,39岁才正式参加工作。他历任地方知县、知府,后来调任中央,任开封府府尹、权知开封府事、监察御史、龙图阁直学士、天章阁待制等官职,64岁病死在职位上。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北宋政府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我们现在查到的资料显示,包大人在做开封府府尹的时候,职位也就相当于今天的部级干部,年工资收入加上各项补贴的费用,折合成现在的米价,考虑到购买力的问题,大概是600万到1200万人民币之间。大家可以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个数字,当今的中国,有几个人的年薪可以达到这个水平?
也许您会说,包拯是个政府公务员,他的工资不具有代表性,那我们就来看几个市井小民的收入和日常生活。我们知道,宋代留给我们今天可以参考的两件东西价值连城:一是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用图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北宋东京城的全貌,从这幅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年京城是何等的繁华。二是当时有一位作家叫孟元老,写了本书叫《东京梦华录》,详细地记录了东京城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作者在书里写过这样的一个细节,汴梁的西门叫大梁门,大梁门守城的士兵平时穿的礼服用的都是丝绸。我们知道,开封城地处平原,四周无险可守,政府不得不举全国之兵戍卫京城,有的资料说是20万,也有资料里说禁军人数一度达到70多万。这么多的士兵,每人一件丝绸的礼服,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同一时间里,在世界的西方,波斯商人在和欧洲贵族交易的时候,中国丝绸是按照重量来计算的,它的价值跟黄金是等值的。
另外一个小故事是这样的:大家都看过《水浒传》吧?在山东阳谷县,有个卖炊饼的武大郎。他家的房子是临街复式两层,一楼是商品房,二楼是他们夫妻住的。仅仅依靠自己卖炊饼,就足以养活一家人。可见,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效率是多么的高。
开封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早在西周时代,《周礼·考工记》里就曾经这么讲过:“天子之国,方九里,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是严格按照这个标准来修建的。但是北宋是个分水岭,北宋以前的城市只能叫城,而不能叫城市。比如说洛阳城、长安城、北京城,还有比这个小一点的平遥古城,为什么它们只能叫城而不是城市呢?因为城市这个词,是个合成词。城,以承民也;市,买卖之地。城,以承民也,就是说,城是用来承载人民、保护人民的,这里着重强调的是军事防御的需要、政治的象征意义。古代打仗,要一个城池接着一个城池的占领。在这里,城就是军事堡垒。所以古代的每一座城都有非常完备的城墙,大一点的城市还要有护城河。那么市是什么呢?市是买卖商品的地方。在宋代以前,市不是随便就有的,必须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地点才有。早在唐代就有一种叫集或者会的农村自由贸易市场。直到现在,很多地方依然有赶集的习惯。而在城里面叫市,比如说唐朝长安城里的东市和西市,我们去西安旅游的时候还能看到。小时候我们都背过南北朝时乐府诗里的一篇叫《木兰辞》,说到花木兰替父从军,走之前要自带武器装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花木兰为什么就不能在一个市场上买齐,反而要跑这么多地方呢?宋代之前的城市就是这样的,买东西必须到市场里面去,在大街上或者马路边是不允许临街摆摊设点的。到了北宋时代,汴梁城打破了坊市分离制度,老百姓可以临街设店,临河摆摊,买卖物品可以在任何一个地方进行。这样,市场天天有,不是非要到赶集的日子才可以买东西,商品经济就特别的发达。因为摆摊设点的人太多,造成了交通拥堵,政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设置了一个新的管理机构,当时叫街道司,这个名字是不是跟今天很像。这时候的街道司的主要工作还是以疏导交通为主,大宋王朝的管理者还是非常关注民生的。
东京城发达的经济,完全靠便捷的水运交通。城墙上有12座城门,城内当时有四条河流:蔡河、汴河、五丈河、金水河,其中作用最大的是汴河。汴河也就是隋唐大运河的一段,在宋代时称为汴河,全长一千多公里,每年大约有700万石的粮食要由汴河进入京师。这四条河流把城墙之内的面积分割成很多大小不一的地块,而河流上的桥梁又将这些地块连为一体。当时,东京城上几乎每条河上都有许多桥梁。在这些桥梁中,最著名的是虹桥和州桥。虹桥位于城东7里的汴河上,桥梁很高大,但没有立柱,全是用大小木头悬空架设起来的,桥上画着很多色彩鲜艳的图画,远远地看上去就像天上的彩虹一样美丽。在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里,最精彩的部分就是虹桥的这段,虹桥下的汴河中往来着各式各样的船只,由于船只过多,掉头不方便,宋代人就发明了双头摇橹船。船的两头都有橹,这样船只就可以原地掉头,节省水面空间。欧洲人到最后也没有发明摇橹船和平衡舵,其实橹的效率比桨要高得多。欧洲人一直用桨,你看奥运会里就只有划桨比赛而没有摇橹比赛。
另外一个是州桥,又叫天汉桥,正对着皇宫大门。它是一座坚固的石桥,不像虹桥那样高高地飞起,桥身比较低平,柱子很密集,十分壮观。在州桥有个夜市,就叫州桥夜市,也是今天鼓楼夜市的前身。夜市上有琳琅满目的小吃,很多品种到现在依然能够看到:黄焖鱼、炒凉粉、羊双肠、花生糕、红薯泥、杏仁茶、冰糖梨枣、玫瑰糖糕、油酥蚕蛹、鸡丝馄饨、高炉烧饼、麻辣花生、江米甜酒、麻辣羊蹄、酱牛肉。1000年来,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到天黑掌灯之后,鼓楼和西司广场附近,经营小吃的摊主都会准时来到自己的摊位前,数千个小吃摊摆满长街,很是壮观。(www.xing528.com)
经济学里有句话叫:“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也曾经说过:“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仪”,也就是说吃饱了饭,就可以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宋代百姓的优越生活,就是建立在发达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在1000年前,一个普通的市井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汴梁西郊的金明池畔,是东京城文人汇聚之地,写诗填词之风盛行,即使你只知道“沁园春”“鹧鸪天”“满江红”“如梦令”这几个词牌名也没关系,跟着叫几声好,为别人喝几个彩,那也是极好的。生活在大宋的子民,虽不敢称饱读诗书,却也不是目不识丁的。1000年前的宋朝就有专门唱歌的地方了,叫“勾栏瓦肆”。一般这种地方都是天黑之后开门营业,叫瓦开:天亮之后关门打烊,叫瓦解。您可以跟几个朋友进去要个包间,点几个果盘,要点低度的果酒或者茶水,喝茶聊天或者一展歌喉就是你们朋友之间自己的事情了。北宋东京城里普通百姓的生活就是这样的!
刚才说的是普通百姓的娱乐方式,而文人士大夫的娱乐方式就比这个要高雅得多了。我们都知道,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楚辞》、汉乐府是一脉相承的,唐诗宋词元曲也是一脉相承的。而且宋词比唐诗更灵活,更有韵律感。我们知道唐诗有律诗和绝句两种,两个节奏。但是宋词有一千多个词牌名,也就是说可以变化出一千多个韵律来。这些词牌名和宋词都诞生在北宋一种特殊的地方,就是青楼。在宋代,青楼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这里是文人展示作品、交流心得体会的地方,也是士大夫阶层私下里讨论政治和学术的地方。北宋这个时代,含蓄凝练,文人士大夫志趣高洁、雅致自然,能够来这个地方的人,都不是一般的人。青楼里面的女孩子,也不是一般人,不仅长得漂亮,而且精通诗词音律,气质如兰。当年东京城内有个著名的樊楼,是东京城内最大的青楼。光顾这里的客人非富即贵,要不然就是文化界的名人。不仅有王安石、欧阳修、柳永、秦观、晁补之、张耒、司马光、晏殊和晏几道等婉约派的代表,还有像苏轼等豪放派的代表,这里是一个文人荟萃的地方。在这些才子之中,柳永是唯一的一个靠写词过日子的人。柳永早年流浪在东京城的勾栏瓦肆之中,纵酒高歌,酣畅淋漓。他在自己的诗词中说,功名于我如浮云,估计是喝多了时候写的。然而柳永太低估自己作品的影响力了,很快经过青楼歌手的传唱后,普及率非常高,就像今天周杰伦的《青花瓷》一样:“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他参加科举考试本来已经高中,但是皇帝看见他的名字就把他的卷子放到一边去了。估计是皇帝觉得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政府单位上班,就在卷子上批阅:“且把功名换酒去。”后来柳永每次填词的时候就说自己是奉旨填词,皇上让我这么干的。我们看柳永写给自己情人的作品《雨霖铃》,整个词写得哀婉缠绵,令人唏嘘不已。这是柳永在黄昏时分要远行到楚地去,跟情人在码头上分别的场景——才子佳人,好一幅凄惨浪漫的场景。当时柳永的词普及率非常的高,朗朗上口,凡“有井水处皆咏柳词”,谁都能唱上几句。
还有一位是苏轼,我们上学的时候只记住了苏轼的豪放派词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其实苏轼是北宋文学家里最有才情的一位,婉约的词作品也很有代表性。比如写给自己亡妻王弗的那首千古佳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首词,是苏轼在自己的结发妻子王弗去世10年以后写的。对于感情,苏轼是很认真的,两人一生一死,隔绝10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每每想到此处就肝肠寸断。
苏轼的仕途虽然不怎么顺利,但是词却有清新婉约、唱出来让人心旷神怡的作品,《蝶恋花·春景》就是一首代表作。词中写道:“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情却被无情恼”。这首词写初夏时节发生于一墙之隔的一次极为平常的遭遇,在略表惆怅与嘲讽之余,却引出妙理,发人深省。也有人认为,这是写给自己的第二任妻子王润之的。不管写给谁,宋词的造诣,在苏轼这里已然登峰造极。
文人士大夫写词,青楼美女唱词,平民百姓也爱词,整个社会大家都崇尚优美的宋词,皇帝也不能免俗。北宋第八个皇帝宋徽宗赵佶,是个很有才情的人。论治国理政,这位仁兄估计要排在中国历史上四百多个皇帝里面的倒数第几了;但是论诗词歌赋、文学修养,他绝对能跟南唐后主李煜等排在前几名。而且赵佶是个全才,每个方面都很厉害,书法、绘画、金石、花鸟、园林设计、瓷器烧制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书法方面,著名的瘦金体书法就是这位皇帝的杰作。我们知道宋代的书法艺术成就是非常高的,著名的有“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都是当时的书法名家,不会写一手好字都不好意思出门。宋徽宗赵佶自己独创了瘦金体书法,每一个字都细瘦挺拔,笔画舒展,遒劲有力却不失妩媚,至今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都有馆藏他的真迹。“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民间也开始模仿他的笔迹。我们知道,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那些刻活字的工匠也模仿他的书法,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统一的印刷体——宋体字。徽宗皇帝也酷爱绘画,在位时把画家的地位提到了历史最高,成立了翰林书画院,也就是当时的宫廷书画院。以绘画作为当时科举升官的一个考试方法,每年以诗词做题目曾经刺激出许多创意佳话。例如题目:山中藏古寺,许多人画深山寺院飞檐,但第一名却没画任何房屋,只画了一个在山中挑水的和尚。另外还有:踏花归去马蹄香,得第一名的没有画任何花卉,只画了一个人骑马,马蹄上飞绕着几只蝴蝶。他自己的画作有《芙蓉锦鸡图》《池塘晚秋图》等。
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就是赵佶自己设计的,从遥远的太湖经过大运河运来巨大的太湖石,堆叠成山。山中种植着各种名贵的花木,养殖着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假山下面埋着中草药和硫黄,每当大雨过后,地下会冒出一缕缕白烟,云蒸霞蔚犹如仙境一般。
他在瓷器方面也很有成就。北宋有五大名瓷,即钧汝哥官定,特别是汝瓷和钧瓷,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凝练、含蓄、自然的汝瓷,薄如纸,凝如玉,声如磬,质地已经非常接近于中国人对于瓷器的终极追求了。他曾经每年从汝窑中精选36件作为御用瓷器,剩下的统统砸掉,深埋地下,不许片瓷流入民间。
赵佶是个对自己的作品极为苛刻的词人,遇到不满意的地方会反复的推敲,请青楼美女反复吟唱供自己修改。有一次,大学士周邦彦和当时的青楼歌女李师师讨论自己的作品的时候徽宗皇帝来了,周邦彦为了避免尴尬,就躲到了李师师的床底下,听到了两人的对话,后来就写下了千古名篇——《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宋徽宗来看李师师的时候带来了一个橙子,可以看得出来,赵佶是很有小资情调的人,特别会营造浪漫的艺术气氛。并州的刀子和吴地所产食盐,都是当时社会上价格很昂贵的奢侈品,这两种东西是吃橙子所必备的。宋代人吃橙子类似于我们今天吃菠萝,要在盐水中泡一下,用牙签挑起来才可以吃。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个场景,一个绝世美女站在赵佶面前,手持并刀,纤纤手指把橙子切开,在盐水中蘸过后送到赵佶的面前。房间里,锦被绸缎温香软玉,旁边的香炉里燃烧着从波斯国进口来的香料,美人如玉,清唱一首小曲。而后李师师低声问:“马滑霜浓,城上已三更,要不然皇上您就别走了吧!”最后的结果是:人家赵佶很客气地走了,这就叫小资!这就叫情调!这就叫大艺术家!宋代就是这样的一个艺术氛围!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城,宋徽宗和儿子宋钦宗以及大臣和宫室三千多人都当了俘虏,史称“靖康之变”。他最后的诗句:“家山回首三千里,目断山南无雁飞”,让人唏嘘不已。宋徽宗后来死在了五国城,也就是今天黑龙江省依兰县。他的那些奇珍异宝都在战火中损失殆尽,古玩字画也被烧毁,国破家亡,繁华一世的开封城沦为废墟。一个艺术家来做皇帝,带给北宋王朝的最终是个悲剧。重文轻武不能让番邦来朝,重武轻文不能让国运长久,所以国家应当文武并重,方能千秋万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都要发展,我们的国家才有美好的未来。但愿风调雨顺,但愿国泰民安,但愿14亿中国人民都能永远享受这繁华盛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