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建立

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建立

时间:2023-1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院(系)党政领导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负责本院(系)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机制要改进管理方式:第一,目标管理。

高校辅导员管理机制建立

管理机制是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保障。

1.多层次建立管理机构

多层次建立管理机构有利于明晰不同管理主体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中的权限和职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中,多层次建立管理机构可从以下方面入手:第一,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宏观管理。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本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组织领导,统筹规划管理目标、任务、要求和方法等,检查监督本地区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开展情况,尤其要听取高校辅导员对职业能力培养的意见,以此作为考核各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依据。第二,高校分管领导负责本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全面管理。高校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分管校领导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化领导责任,明确管理职责和要求,制定管理工作条例,落实管理责任制,将党和国家的相关要求落到实处。第三,院(系)党政领导负责本院(系)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管理。院(系)党政领导应在学校的统一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负责本院(系)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管理,全面落实学校关于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办法。院(系)党政领导还可结合本院(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和高校辅导员队伍情况,制定适用于本院(系)的具体管理办法。

2.坚持相关管理原则(www.xing528.com)

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必须坚持以下原则:第一,实效性原则。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管理要注重实际效果,既追求物质成果,也追求精神成果;既注重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也注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第二,系统性原则。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作为一个独立系统进行管理。自觉运用系统理论,对管理目标、要求、对象、过程等进行系统分析。第三,针对性原则。坚持针对性原则,即针对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现状和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现状“有的放矢”地管理。第四,长期性原则。坚持长期性原则,即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作为一项长期任务长抓不懈,在长期抓、反复抓中提升管理效率。第五,连续性原则。坚持连续性原则,即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常抓不懈。既要保证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时间的不间断,又要保证管理过程的有序性[21]。

3.改进管理方式

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要通过有效方式才能实现。建立健全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管理机制要改进管理方式:第一,目标管理。目标贯穿于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全过程,是培养的灵魂和核心[22]。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明确、客观、科学的目标。“明确”要求培养目标要清晰明了,不能含混模糊;“客观”要求培养目标要符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实际,尤其要符合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实际,不能主观臆断;“科学”要求培养目标要反映培养本质和规律,不能随心所欲。第二,计划管理。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目标确定后,接下来就要制订计划,克服培养的盲目性。在计划的具体制订中要做到全面详细,不仅要有目标、内容的阐释,还要有方法、途径、手段、措施等的规定。第三,制度管理。制度管理有利于规范培养行为和过程,克服主观随意性。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培养的制度管理包括对责任制度、纪律制度、奖励制度和惩罚制度等的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