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虎
郑州是河南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郑州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6000年的大河村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3600年前就是商王朝的都城所在地,那时的青铜冶炼技术和陶瓷业已经相当发达。郑州出土的瓷尊是中国最早的原始瓷器。
这里曾经是夏、商、管国、郑国、韩国的都城。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八代为州。周武王曾将其弟管叔封于此,称为管国。春秋时期,这里又是郑国大夫子产的封地。隋文帝开皇年间,这里才开始称为郑州。这里有以少林寺、中岳庙和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代表的嵩山风景名胜区,有以黄河和大河村原始村落为代表的黄河历史文化风景名胜区,还有北宋皇陵、北魏石窟寺、康百万庄园、轩辕黄帝故里和杜甫故里等旅游胜地。
童蒙时代,学走中国象棋,我们就知道了楚河汉界。小学,学中国历史,我们知道了郑州新郑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出生地。初中学习地理我们知道了桃花峪是黄河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同时也是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分界线。学语文,我们曾为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动。高中,读中国通史,我们知道了裴李岗文化、大河村文化;学习现代史我们知道了郑州是著名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策源地;伏在课桌上,我们曾为国民政府下令扒开这里的花园口使无数百姓葬身黄河水而抽泣。
第一个在郑州建都的朝代是夏朝,当时的都城位于登封,以前叫阳城,由于距今的时间有4200多年,所以遗留下来的东西不是特别多。郑州最主要建都的朝代是商朝——商都郑州。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商朝最开始定都于亳,由于黄河水患和氏族之间不断征战,迁都于郑州,最后由盘庚迁到安阳小屯村附近才逐渐稳定下来,历经了8代12王,共256年。所以郑州是商朝中期的都城,古称商城。3600年前,这里聚集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工匠,闪烁着世界上最灿烂的光芒,它的辉煌让后人对世界上第一道文明的曙光惊叹不已!
在20世纪50年代,一位小学老师韩维周与它不期而遇,从而揭开了商城神秘的面纱。1952年秋天,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采集到一些带纹饰的陶片和磨光石器,韩维周酷爱考古,他感觉到自己的陶片不同寻常,于是拿到文物部门去鉴定,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些东西为商代遗物,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所采集到的不起眼的陶片和石器,无意间揭开了商王朝的神秘面纱。1952年,由文化部和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举办首届考古人员培训班,他们把郑州确定为实习地点。商朝都城完成土方共87万立方米,完成筑城大概需要1300万个劳动力,如果每天有10 000个奴隶劳动的话,完成城墙建造的话,需要3~4年的时间。郑州商代城墙的发现,填补了商代中期文化的空白,为夏商周断代工程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武王伐纣灭商以后,除了积累大量财富外,他还贱买贵卖,我们现在所说的买东西就和当时的现象有关。商部落最早的发源地是东夷部落,东夷部落当时主要居住在今天的山东地区,他们的图腾是太阳鸟。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金乌或三足乌鸦。“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就是太阳鸟。如果我们去过山东日照的话会发现,日照的市标就是太阳鸟。有句骂人的话叫“鸟人”,这句话说出来我们非常生气,但是如果你对日照人说:“你是鸟人吗?”他们会非常高兴地说:“是,我是鸟人。”那就代表他们是地道的日照人。东夷部落交换用的媒介就是贝壳。我们很多汉字贸易的贸、货币的货、贷款的贷下面都有一个“贝”字。海洋在东边,陆地在西边,人们把海洋与陆地之间的往来称为“买东西”。还有另外一种说法是,五行中西方属金,东方属木,人们把买一些金属制品或木制品,称为买东西。到了周代,周武王把管叔封于此,称为管城,到周成王时期,成王都城在镐京,管叔联合另外两个诸侯叛乱,周成王平叛成功。管城变成了一片废墟,一直到今天,郑州依然有个管城区。
东周时期,都城在洛阳。据《东周列国志》《穆天子传》记载:穆天子有一次在管城的废墟上打猎,抓住了一只老虎,于是派人在此看守,后来慢慢地形成了郑州非常有名的屯子叫“关虎屯”。洛阳到郑州有150公里,在当年往返需要两天时间,周天子嫌太远,经常来看他抓到的老虎很不方便,于是把关老虎的地方往西移了一些,移到了郑州和洛阳之间的荥阳市,在这里建了一个牢,把老虎关在了这里,后来形成一个关隘,名叫“虎牢关”。《三国演义》中,刘备、关羽、张飞三英战吕布的地方就在虎牢关。关虎屯是世界上最早的动物园,巧合的是,今天的郑州市动物园就建在关虎屯那里。
春秋时期,郑州是郑国的都城,郑国以前是定都在陕西榆林的,后来迁都到郑州,为了区别以前的郑国,命名为新郑。名称一直沿用到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一个成语叫“东道主”,和新郑有关。秦国定都在陕西,郑国在秦国东边,《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中说,秦国攻打齐国,必经之地就是郑国,秦王想顺道把郑国也给灭掉。郑国派遣使臣烛之武去游说秦王,烛之武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意思就是您把郑国给保留下来,作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给您提供粮草啊、军费啊啥的,对您也没有什么坏处。秦王一想,是啊,有道理啊,于是就把郑国给保留下来了。“东道主”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来自于郑州。
公元前475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五霸变为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当时韩国的都城就定都在郑州新郑,今天的新郑依然保留着2700年前的郑韩故城。
战国以后,郑州逐渐地衰落下来,这也造成了郑州这座城市历史传承的断层。在古代文明长期断层的今天,郑州又确立了建立商贸城的重新定位,“商城”的双重含义,已经让郑州分不清古今了,不过值得肯定的是郑州3600年前的繁华早已被超越,新的传奇,每天都在继续。郑州今天的发展才仅仅100年的时光,它的发展缘于一条铁路,与河北省会石家庄一样,郑州也是一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大家都知道京汉铁路,京汉铁路因为1923年的二七大罢工而闻名于世。1896年,清政府准备修建一条从北京卢沟桥到武汉汉口的卢汉铁路。熟悉中国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从北京卢沟桥到武汉汉口如果画一条直线的话,这条直线其实刚好经过开封,但是后来这条铁路没有经过开封,而是往西边拐了75公里,到了当时的郑县,即现在的郑州。这因为一个人,正是他改变了京汉铁路的走向,同时也改变了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www.xing528.com)
他就是湖广总督张之洞,张之洞当时负责卢汉铁路的项目,曾上书清政府,他说铁路不能经过开封,有两个原因:一是当时开封段的黄河已经形成了地上悬河,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架桥或者修隧道都不可能;二是开封段土质非常疏松,地质不稳定,这条铁路即便修成了,一旦黄河再次发生泛滥,造成的损失将不可估量。那么既然铁路不能经过开封,应该从哪走呢?张之洞说:“走郑县。”因为郑县有邙山,有浮戏山,有嵩山,地质比较坚硬,适合修建铁路。清政府采用了张之洞的建议,卢汉铁路最后从郑县穿过,郑县就是现在的郑州。从那以后,郑州开始飞速地发展起来,而开封则成了没落的贵族。1954年,河南省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开封经济自此萎缩,现在的GDP在河南省18个地级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河南省会迁到郑州有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开封地质疏松,是泥沙沉积所形成的,不适合建造高楼大厦;二是开封北面的黄河是悬河,如果开封是省会的话,一旦黄河再次发生泛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会非常严重;三是开封地下有很多文物,市政府规定不能破坏文物。正是这条铁路改变了两座城市的发展轨迹,自此一座城市飞速发展,一座城市完全没落。京汉铁路就是后来的京广铁路,1928年陇海线又经过郑州,陇海线与京广线交汇,形成了东西南北交通的大十字架构。
1949年,郑州的市区面积仅为15平方千米,人口仅为5万人。当时的郑州市“电灯不明,马路不平;无风三尺土,有雨满街泥”。郑州有两大风沙源:一处是郑州东北部,也就是现在的花园口,柳林镇的地方;另一处就是京汉铁路以西,今天的碧沙岗公园的位置。其实原来的碧沙岗不叫碧沙岗,叫白沙岗,因为它连着沙丘,每次起风暴,漫天遍野,昏白一片,故名“白沙岗”。1928年,冯玉祥将军任河南省主席,他为了纪念北伐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在这个位置上修建了一座陵园,取“碧海丹心,血染黄沙”的意思,改名“碧沙岗”。冯玉祥将军在郑州做了很多事。冯玉祥是安徽巢湖人。在河南驻军时规定行军打仗不许损坏树木,军队驻扎不准在树上拴马。同时规定“马啃一树,杖责二十,补栽十株”。还作了一首打油诗:“老冯住郑州,遍地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所以他赢得了“植树将军”的美名。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郑州的风沙着手进行治理,大面积地进行绿化工作。当时市长宋致和从上海的法国租界买了上百万棵梧桐树苗,在郑州广泛种植,现已成为郑州市市树。这种梧桐树最早产于中国的西双版纳,法国人把这种树种带到了法国种植,最后在上海法国租界也种了一些。在法国,他们把这种树种称为中国梧桐,在中国我们称之为法国梧桐。今天的郑州动物园和东风渠当时全部成了苗圃,当时郑州市各个街道、小巷都有法国梧桐,当时在郑州东南边和东北边种了刺槐。今天的郑州国家森林公园就是那时候栽种起来的。郑州当时的绿化面积一度达到56%,所以称之为“中原绿城”。
50年代郑州老城区面积不大,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以后,郑州市区面积开始膨胀,发展很快,修了很多路。郑州的路非常有特点,在西郊把南北走向的路以河南省内的山脉来命名,如伏牛路、嵩山路、桐柏路。还有一些东西走向的路以河流来命名:如黄河路、淮河路、长江路等。同样,有一些横平竖直的路以经几路或纬几路来命名,有一些小的街道则体现了时代特色:如铭功路、团结路、友爱路等。
70年代郑州最北边是黄河路,80年代郑州最北边是农业路,改革开放三十年,郑州已经发展到黄河边上了。这种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举一个例子:1954年省政府从开封迁到郑州后,郑州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当时有17名公交司机、6辆公交车、13条线路。到了今天,郑州公交总公司有1万多人,各种公交车将近5000辆,公交线路222条,一天行程达60多万公里,相当于每天绕地球赤道15圈。
河南有什么可以看的景观呢?从甲骨文上来说,河南两个字怎么写的呢?确切地来说是怎么样刻的?首先是河,它是水加一个可组成。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文明来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来源于印度河、恒河流域,古埃及文明来源于尼罗河流域。咱们中华文明同样也是如此,来源于黄河流域。古人逐水而居,只要有水,其他一切都有了,包括人。甲骨文的“南”是怎么写的呢?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山,所以来到河南可以看山看水看人文。
首先来说山,在郑州的北面有一座山叫邙山,有这样的一句话“生在苏杭,葬在北邙”,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地方风景好,气候好,非常适合居住。要论葬的话还是北邙好!北邙是郑州和洛阳这两个城市北边的邙山,中国风水学讲究“前有照,后有靠”“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所以一般来说有山有水的地方就是风水宝地。山给人的感觉是稳定的感觉,踏实可靠,有一个词语叫靠山,就来自于此。而水给人的感觉是灵动的感觉。邙山脚下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称之为“前有照”,葬在邙山就是有靠,头枕着山,脚蹬着河。邙山自古以来被誉为凤巢龙穴,有60多万座古墓,中国的皇帝有不到500人,其中95位皇帝葬在邙山,比较著名的有东汉光武帝刘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以及那个扶不起的阿斗和写《虞美人》词的南唐后主李煜。可以说是“自古邙山无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邙山上有世界上唯一的一个以墓葬为题材的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
除邙山之外,郑州还有一座山叫嵩山。嵩山位于郑州和洛阳之间,主体位于郑州下面的一个县级市叫登封市。因为居天下之中,得名中岳。人们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把嵩山则喻为“峻极于天”的父亲山,它巍然耸立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雄伟壮观,气势磅礴,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
嵩山是世界上最早露出水面的陆地之一,距今已经有60亿年的历史,因为地质类型齐全完整、岩龄古老而被称为“万山之祖”和“天然的地质博物馆”。嵩山在很早以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的遗存更是星罗棋布,有被称为最古老的天文台——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砖砌佛塔——嵩岳寺塔,最早的民办寺院——法王寺,最早的皇家尼僧寺院——永泰寺,禅宗祖庭——少林寺,中国现存最早的汉代建筑——启母阙、太室阙、少室阙,中国规模最大、时间跨度最长的塔林——少林塔林。
中原文化是华夏文化的缩影,嵩山文化则是中原文化的精髓,因此有专家提出:嵩山文化圈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北天师道产生于嵩山,挽救道教于将亡;禅宗产生于嵩山,佛教走完了中国化的进程;新儒学产生于嵩山,使儒家思想获得了新生。如果我们评定一座山是否是圣山,它的标准是哲学和宗教的话,那么嵩山就是传统文化的圣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