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考研数学二矩阵概念、运算及性质

考研数学二矩阵概念、运算及性质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线性运算 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幂 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矩阵的秩 矩阵的等价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考研数学二矩阵概念、运算及性质

矩阵的概念 矩阵的线性运算 矩阵的乘法 方阵的幂 方阵乘积的行列式 矩阵的转置 逆矩阵的概念和性质 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 伴随矩阵 矩阵的初等变换 初等矩阵 矩阵的秩 矩阵的等价 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1.理解矩阵的概念,了解单位矩阵、数量矩阵、对角矩阵、三角矩阵,对称矩阵、反对称矩阵和正交矩阵以及它们的性质.

2.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乘法、转置以及它们的运算规律,了解方阵的幂与方阵乘积的行列式的性质.

3.理解逆矩阵的概念,掌握逆矩阵的性质以及矩阵可逆的充分必要条件.理解伴随矩阵的概念,会用伴随矩阵求逆矩阵.

4.了解矩阵初等变换的概念,了解初等矩阵的性质和矩阵等价的概念,理解矩阵的秩的概念,掌握用初等变换求矩阵的秩和逆矩阵的方法.

5.了解分块矩阵及其运算.

1.矩阵及分块矩阵的基本运算(考点7、8)

这部分的重点是矩阵的乘法运算,如αβT,βαT,ααT,αTβ,βTα,αTα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方阵的幂、多项式及方阵的行列式是考试热点;要理解矩阵的分块,这对研究一些复杂问题往往起到重大作用,如研究AB=C之间的线性表示关系.

2.矩阵的逆及伴随矩阵(考点9、10)

这部分的公式比较多,性质相似,要注意作对比几乎是必考公式.

3.初等变换及矩阵的秩(考点11、12)

这部分的引入使得内容丰富而精彩,矩阵的初等变换不要与行列式的性质混淆,要知道什么时候只能作行变换,什么时候可以行列一起作变换(求秩时);要弄清初等矩阵与初等变换的关系,会熟练应用初等矩阵表示对应的初等变换过程;矩阵的秩是线性代数的核心,要理解秩的概念(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要会用初等变换求具体矩阵的秩,要会结合秩的诸多性质求抽象矩阵的秩.关于秩的应用将会在后面内容中陆续展开.

考点7 矩阵的定义及运算

1.矩阵的定义

由m×n个数aij排成的m行n列的数表

称为一个m行n列矩阵,简称m×n矩阵,记为A.

行数与列数都等于n的矩阵称为n阶矩阵或n阶方阵.

两个矩阵的行数相等、列数也相等时,称它们是同型矩阵.若A与B是同型矩阵且对应元素相等,即aij=bij,那么称A与B相等,记作A=B.

元素都是0的矩阵称为零矩阵,记作O,注意不同型的零矩阵是不相等的.

对于n阶矩阵,主对角线以外的元素都是0的矩阵称为对角矩阵,记作

对于n阶矩阵,主对角线元素都是1,其他元素都是0的矩阵称为单位矩阵,记作

2.矩阵的加法

设有两个同型矩阵A=[aijm×n和B=[bijm×n,那么矩阵A与B的和记作A+B,规定为

3.矩阵的数乘

数λ与矩阵Am×n的乘积记作λA,规定为

矩阵加法与数乘矩阵统称为矩阵的线性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1)A+B=B+A;

(2)(A+B)+C=A+(B+C);

(3)(λμ)A=λ(μA);

(4)(λ+μ)A=λA+μA;

(5)λ(A+B)=λA+λB.

4.矩阵的乘法

设A=[aij]是m×s矩阵,B=[bij]是s×n矩阵,矩阵A与矩阵B的乘积是一个m×n矩阵C=[cij],其中cij=ai1b1j+ai2b2j+…+aisbsj(i=1,2,…,m;j=1,2,…,n),并记作C=AB.(实际上,矩阵C的第i行第j列元素cij就是矩阵A的第i行元素与矩阵B的第j列元素两两乘积之和)

一般情况下(可借助下面例1体会)

①AB≠BA,若AB=BA,则称A与B可交换;

②AB=O⇒/A=O或B=O;

(应该指出,在AB=O时,若对A或B再附加其他一些条件,可以推出A=O或B=O.)

③AB=AC,A≠O⇒/B=C.

(应该指出,在AB=AC时,若A可逆,则B=C.)

矩阵的乘法具有以下结合律和分配律性质:

(1)(AB)C=A(BC);

(2)λ(AB)=(λA)B=A(λB);

(3)A(B+C)=AB+AC,(B+C)A=BA+CA;

(4)AE=EA=A;AO=OA=O.

①两个对角矩阵乘法的规律就是对角线元素对应相乘;

②两个对角矩阵是可交换的,即Λ1Λ2=Λ2Λ1

本题若直接计算,则要作4次乘法,利用运算规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化简后,则只需作两次乘法,运算量减少了一半,可见作矩阵运算时先进行必要的化简是很重要的.这里要注意,化简过程是恒等变形,因此,提取公因子时不能颠倒相乘矩阵的左、右次序.

5.方阵的幂

6.矩阵的转置

把矩阵A的行换成同序数的列得到一个新矩阵,叫作A的转置矩阵,记作AT.称满足AT=A的矩阵A为对称矩阵;满足AT=-A的矩阵A为反对称矩阵.

对任意矩阵A,恒有A+AT,AT A,AAT是对称矩阵,A-AT是反对称矩阵.

矩阵的转置运算具有以下性质:

(1)(ATT=A;(2)(A+B)T=AT+BT;(3)(λA)T=λAT;(4)(AB)T=BT AT

特别注意,性质(4)可推广为(A1A2…AnT=ATn ATn-1…AT2 AT1

(1)设A,B为n阶矩阵,且A为对称矩阵,证明BT AB也是对称矩阵;

(2)设A,B都是n阶对称矩阵,证明AB是对称矩阵的充要条件是AB=BA.

证明 (1)(BT AB)T=BT AT(BTT=BT AB(因A为对称矩阵),证毕.

(2)(AB)T=BT AT=BA(因A,B都为对称矩阵),故(AB)T=AB⇔BA=AB,证毕.

这是一个数,且该数就是方阵αβT或βαT的对角线之和;

这是一个数,且该数就是方阵βαT或αβT的对角线之和;

这是一个数,且该数就是方阵ααT的对角线之和.

αβT,βαT,ααT都是列在前、行在后,其结果都是一个任意两行(列)都成比例的方阵(秩为1),且该方阵三行之比就是左端的列,该方阵三列之比就是右端的行,也就是说秩为1的方阵总可以分解为一列乘一行.βTα,αTβ,αTα都是行在前、列在后,其结果都是一个数.

7.方阵的行列式

由n阶方阵A的元素所构成的行列式(各元素的位置不变),称为方阵A的行列式,记作

方阵的行列式具有以下性质:

(1)

特别注意,

矩阵是由数构成的一种数表,而行列式是按一定运算法则所确定的一个数,数表与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要理解矩阵的概念,注意矩阵与行列式的联系与区别,两者不要混淆.当A≠B时,|A|与|B|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由A≠B得不到|A|≠|B|.

考点8 矩阵的分块

1.矩阵分块的概念

用几条纵线和横线把一个矩阵分成若干小块,每一小块称为原矩阵的子矩阵.把子矩阵看作原矩阵的一个元素,就得到了分块矩阵.

如A以行分块:

式中,αi=[ai1,ai2,…,ain]是A的一个子矩阵.

B以列分块:

式中,βj=[b1j,b2j,…,bmjT是B的一个子矩阵.

2.分块矩阵的运算(假设以下都是可以运算的)

(1)加法运算.

(2)数乘运算.

(3)乘法运算.

(4)转置运算.

3.分块对角矩阵的性质

解 法1 直接计算(留给读者).

解 法2 分块计算.

设α1,α2,α3均为3维列向量,记矩阵

A=[α1,α2,α3],B=[α1+α2+α3,α1+2α2+4α3,α1+3α2+9α3],如果|A|=1,那么|B|=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利用矩阵的性质计算.

本题关键是进行列分块,从而转化成上例的形式.

最后,再通过一个例子进一步阐述分块的思想.

如果AB=C,其中A是m×n矩阵,B是n×s矩阵,那么对矩阵B,C按行分块有

可见矩阵AB的行向量δ1,δ2,…,δm可由B的行向量β1,β2,…,βn线性表示.

类似地,对矩阵A,C按列分块,有

说明矩阵AB的列向量γ1,γ2,…,γs可由A的列向量α1,α2,…,αn线性表示.

考点9 逆矩阵

1.定义

对于n阶矩阵A,如果有一个n阶矩阵B,使AB=BA=E,则称A是可逆的,且把矩阵B称为A的逆矩阵,记为B=A-1.另外,如果A可逆,那么A的逆矩阵是唯一的.

行列式的各个元素的代数余子式Aij所构成的如下的矩阵

称为矩阵A的伴随矩阵,且有恒等式

设2阶矩阵(主对调,副变号)

设A,B为n阶矩阵,AB=A+B,证明:AB=BA.

证明 由AB=A+B,得AB-A-B=O,从而有AB-A-B+E=E,故

(A-E)(B-E)=E,

根据上述定理2,有(B-E)(A-E)=E,即

BA-A-B=O,

故BA=A+B,从而AB=BA.

设n阶方阵A,B,C满足关系式ABC=E,其中E是n阶单位矩阵,则必有( ).

(A)ACB=E(B)CBA=E(C)BAC=E(D)BCA=E

答案(D)

解析 因为ABC=E,即A(BC)=E,故方阵A与BC互为逆矩阵,从而有(BC)A=E,即BCA=E.

实际上,ABC=E⇔BCA=E⇔CAB=E,把A,B,C顺时针围成一圈,任意三者顺时针相乘都等于E.

2.性质

逆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3.求法

根据分块对角矩阵求逆矩阵的方法,得

设矩阵A满足A2+A-4E=O,其中E为单位矩阵,则(A-E)-1=__________.

答案

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矩阵的简单运算.给出某矩阵方程,来求某矩阵(或其逆矩阵)的表达式,或给出某数字矩阵,来求另一个与此有关的矩阵(或其逆矩阵)的具体答案,是常考题.本题是其中较容易的一种形式.最简单的做法是,将某倍E移到等号右边,左边留下的项应能提出因式A-E.

解析 将原式写成A2+A-2E=2E,即(A-E)(A+2E)=2E,从而(A-E)-1

抽象矩阵求逆,往往都是利用定义法.

设n阶矩阵A满足2A(A-E)=A3,则(E-A)-1=__________.

答案 A2-A+E

解析 由2A (A-E)=A3,得A3-2A2+2A=O,则-A3+2A2-2A+E=E,即(E-A)(A2-A+)E=E,故(E-A)-1=A2-A+E.

分析 此类填空题,总是先进行符号推导,再代入数字运算.

解析 因为

本题利用了单位矩阵E恒等变形的技巧.

设A,B,A+B均为n阶可逆矩阵,证明:A-1+B-1是可逆矩阵,且写出(A-1+B-1-1

分析 本题的题设条件不是一个等式,而且从题设条件也难以构造出一个合适的等式,所以要另找途径.为此,从数的类比运算中去找思路.在数中该题相当于:已知a≠0,b≠0,a+b≠0,求(a-1+b-1-1.这是容易求得的,因

在上述数的求解过程中所用方法是通分,通分实质是把数1看作把这种想法移植到矩阵中来可有如下证法.

证明

因题设B-1,A+B,A-1均为可逆矩阵,所以B-1(B+A)A-1为可逆矩阵,即证得A-1+B-1为可逆矩阵,且

①B-1(B+A)A-1=A-1+B-1是易见的.但反过来要从A-1+B-1化为B-1(B+A)A-1是需要技巧的,而这种技巧源于将E看作B-1B或AA-1.(www.xing528.com)

②用类似的方法也可化得

A-1+B-1=A-1(A+B)B-1

所以说本题的答案也可写为(A-1+B-1-1=B(A+B)-1A.

③因1阶方阵就是数,所以从数的类比运算中找思路,其实就是先在1阶矩阵中解问题,然后把此种解法的思路推广到n阶矩阵.

设A是n阶矩阵,满足A2-3A+2E=O,当A≠E时,判别A-2E是否可逆并说明理由.

解 由A2-3A+2E=O,整理得(A-2E)(A-E)=O,于是A-E的每一列都是方程组(A-2E)x=0的解(这一点的详细由来可见第四章线性方程组考点16中的例4),又A≠E,故A-E≠O,这表明方程组(A-2E)x=0有非零解,于是=0(克拉默法则),故A-2E不可逆.

设A=E-ξξT,其中E是n阶单位矩阵,ξ是n维非零列向量,ξT是ξ的转置.证明:

(1)A2=A的充要条件是ξTξ=1;

(2)当ξTξ=1时,A是不可逆矩阵.

证明 (1)A2=(E-ξξT)(E-ξξT)=E-2ξξT+ξξTξξT=E-(2-ξTξ)ξξT.A2=A⇔E-(2-ξTξ)ξξT=E-ξξT,即(2-ξTξ)ξξT=ξξT,亦即(1-ξTξ)ξξT=O.

因为ξ是非零列向量,故n阶方阵ξξT≠O,即1-ξTξ=0.故A2=A的充要条件是1-ξTξ=0,即ξTξ=1.

(2)(反证)当ξTξ=1时,有A2=A.

若A可逆,则上式两端分别左乘A-1,有

A-1A2=A-1A=E,

E=(A-1A)A=A.

由已知A=E-ξξT,即ξξT=O,矛盾.故A是不可逆矩阵.

4.逆矩阵的简单应用

含有未知矩阵的等式称为矩阵方程.矩阵方程的基本形式有三类:

AX=C,XA=C,AXB=C.

若A,B可逆,则其解分别是

X=A-1C,X=CA-1,X=A-1CB-1

答案E

解析 因为矩阵P可逆,由PA=BP得A=P-1BP,那么

考点10 伴随矩阵

1.定义

3.求法

方法一:用定义.先求Aij,再拼成A*

方法二:用公式.若A可逆,则A*

设A,B为n阶方阵,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若A,B都可逆,则A*+B*一定可逆

(B)若A,B都不可逆,则A*+B*一定不可逆

(C)若A可逆,但B不可逆,则A*+B*一定不可逆

(D)以上都不正确

答案(D)

答案256

解析 考虑矩阵运算恒等变形,

答案(A)

解析 由A*=AT,知|A*|=|AT|,而|A*|=|A|3-1=|A|2,|AT|=|A|,于是|A|2=|A|,从而|A|=1或0;另一方面,由A*=AT,还可知aij=Aij(i,j=1,2,3),按第一行对|A|展开,有

从而|A|=1,再由

答案(D)

解 法1 因A,B不知道是否可逆,故可对四个选项依次根据题设计算与C的乘积,检验矩阵C与哪个选项的乘积等于|C|E=|A||B|E.对选项(D),有

答案0

解析 显然|A|=1≠0,A可逆,求A-1(用初等变换法),得

考点11 矩阵的初等变换

下面三种变换称为矩阵的初等变换:

(1)互换两行(列);

(2)以数k≠0乘某一行(列)的所有元素;

(3)把某一行(列)的k倍加到另一行(列)对应元素上.

如果矩阵A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矩阵B,则称A与B等价.

A与B等价⇔存在可逆矩阵P和Q,使PAQ=B⇔A与B同型且r(A)=r(B).

零行元素(如果有的话)在最底行,每行左起第一个非零元素所在列下方元素全是0,称这种矩阵为行阶梯形矩阵;进一步如果每行左起第一个非零元素是1,且它所在列其他元素全是0,则称这种矩阵为行最简形矩阵.

对于任何非零矩阵,总可经过有限次初等行变换把它变为行阶梯形矩阵和行最简形矩阵.

由单位矩阵E经过一次初等变换得到的矩阵P称为初等矩阵.

初等矩阵具有以下性质:

(1)初等矩阵P左(右)乘A,所得PA(AP)就是对矩阵A作了一次与P同样的初等行(列)变换.(这里“与P同样的初等行(列)变换”是指由单位矩阵E变成初等矩阵P时所用的变换)

(2)初等矩阵都是可逆的,且其逆仍是同类型的初等矩阵,即

(3)若A可逆,则A可写成若干初等矩阵乘积的形式,即A=P1P2…Ps,这里Pi(i=1,2,…,s)都是初等矩阵.

则必有( ).

(A)AP1P2=B (B)AP2P1=B

(C)P1P2A=B (D)P2P1A=B

答案(C)

解析 矩阵B可以看作由矩阵A依次进行下列两次初等行变换得到的:先把A的第1行加到第3行上,再把所得矩阵的1,2两行互换.这两次初等变换对应的初等矩阵分别为矩阵P2和P1,于是由“对矩阵A作初等行变换相当于初等矩阵左乘A”,即知(C)正确.

例3 设A为3阶矩阵,将A的第2列加到第1列得矩阵B,再交换B的第2行与第3行得单位矩阵.记则A=( ).

(A)P1P2(B)

(C)P2P1(D)

答案(A)

解析 对矩阵P作一次初等列变换:把第2列加到第1列上,便可得到矩阵Q,则Q=PE21(1),其中

设A是n阶(n≥2)可逆矩阵,交换A的第1行与第2行得B,则( ).

(A)交换A*的第1列与第2列得B*

(B)交换A*的第1行与第2行得B*

(C)交换A*的第1列与第2列得-B*

(D)交换A*的第1行与第2行得-B*

答案(C)

解析 由题设知B=E12A,其中E12是将矩阵第1行(列)与第2行(列)交换的初等变换所对应的初等矩阵,因而有

由于

且|B|=-|A|,所以

而E12右乘A*,即将A*的第1列与第2列交换.因而选项(C)是正确的.

考点12 矩阵的秩

在m×n矩阵A中,任取k行与k列(k≤m,k≤n),位于这些行列交叉处的k2个元素,不改变它们在A中所处的位置次序而得到的k阶行列式,称为矩阵A的k阶子式;A中非零子式的最高阶数称为矩阵A的秩,记作r(A),规定零矩阵的秩为0.

r(A)=r⇔A中有r阶子式不为0,而所有r+1阶子式全为0;

r(A)<3⇔A中所有3阶子式全为0;

r(A)≥2⇔A中有2阶子式不为0.

由秩的定义容易得到以下基本结论:

(1)An×n可逆

初等变换不改变矩阵的秩;行阶梯形矩阵的秩等于其非零行数.

矩阵的秩具有以下性质:

(1)0≤r(Am×n)≤min{m,n};

(2)r (kA)=r(A)(k≠0);

(3)r(AB)≤min{r(A),r(B)};

(4)若A可逆,则r(AB)=r(B),r(BA)=r(B);

(5)r (A+B)≤r(A)+r(B);

(6)若Am×n Bn×s=O,则r(A)+r(B)≤n;

(7)r(A)=r(AT)=r(AT A )=r(AAT);

(8)r (A)*

(9)r(A)=1⇔A=αβT,其中α,β都是非零列向量.

设A问k为何值时,可使

①r(A)=1;②r(A)=2;③r(A)=3.

解 法1 于是①当k=1时,r(A)=1;②当k=-2时,r(A)=2;③当k≠1且k≠-2时,r(A)=3.

解 法2 因A是3阶方阵,故所以当k≠1且k≠-2时,r(A)=3;当k=-2时,r(A)≤2,又此时A中存在2阶子式

故r(A)≥2,于是r(A)=2;

当k=1时,A的各行之间成比例,于是r(A)=1.

设A为m×n矩阵,B为n×m矩阵,若AB=E,则( ).

(A) r(A)=m,r(B)=m(B) r(A)=m,r(B)=n

(C) r(A)=n,r(B)=m(D) r(A)=n,r(B)=n

答案(A)

解析 由已知可得r(A)≤min{m,n}≤m,r(B)≤min{m,n}≤m.

又m=r(E)=r(AB)≤min{r(A),r(B)},即有r(A)≥m及r(B)≥m.所以r(A)=r(B)=m,应选(A).

设A是4×3矩阵,且r(A)=2,而

答案2

解析 因为B可逆,所以

r(AB)=r(A)=2.

设A,B为n阶矩阵,[X Y]表示分块矩阵,则( ).

(A)r([A AB])=r(A)(B)r([A BA])=r(A)

(C)r([A B])=max{r(A),r(B)}(D)r([A B])=r([AT BT])

答案(A)

解 法1一方面,A是[A AB]的子矩阵,因此r([A AB])≥r(A).

另一方面,[A AB]=A[E B],因此r([A AB])≤r(A),故r([A AB])=r(A).

解 法2设C=AB,则C的列向量可由A的列向量线性表示,所以r([A AB])=r([A C])=r(A),选(A).

设3阶非零矩阵若A的伴随矩阵的秩等于1,则必有( ).

(A)a=b或a+2b=0(B)a=b或a+2b≠0(C)a≠b且a+2b=0(D)a≠b且a+2b≠0

答案(C)

解析

所以a=b或a+2b=0.若a=b,则r(A)=1,有r(A*)=0,不符合题意.故a≠b,且a+2b=0.本题应选(C).

为3阶非零矩阵,且AB=O,则t=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由B≠O,知r(B)≥1,又AB=O,则r(A)+r(B)≤3,于是r(A)≤2<3,故

设A是n阶矩阵,且A2=E,证明:r(A+E)+r(A-E)=n.

证明 由A2=E,得A2-E=O,即(A-E)(A+E)=O,故

r(A-E)+r(A+E)≤n.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